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合胜 《教育与职业》2012,(33):107-109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苏联)被誉为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大量运用于各国的戏剧表演与创作中。文章通过对该体系的研究与学习,将其体系之一"角色创造说"用于实际声乐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理论知识,提升全面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演员与角色在精神气质、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生活经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距离和差异,要求演员表演时第二自我(角色的我——形象)要受到第一自我(演员的我——创作者)的支配。本文提出的性格化表演,通过对性格化内涵、方法以及创作气质与人物形象的二度创作、从性格化表演形成表演风格的深入分析,旨在阐明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构思、体验、表现的过程中,性格化创造角色的定位是由生活实践中多种途径综合形成的,无论是由内到外还是由外到内的心象培植、气质捕捉,性格一直就是表演艺术的核心课题,气质创造更是区别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的主要因素,这种移植的能力是优秀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三大戏剧理论的斯坦尼体系、布莱西特体系和梅兰芳体系实际上有许多相融的地方.如对现实主义的共同追求,注重表演的真情实感,寓教于乐等等.这三大体系对中国当代戏剧理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焦菊隐融斯坦尼与梅兰芳体系于一身,创立中国自己的演剧学派,黄佐临则把布莱西特和梅兰芳结合,创造出既现代化又民族化的中国戏剧形式,徐晓钟融会三家,创造了从"再现美学"向"表现美学"拓宽的戏剧艺术,从而使中国当代戏剧理论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心象创造论     
“没有心象就没有开形象”;“先有心象才能够创造形象”;“你要想生活于角色,首先叫角色生活于自己”;“这次演员的创作,要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先培植出一个心象来,再深入找其感情基础”;“要突破自己,就要先看到角色与自己的差别”;“吸收到外的东西,要反复地练,摸到内在的思想感情,排练的不要模仿,思想感情到了,自然出来”……(引自《于是之论表演艺术》第89页)  相似文献   

5.
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是其导表演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他对中国现当代话剧理论,特别是导演理论的重要贡献。从焦菊隐戏剧思想的发展来看,其戏剧—诗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年代至30年代为第一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三阶段。焦菊隐戏剧—诗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了戏剧与诗的内在关联,将诗性的呈现视为戏剧导表演的终极追求,而这在当代话剧导演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6.
星期二不停     
查理对乘务员说:"我要在斯卡顿站下车。""这趟火车星期二不停斯卡顿,"乘务员说,"不过,老兄,我们在斯卡顿换轨时,速度会减慢,我把门打开,你跳下去就是了。"火车到达斯卡顿时,车速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测量斯氏鼢鼠(Myospalax smithi)、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和昆明种小白鼠(Mus musculus)(简称小鼠)肾脏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皮质与髓质的厚度比在三种鼠中有差异,其大小依次为:斯氏鼢鼠>棕色田鼠>小鼠;皮质迷路内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数量比在三种鼠中也不相同,斯氏鼢鼠为1.92∶1,棕色田鼠为1.77∶1,小鼠为2.11∶1;三种鼠肾小囊腔的腔隙从小到大依次为:小鼠、棕色田鼠和斯氏鼢鼠。上述结果表明,小鼠肾脏重吸收能力大于棕色田鼠和斯氏鼢鼠,与它们的生境和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音乐剧是一种高雅的戏剧形式,综合包括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样化的艺术元素,这也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音乐剧表演的难度。可以说音乐剧表演者需要不断提高综合表演技能,特别是掌握音乐剧表演中角色塑造的方法,进而增强音乐剧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呈现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本文将重点就音乐剧表演中与角色塑造息息相关的表演要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音乐剧是形成于20世纪的一门新兴的舞台艺术,贴近生活,雅俗共赏.音乐剧将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儿童音乐剧表演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特点,以音乐剧为依托的表演类综合实践课程.学生通过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的人物角色和社会角色,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受到艺术教育. 设立课程目标体系 小学儿童音乐剧表演综合实践课程在二至六年开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我们制订了有主题、有层次、递进的课程知识体系.根据各年级学习的侧重点,制定了"我是小演员""合作演绎精彩""打造我们的音乐剧""我的舞台我做主"等年级主题,围绕音乐表现能力、形体表现能力、台词表现能力逐层设计教学目标,以音乐剧的形式组织教学和学期展示.  相似文献   

10.
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但究其本源,王国维在<戏曲考源>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即由演员当众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我国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也提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所以,登场敷演,是戏剧艺术的最基本特质,没有舞台表演的第二度创作,戏曲艺术的美也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戏曲舞台表演便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且在表演中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梦亡妻》分别是中西方悼亡诗中的名篇佳作。两首诗都是通过记梦的方式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探讨这两首诗在写作风格和感情基调两个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本文以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基础,阐述了杜威的课程理论中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课程目标,以活动为主并结合学科知识的课程内容,以"从做中学"和教材心理化为主的课程实施方式。杜威的课程理论对当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荀子作为先秦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可以用"隆礼重法"四个字来概括,汉初贾谊就是受荀子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以礼统法"的思想,对"礼"、"法"观的许多认识与荀子不谋而合。当然,贾谊生在汉初,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思想,对汉初的社会治理颇有成效。  相似文献   

14.
晚清词人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提出了"沉郁顿挫"说,首次系统阐述了常州词派的观点,主张词需关注社会生活,讲求温柔敦厚传统,这是词学理论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生"钱荒"的原因是因为资本外流,银行资金错配情况严重,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和到期导致资金紧缺,财政存款减少,央行的稳健策略。"钱荒"产生了提高银行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导致资金紧张,提高了资金使用成本,影响股市、债市;对房地产业和过剩行业将造成冲击;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局。应对"钱荒"的对策是银行业的改革,中国实体企业的转型创新,企业需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德国接受美学大师伊瑟尔提出的"召唤结构"概念,是西方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他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空白与未定性的意义,这些"不定因素"唤起读者积极参与生成作品的意义阅读活动。在"实现"一部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读者的主体创造性作用,从而让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召唤结构既牵引了读者的审美交流活动,又引导了作者的创作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创作过程和接受过程的融合,共同促进当前社会语境下的文学活动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基于对先秦学者有关"教"的定义或表述以及"教""学""诲"之类关键词的分辨,以《论语》有关孔子"教""诲"言论的记载为依据,把孔子"教育思想"归结为植根于仁政的"教化说""先教说"与以"学礼"为要义的授业观念,从而显示儒家"教育"理念的特点,进而讨论活教育思想史中的史料、史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