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唐张说谢赐钟馗画每个学画人物的都画过钟馗。钟馗(图9)是历代画家画得最多的人物画。钟馗画起源于何时?古书少见。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里说:宫中藏有唐吴道子画钟馗,上有唐人题记,说唐明皇(玄宗)有一次久病逾月,医师、巫人都束手无策。一夜梦有大小二鬼,小者偷取唐明皇玉笛、杨贵妃紫香囊准备逃走,大者追上抓住小鬼,剜掉眼睛,撕裂而食之。  相似文献   

2.
支显培 《收藏》2007,(4):136-137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发行“中国民间神话故事”金银纪念币一组。其中神话故事图案为“神农尝百草”“钟馗驱鬼”(一套两枚)。  相似文献   

3.
皇帝打球诗     
球类活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古代许多人都喜欢参加这一项活动,就连皇帝,也喜欢打球。最近看到两首诗,都与皇帝及他们的球类活动有关。一首是宋朝晁说之的《打球图》。是写唐玄宗李隆基打球的。打球活动,在唐代颇为盛行,文化大革命中发现的唐太子李贤的墓壁上,就有打球的壁画。唐明皇在天宝年间,嬖宠贵妃杨玉环以及她的姊妹秦国夫人、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淫佚无度,酒酣击球为乐。有一幅画画的正是唐明皇打球。晁说之看了这  相似文献   

4.
李亚 《收藏》2018,(11)
正宗儒评李亚: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所有艺术都是作者人品学养的外现。所以,欣赏李亚的画,无论花卉禽鸟、还是钟馗罗汉,都没有扭捏作态,没有踌躇迟疑,而是放笔直取,自然天成。对于艺术精神的深寻和生活感悟的提纯是李亚艺术的源头活水,长流不息,永不干涸。  相似文献   

5.
王永林 《收藏》2012,(4):39-41
曾见某收藏类杂志2011年第1期上有一篇谈论清代中期画家戴熙的文章,名《清代画坛的"后起之秀"——戴熙山水画赏析》(下简称《赏析》),在论及戴熙(1801~1860年)钤于《琴言鹤听图》上的一印"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图1)时,该文作者说:"据我所知,‘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落款印,在戴熙的画中少见,‘同名'不是说与徐郭...  相似文献   

6.
李烈初 《收藏》2009,(12):62-65
王震的《欢天喜地》 近代王震好画人物画。王震(1867~1938年),字一亭,别署白龙山人。浙江吴兴人,寄居上海。工书画,于花果、鸟兽、人物无所不能。由于他信佛,多画佛像和神话传说人物,1994年上海朵云轩拍卖的书画作品中,有一幅王震画的《欢天喜地》(图13),画得很好。  相似文献   

7.
《豫园》邮票设计者张安朴在上海市邮协学术委和黄浦区邮协合办的邮票欣赏会上对其构图技艺作了详细的讲解,对最后一枚“玉玲珑”邮票(图1)介绍说,“采用了侧视的方法,如用正视来画,背面有堵四平八稳的墙,比较呆板,从侧面画就能避免背景的单调、平实,并可带上远处的楼,就可丰富画面,使画面有起伏,有节奏感。”  相似文献   

8.
北宋名画家李公麟画了一幅《明皇打球图》,诗人晁补之在画上题涛曰;“宫殿千门白昼开,三郎沉醉打球回。九龄已老韩休死,明日应无谏疏来。”唐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因为他是唐睿宗的第三子,所以宫中又爱称为三郎,这首诗的意思是责备唐玄宗晚年沉溺于打马球娱乐,不问政事,因而导致了“安史之乱”。唐玄宗确实喜爱打马球,而且是球场上能  相似文献   

9.
李烈初 《收藏界》2011,(9):95-97
"蒲邋遢"受糟蹋清末著名书画家蒲华(1832-1911年),字作英、竹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咸丰三年(1853年)考取秀才,耽吟咏,嗜书画。早年学王画于同邑周闲,后追青藤(徐渭)、白阳(陈淳)、子久(黄公望)、仲圭(吴镇),下笔有奇气。工山水、花卉,最喜画竹,人称"蒲竹"。  相似文献   

10.
李学明 《收藏》2014,(21):19
一幅画映入眼帘,我们首先看它的气息如何、味道如何,看到喜欢的画,内行常说“这画画得很有味儿”,相反的评价就是“画得没大意思”“像白开水”。中国画的“味”要由创作者的创意和欣赏者的心领神会来共同完成。在学明的作品中,对气韵把握得很好,有味道,这不容易。赵孟頫有一段著名的画论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学明的画从总体来讲,古意盎然,欣赏起来给人愉快、轻松的感受,很有趣味,在调侃与幽默当中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他的画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刘龙庭  相似文献   

11.
李学明 《收藏》2015,(7):13
一幅画映入眼帘,我们首先看它的气息如何、味道如何,看到喜欢的画,内行常说"这画画得很有味儿",相反的评价就是"画得没大意思""像白开水"。中国画的"味"要由创作者的创意和欣赏者的心领神会来共同完成。在学明的作品中,对气韵把握得很好,有味道,这不容易。赵孟頫有一段著名的画论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学明的画从总体来讲,古意盎然,欣赏起来给人愉快、轻松的感受,很有趣味,在调侃与幽默当中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他的画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刘龙庭  相似文献   

12.
《童趣》     
李学明 《收藏》2015,(3):15
一幅画映入眼帘,我们首先看它的气息如何、味道如何,看到喜欢的画,内行常说"这画画得很有味儿",相反的评价就是"画得没大意思""像白开水"。中国画的"味"要由创作者的创意和欣赏者的心领神会来共同完成。在学明的作品中,对气韵把握得很好,有味道,这不容易。赵孟(?)有一段著名的画论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学明的画从总体来讲,古意盎然,欣赏起来给人愉快、轻松的感受,很有趣味,在调侃与幽默当中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他的画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刘龙庭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月23日我国发行了《杨柳青木版年画》邮票1套4枚,其中第2枚为《钟馗》。钟馗是我国古代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人们认为他能打鬼和驱除邪祟,旧俗端午节多悬钟馗画像。那么,谁是给钟馗画像的第一人呢?  相似文献   

14.
李学明 《收藏》2014,(19):19
一幅画映入眼帘,我们首先看它的气息如何、味道如何,看到喜欢的画,内行常说“这画画得很有味儿”,相反的评价就是“画得没大意思”“像白开水”中国画的“味”要由创作者的创意和欣赏者的心领神会来共同完成。在学明的作品中,对气韵把握得很好,有味道,这不容易。赵孟頫有一段著名的画论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学明的画从总体来讲,古意盎然,欣赏起来给人愉快、轻松的感受,很有趣味,在调侃与幽默当中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他的画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刘龙庭  相似文献   

15.
贵妃鸡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菜肴,它肉质细嫩,口味独特,据说此菜的得名还与杨贵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相传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非常宠爱杨贵妃,对其百依百顺,不理朝政,整日痴缠。有一天,唐明皇又与杨贵妃饮酒对歌,杨贵妃酒醉后突然大叫道:"我要飞上天!"唐明皇一语听错,以为贵妃要吃"飞  相似文献   

16.
王双强 《收藏》2015,(7):156-157
徐志摩昵称陆小曼"眉",将他们的书斋命名"眉轩"。我想,这"眉""眉轩"大有出处。唐明皇请杨贵妃在花间小酌,面对一座兼有贵妃雍容和天子气概、包揽世间万种风情的小山,这座山叫眉山。昆曲《长生殿》花间小宴一折中,唐明皇对杨贵妃有这样的唱词:不劳你玉手纤纤捧杯礼仪烦,只待借小饮对眉山,俺与你浅斟低唱互更番,三杯两盏,遣兴消闲……  相似文献   

17.
杨福春 《收藏》2008,(9):74-76
开封年画历史悠久。南宁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真实地勾勒出北宋都城开封府设坊印制木版年画的情景,说明木版年画在当时已遍布京城。  相似文献   

18.
李学明 《收藏》2014,(8):15-15
一幅画映入眼帘,我们首先看它的气息如何、味道如何,看到喜欢的画,内行常说"这画画得很有味儿",相反的评价就是"画得没大意思""像白开水"。中国画的"味"要由创作者的创意和欣赏者的心领神会来共同完成。在学明的作品中,对气韵把握得很好,有味道,这不容易。赵孟頫有一段著名的画论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学明的画从总体来讲,古意盎然,欣赏起来给人愉快、轻松的感受,很有趣味,在调侃与幽默当中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人生哲理,可以说,他的画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高鸿 《收藏》2009,(11):66-69
2009年5月25日《中国证券报-收藏投资导刊》“焦点争鸣”栏目刊有王永林先生《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仔细一读,其内容好生熟悉,原来早在今年第1期《文物天地》杂志上王先生以“鉴画四说”为题发表了同样内容的文章;又,刚出的第6期《收藏》杂志刊载的《再谈书画鉴定谁说了算》也是王先生所撰,内容与《书画鉴定谁拥有话语权?》《鉴画四说》一致。  相似文献   

20.
李俨 《收藏界》2011,(7):73-74
藏家编著的《浅绛百家》图书有山水笔筒一件,画的是山居读书图(图1-a、图1-b)。这一图画,使我想起汪友棠。笔筒上题:"读书声里是吾家。庚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之冬月,阁山樵隐。"(图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