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伴嫁歌”是郴州地区嘉禾、桂阳、临武等县世代沿袭、代代相传的农村婚嫁歌舞,反映了农村妇女的日常劳动与爱情婚姻生活。作为一种民俗民间音乐文化,它以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处处显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不但表现在了内容与形式上,也体现在衬词衬腔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族民俗类的民歌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婚礼歌、摇篮曲、挽歌等。其中婚礼歌最具特色。通常婚礼歌是由《劝嫁歌》《加尔-加尔》《送嫁歌》《哭嫁歌》《怨嫁歌》《揭面纱歌》《新媳妇歌》等一系列歌曲构成的完整组歌。婚礼歌的曲调基本固定,多以即兴性、讲唱性、简约性、歌舞性为特点,具有浓郁的草原音乐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凤阳花鼓,作为明清最为流行的歌种之一,由于传播的载体、方式、形态不同,其在向全国各地、各艺术种类传播的过程中,在各地音乐品种中不同程度地留下了凤阳花鼓的"音乐基因"。本文由唱词考证凤阳花鼓在南方各地戏曲中的流变,从音乐地理学视角浅谈民歌传播中表现出的各地民歌同宗同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苗族民歌探析——以“飞歌”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中的一朵奇葩。黔东南苗族民歌以其聚居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功能来看大致可分为:飞歌、游方歌、风俗歌、叙事歌、仪式歌、儿歌。“飞歌”是黔东南苗族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曲之一,是苗族民歌中的一块奇异的宝石,是苗族民歌歌唱艺术中的瑰宝。“飞歌”在苗族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与结构特点,其音调高昂、节奏自由、旋律起伏性大、音域宽广。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中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民歌作为重要的教学新资源被逐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其中客家山歌作为民歌艺术中的重要歌种,具有特殊文化底蕴和音乐因素,本文主要对客家山歌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客家山歌早日引入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侗歌是侗族民歌的简称,侗歌可分为大歌,小歌礼俗歌和叙事歌。侗语称大歌为"嘎老",小歌为"嘎啦"。"嘎"是歌的意思,"老"是大的意思,"啦"是小的意思,虽然都属于侗歌范畴,但"嘎老"、"嘎啦"在演唱形式上,内容表现上,风格上,音乐语言上都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民歌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性元素,因 为发展历史较长,广泛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相关的教学 工作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民歌作品是音乐文化中的精 髓,学生主动学习后了解到更多的背景资料,同时激起了民族 精神,音乐感知水平在提升,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在音乐发展的 道路上走得一帆风顺。另外,教师加强了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民 歌艺术传承,也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互动关系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特定地域内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音乐艺术形式--凤阳歌,凝聚着中原地区汉族民歌(秧歌)的艺术特色.它一经产生并逐渐渗透到其它民歌、戏曲、曲艺等音乐艺术品种中,且随之向四周广泛传播.它的传播与明代的移民等政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撒拉族民歌根据内容和音乐特点可分为玉尔(撒拉曲传统情歌)、花儿、宴席曲、哭婚调、劳动歌(号子)、小调、儿歌,其音乐在旋法、调式、演唱及节奏节拍等方面,显示出较强的艺术个性,这是构成撒拉族民歌音乐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及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几方面,论述撒拉族民歌的多元文化特点和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0.
周口地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儿的劳动人民创造积累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而周口民歌是周口文化宝库中流传广、曲目多、直接表达人民心声的一种艺术形式。 70年代末,周口地区文化馆在全区城乡展开了广泛的民歌挖掘工作,整理出民歌1000多首。这些民歌,根据音乐形态及现演场合,可分为解放歌曲、劳动号子、宗教歌曲、灯歌、叙事歌、小调、叫卖歌曲,下面就其种类与各自的音乐特点,一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秀山民歌的“哭嫁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山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歌谣有《哭嫁歌》、《薅草锣鼓》、《酉水号子》、《秀山山歌》、《秀山花灯歌》等。《哭嫁歌》以歌代哭,把难以割舍的亲情、友情及对封建婚姻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歌韵婉转,情景动人。本文从秀山“哭嫁”的来历、“哭嫁”的发展历程及部分哭嫁歌文本等方面剖析“土家姑娘哭嫁”这一古老婚礼风俗的民俗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西北民歌花儿作为非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民歌中的奇葩,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家园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花儿这种民歌艺术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为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花儿听懂花儿,使其能够传承下去,焕发生机,花儿的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文化使命,也是传承和发展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3.
晋中民歌中大多数曲目相同、曲调相近;曲目不同、曲凋相近;曲目、曲调相同但却有着某种亲缘关系。研究“时调”对晋中民歌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可以窥视到民歌的衍变及民间作曲在旋律、节奏、结构、调式、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4.
壮族来自千百年实践经验累积的农事歌谣体现了族群深远的智慧、艺术的天赋,传唱农事歌谣成为传递农业知识的情趣载体,也演绎为护佑生灵的和谐实践,并在农事劳作中倾情恋爱婚姻的难得机会;直接关注的是知识传递后生、护佑身边生灵、婚恋幸福美满,完全指向未来美好生活,对于可持续发展给以实际的切身关照,是热爱劳动的壮人生态意识的叙事,又以族群歌圩文化为表征,呈现了浓郁的生态寓意。  相似文献   

15.
晚明歌妓景翩翩著有诗集《散花吟》,内容多为其生命情景的真实反映与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渗透着守望爱情、挣脱命运与无力摆脱等复杂情绪,带着女萝般的女性符码和走出风尘的命运诉求。而在艺术上直承南朝“吴声”、“西曲”,多民歌体,喜用舞曲,自然流利,婉转天成,富于南朝的古韵清华。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是我国社会从蛮荒走向文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汉乐府民歌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现存的汉乐府民歌虽然不多,但在一定数量的婚恋诗歌中仍展现了秦汉妇女在不同程度的束缚下的生活、情感、人格及思想变化。它内容的多样和丰富为后人研究秦汉时期的婚恋提供了依据和材料。本文就以此为依据,对秦汉时期妇女对婚姻、爱情的态度、心理的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客家民俗作为一种特色资源的民间文化,它承载了厚重的客家历史。民俗文化是乡间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社会个体和群体创造的,它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的内在实质。客家山歌、哭嫁歌、宗法意识等民俗视阈反映了客家女性婚姻思想,客家民俗与客家女性生存地位有着重要的深层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8.
花瑶民歌是花瑶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花瑶人的田耕狩猎的生存方式和积极乐观的心性,为其多彩的民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些民歌在传咏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进而形成花瑶独特的音乐风格,其特征在求爱、婚娶(嫁)等方面表现得尤为鲜明.  相似文献   

19.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20.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所有民歌的源流。现行羌族民歌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对"劳动歌"所包含的范畴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但是在全面收集整理羌族"劳动歌"以及对它详细完整的分类却少有前辈完成。因此,笔者针对羌族"劳动歌"进行收集整理与分类,认为分析与归纳"劳动歌"的分类有利于挖掘和保护羌族民歌,从而更好地开发和研究羌族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