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会 《课外阅读》2011,(12):45-45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下面笔者谈谈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上好信息技术课,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新课程体系中对信息技术提出更高的课程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王珂 《华章》2010,(24)
探索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策略的研究中,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和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自主式学习过程,努力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良性发展.这种在信息技术下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由实践表明,对学生自主创新性能力的形成及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体验"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体验",学生不仅能形成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而且能形成信息技术生存和生活能力。通过"情境""认知""运用"和"评价",可以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精选主题、任务分层、分组探究、巧妙整合、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必须精选主题、任务分层、分组探究、巧妙整合、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杨志 《时代教育》2012,(14):51+72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微观与宏观并存,理论与实验同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学科。在物理学科中实现与信息技术整合,并具有继续研究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中职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提高全体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下的计算机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磊 《教师》2013,(6):114-114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而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瑞  赵健 《教学与管理》2007,(12):141-142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即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工具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赵薇 《黑河教育》2010,(1):62-6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形成基本技能与技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科学有效地完成活动任务,形成科学有效的操作和管理数据及文件的思想。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忽视的问题。对象、源和目标是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时刻注意...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和习惯,综合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知和问题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详细论述了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就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丰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中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教师要注意选择教学内容,要将学生生活信息融入到教学之中,提升信息生活应用频度,让学生在具体感知中形成信息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0.
曾利强 《学周刊C版》2010,(9):103-103
在网络化进程迅猛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立足社会的基础,因此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要。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以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