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李汉荣的散文《溪水》为我们描写了林中的精灵——溪水。作者将溪水刻画得惟妙惟肖,写出了溪水那最美好最纯真的品性,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富有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2.
<正>《溪水》是一篇清丽感人的美文。"溪水"是嬉戏无忌的顽童,是纯真烂漫的少女。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手法,使得语言清新传神,一条溪水被写活了,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散文特别是美文的语言仅仅达意是不够的,还要传神。《溪水》就以美妙的语言而制胜,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3.
苏雪林是一位现代女作家 ,《溪水》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文章通过对林中溪水流经夏秋 ,与巨石搏斗的生动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追求 ,表现出作者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深沉的思考。敏捷的才思 ,善感的心灵 ,使作者面对潺潺的小溪 ,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作者以溪水喻少女 ,以少女赞溪水 ,充满生动的幻想和柔媚的情思。夏日 ,枝叶繁茂蔽日 ,浓阴中 ,小溪静静地流淌 ,但在作者眼里 ,她被囚禁 ,忧郁沉闷 ,“凄咽着幽伤的调子”,如同一位双眼噙泪、含冤受屈的少女 ;秋日 ,蹁跹的秋叶如金黄的蝴蝶飞离枝头 ,似乎预告着溪水姑娘的解禁。枝疏…  相似文献   

4.
《溪水》是一篇清丽感人的美文。“溪水”是嬉戏无忌的顽童,是纯真烂漫的少女。作者运用拟人、比喻手法,使得语言清新传神,一条溪水被写活了,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诱人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5.
苏雪林;女小说家、学者。原名苏梅,笔名绿漪,老梅。《溪水》是她的一篇托物言志清新活泼的抒情散文。溪水,太普通了,一般人可能视而不见。但作者却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细心观察和细微笔触,将溪水拟写描摹得清新雅致。生动活泼、充满生机,赋予溪水鲜亮律动的生命。《溪水》是诗,是一首至真至纯的生命赞歌。一形象鲜活灵动阅读《溪水》给人的感觉是:溪水是那样的  相似文献   

6.
《溪水》是一篇清丽灵动的写景美文。节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鸽儿的通信》。《绿天》是作者"结婚的纪念",《鸽儿的通信》是作者新婚小别的一组通信,共14篇,《溪水》是其中的第二篇。《溪水》是回忆"我们"新婚半月后一次"由家里走到田垄上,迤逦走入松川"的野游  相似文献   

7.
朱慧 《生活教育》2010,(12):66-67
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积累的再现。没有一种教学像作文这样,对生活的粘连要求如此之高。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停。" 生活是作文不竭的源泉,没有生活情感的积累,表达当然会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流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的确如此,没有生活,写的文章也只能是空洞无物,毫无可读性,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来源于生活。《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这篇习作就是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用心感悟,让不经意的事变成了他笔下的习作。本篇习作值得赞赏的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9.
宋丽超 《时代教育》2006,(12):116-116
不少学生常为写作发愁,作者认为其根源是传统作文教学局限于学生必须根据命题,立意、表达,而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写作。如何走出困境?叶圣陶先生提出:“生活如泉源,文章为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对怎样提高写作水平,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溪水     
这是多么美的意境啊!溪水淘气地戏弄红叶,倔强地与溪石拼搏,最后终于战胜磨难向前奔流。在作者的笔下溪水成了娇柔多姿的少女,地快乐、活泼又泼辣、倔强。你看她与溪石冲突时,时而撒娇撒痴,时而娇嗔起来,时而挥掌打去。作者多么富有童心啊,多么善于想象啊!她创设了一个奇巧的童话世界,把我们带入其中,享受大自然之乐趣。  相似文献   

11.
过分水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一夜声。诗意溪水本是无情的,却又好似有情,进山三天了,它陪我一路同行。到了岭头就该和溪水分道而去了,潺潺的溪水声就像在和我依依惜别。编辑洪静过分水岭@温庭筠!唐 @青池 $小千插画工作室~~  相似文献   

12.
黄立文 《考试周刊》2014,(56):61-62
生活是泉源,文章是溪水,泉源不枯,溪水必畅流。走进生活的题材库,学生的文章就会妙笔生花。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观察生活,掘取写作信息;捕捉契机,诱发写作动力;开展活动,拓宽写作题材;体验生活,丰富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3.
《特区教育》2010,(9):52-53
溪水的手 拍拍石头 对他说 你好啊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唐代诗人杜牧,因被深秋时节的枫林美景深深地陶醉,达到了流连忘返的程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精辟地道出了写作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文本解读 风景秀丽的张家界有一个索溪峪,因溪水状如绳索而得名。《索溪峪的“野”》(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诗情。这篇散文,通过作者活泼、灵动而又不失旷达的语言,为久居都市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原始”的、另类的天窗,展示了索溪峪带来的神奇、迷人和惊喜。  相似文献   

17.
倾听者     
我在倾听别人谈话时,感觉自己颇像春天里一块松软有隙的麦田,而他人的谈话则像长长的溪水,携带着青草的甜香汩汩渗入其间。溪水与麦田交汇的刹那,两者达成了生命的默契。因为流水的灌注,麦田获得新鲜活力,麦粒因为灌浆充足会更加饱满;溪水因为麦  相似文献   

18.
达永梅 《甘肃教育》2011,(16):68-68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相似文献   

19.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来源于生活,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20.
春图三帧     
溪水潺潺春溪,涓涓淙淙,流向前方,汇成一股激流。突然,被一块巨石拦住去路,掀起层层涌浪,在多年冲刷而成的水湾里流转,翻卷。溪水绕过岩石,蓄满一洼,随后像瀑布一般倾泻而下,溅起无数清洌的水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格外明媚、秀丽。你看,不倦的溪水又携着珍珠般的泡沫,迈着轻盈的步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