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评论语体主要有两种,即论书的本体和喻体。其喻体主要是借助相关艺术语言喻书法艺术之法、书法艺术之美,以音乐语言论书法历来为论书的一种重要方法。书法由点画和章法构成,音乐由音符与和声、旋律构成,二者的组合规律相似;书法之韵与情的表现具有音乐关的特征;书法之关与音乐之关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同根同宗。  相似文献   

2.
人创其书,书如其人,这种人与书并重的书法承袭发展模式,赋予了书法教育的多样性、灵动性的特征。探求其发展根源,把握书法艺术变迁的脉络,对于书法研究与书法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4.
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艺术理论史上是第一部具有独立的、思辨精神的书法艺术理论专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冲和为美”等诸多书法美学命题,建立了全新的艺术审美风尚,从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敦煌乃中华书法艺术之宝库,饶宗颐先生实为最早探此宝库的学者兼书家.作为敦煌书法学术研究的开拓者,饶宗颐先生的书法艺术弥漫出浓浓禅意.饶先生曾写过一首<论书诗>,其中最后两句云:"以书通禅如梦觉,梦醒春晓满洞天."本文试以饶宗颐先生"以书通禅"之论为发轫点,力图从理趣、奇趣、天趣等新角度勾勒出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中的禅意之美,从而加深对饶公书法艺术与敦煌的血脉渊源关系的理解与参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入手,分析了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美和人格美,从而为欣赏书法作品时提供客观依据,使欣赏者正确地把握欣赏书法的尺度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唐初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议论精辟入理,文章恣肆宏美,在书法的创作和理论上都为后世立下了标杆,堪为古代书法理论的奠基之作.但《书谱》采用骈体文形式,文章结构枝蔓较多,理解不易.故本文试图借鉴文艺理论的相关原理,透过《书谱》华藻的辞汇,寻绎其中行文的逻辑,通过书法艺术的本体论、发展观、创作观、风格论、批评论等几大方面,梳理《书谱》对书法理论大框架的建构,并据之提炼出《书谱》所具有的系统性、前瞻性、融通性的理论特征,庶几对全面、正确理解《书谱》博大精深的书论体系,以及所蕴含的哲理高度有些裨益.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书法的点画、结构、章法入手,分析了书法艺术表现客观事物美和人格美,从而为欣赏书法作品时提供客观依据,使欣赏正确地把握欣赏书法的尺度和视角。  相似文献   

9.
焦丽娟 《辅导员》2013,(10):24-26
<正>书法:课堂教学的线条艺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具有鲜明的艺术性。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秉承和延续书法艺术尤显重要。如何能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之中体验到书法之妙,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使他们喜欢书法,从学习中找到乐趣,并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使书法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中、小学开展书法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人才培养,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给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高师的书法艺术教育应该走在学校书法教育的最前面。本文就高师开展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当前高师书法艺术教育的学生书法基础、书法专业师资队伍以及高师开展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开展好高师院校书法艺术教育提出了夯实学生书法基础,提高师资队伍书法基本素养和加强书法艺术教育的软、硬件建设等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书法艺术教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宗旨在“教育”,要有明确的教育导向,不能就书法论书法;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载体是“书法”,要加强基本功训练,不能仅停留在“讲”上;大学书法艺术教育的性质是“艺术”,要追求其美妙的艺术欣赏价值,不能片面强调工具性的“写好字”。  相似文献   

12.
虞世南作为初唐书法“四大家”之一,他不仅以其圆润秀美的书法而流芳后世,在书法理论上也成就斐然,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充分反映了虞世南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本文从《笔髓论》着手,分四个方面论述虞世南的书法创作观:心与手的关系,心与意的关系,各体书的创作特质,关于创作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六朝墓志书法,作为书法艺术之一种,其体态类型与当时书法艺术的总体面貌相符,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出土墓志书法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从书迹体态来看,六朝墓志书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规整的隶书,又有典型的楷书,然多数介于隶、楷之间,字体特征比较模糊;东晋家族墓志书体在类型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类化”现象明显;六朝墓志书法的多样化面貌及其特殊性,均与墓志埋设目的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4.
汉代书法开始摆脱文字的实用性,书法艺术开始从广义的书法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汉隶、草书的兴盛;一批书家、书作的出现;汉代书法理论的产生,并开始从自然美的角度来探索书法美,对线条美的追求,“力”的审美追求的提出,强调书法的抒情性,对书法创作规律进行研究等等这些都标志了汉代书法审美的觉醒并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15.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连接"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桥梁,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主要材料具有涤荡性情的审美功能,以书法入美育不仅满足中华民族的心理文化格式,更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通过解析美育与艺术的关系,将书法艺术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解读书法的审美功能,并分析了当今大学教育中书法教育的地位,为书法美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一) 中国书论很早就肯定了书法能够传达、表现情感。“抒情说”在汉代就被提出来了。杨雄《法言·问神》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是把“言”、“书”和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了。杨雄这里所说的“书”,并不是专指书法艺术,而接近于文字书写,但对后来书法艺术美学的抒情说影响很大。在汉代,真正第一个接触到书法艺术的抒情本质的,是大书家蔡邕。他在《笔论》中提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相似文献   

17.
如人     
元明清三代书法艺术尽管各有得失,但书法家们对书法取法的自觉选择却是具有艺术意义的,其中艺用书法中艺术的比重不断增大,逐渐脱离实用的范畴,走向纯粹的造型艺术的"美术书法"。然而,书法自古以来的终结追求是使得书法的造型技艺具有极为深厚的生命意义。并且,书法艺术的生命意义千百年来不断地被深化,其内在精神与最终指向都在于书者其人,书如其人,书者的人格塑造都被纳入书法的生命意义中了。那么,在重造型的"美术书法"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审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书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唐初书论崇王理论有其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唐太宗大力倡导下,崇王论一统天下,人为的把本应该按照书法自身规律发展的书法艺术规矩到王羲之书风的狭小空间内,限制了书法艺术争鸣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轨道,这终究挡不住人们满足五彩精神世界的追求,书学理论必然会适时地总结这一需求,并引导书法艺术健康发展,崇王论也因其逐渐不合时宜而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近年出土的战国至秦代蜀地书法文献具有很高的书法学术价值,充分展示秦篆向小篆过渡出现的字形讹变现象,是当代书法史论研究所关注的热点。这些木简墨迹和铭刻的玺印文字弥补以前先秦时代蜀地没有发现书迹之缺憾,为厘清书法史上的隶书起源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佐证材料,同时发现其对汉代书法艺术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其文学和艺术深深地印含着中国独有的元素。书法艺术这一国粹是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情感心绪变化的,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追求中的情感的渲染和寄托,不仅书法家用自己的情感灌输着书法艺术,而且历代的书法理论家也认为书法是心与意的交融。一、扬雄——"书,心画也"扬雄的《法言》虽本不是专论书法的著述,然其中所表现的论书思想屡屡为后人所征引和推崇,成为中国书论的开山之作。他在《法言·问神》篇中有一段涉及"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