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谢道韫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才女,但多数人只是仰慕她的"咏絮"之才,而忽略了她的智慧、见识、胆量、勇气。在魏晋那样一个思想解放、情感浓烈的时代,谢道韫以其卓荦的才识德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以此为出发点突破性别限制迈出深闺,每一次亮相都让生命大放异彩,完美诠释了魏晋风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关于“雪”的比喻,其中最有名的故事,说的是东晋有个才女叫谢道韫,有一次去叔父谢安家玩,正遇大雪,叔父便考自己的子侄们如何喻雪。其中一位叫谢郎的说“空中撒盐差可拟”,这时谢道韫起身说:“莫若柳絮因风起”,于是受到众人的交口称赞,而有了“咏絮才”的美誉。但问题是“空中  相似文献   

3.
~~“咏絮才”谢道蕴@吕鸿群 @张新华  相似文献   

4.
周淑舫教授的新著《六朝东山谢氏文学生产与林下风绵远影响》,不但科学严谨地提出"六朝东山谢氏家族"全新的学术观点,而且系统地阐释了六朝东山谢氏家族文学生产的宏大规模与创作成就,"咏絮才女"谢道韫更是家族文学生产的一道亮丽风景。其家族以显赫的文学功业彪炳历史,与"谢庭咏雪"诲导出现的众多神童分不开,不拘一格的林下风更对后世有着绵远影响,从唐诗宋词乃至清人以其为题材而创作的大量作品,折射出六朝东山谢氏家族的文学活力,进而显现该部学术著作是一部关于家族文学研究的好书。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这位世纪文豪格外提携和爱护青年人,其中有一位被称为"翼城才女"的"女子"与鲁迅保持了长达七年的友谊,直到1930年这位"翼城才女"在上海患病,又随夫入川才与鲁迅交往逐渐减少,那么这位翼城才女是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关于这位"翼城才女"只有这么一点资料:吴曙天,原名吴冕藻,1903年出生于山西翼城县,祖父曾任甘肃道尹。有一说是他的祖父随口将她与人婚配,丈夫是在宁波一带非常富有的大户人家的子弟,吴曙天不愿意这门婚事,就逃婚到南京求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写道:“(贾宝玉)取那‘正册’看时,只见头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上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四句诗,暗示了林黛玉最终悲惨凄凉和薛宝钗最终寂寞冷落的人生命运。古诗词中有“咏絮才无对,闻琴意始真。”(宋·刘筠《前槛十二韵》)那么,何谓“咏絮之才”呢?  相似文献   

7.
一、林黛玉和简爱的坎坷情路历程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书香门第之后,幼时便饱读诗书,别于一般女子,有"咏絮"之才;因母亲早逝,父亲忙于政务,无奈将她寄养外婆家。在金陵繁华之地,遇上了一生中唯一的知音——舅父的儿子贾宝玉。两人一见钟情,深情相爱;两个人共有的叛逆个性使他俩在"读西厢""结诗社""葬落英"  相似文献   

8.
体验式教学不是简单地补充或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而是一个“体认——体会——体悟”的过程。以教学《咏雪》为例,从“用至美雪景体认所咏之‘雪’”“从‘柳絮因风起’体会雪姿神韵”“由‘咏絮之才’体悟雅士情怀”三个方面,介绍体验式教学应有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9.
清代才女辈出,"才名"成为当时女性作家的共同追求。沈善宝和王照圆作为清代中后期南、北方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二人的"才名"观念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之处。其中,早年接受的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受责任、性别意识影响程度的不同,是导致二人"才名"观念差异的主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二人的"才名"观念,反映出清代女性作家面对"才名"的两种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中国最著名的才女之一,其才虽早得天纵,却无法与深厚的家学渊源及动荡的时代剥离出来。李清照是封建社会身着罗裙、深居香闺的弱女子,却能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长啸传递着家国情愫之"士"的强音。"文见其人"、"文如其人"正是李清照词至为瑰丽的一面。各色洗尽铅华、眉头心间的词音所传递的正是李清照敢爱敢恨、胸怀抱负、忧国忧民的志向和情怀。  相似文献   

11.
以"重德轻才"为倾向的儒家女性才德观,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呈现出复杂面貌。班昭《女诫》首次将女性才德并论,虽轻才但却并不贬才抑才。王相之母刘氏《女范捷录》以有德之才和无德之才的利弊区分,驳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俗谚,试图将女性才德关系再次恢复至早期儒家标准。薛绍微《训女诗》(十首)则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理性辨析晚清"女学"运动中的"重才轻德"思想,倡导"才德并举",女性才德建构也由"才女"上升至与儒家"君子"相接近的"巾帼儒生"。  相似文献   

12.
欣赏才女     
我始终欣赏才女。和才女相对而坐,得之交臂可以避免一些蠢话。我们谈谈天,谈谈学术和神奇,谈谈远方。一个女人一想那种我好看吗的问题,难免会蠢头蠢脑。才女有才有识的,可以想的东西多得很,所以表情开朗四肢活泼秀色可餐。令我难过的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靡一时,佳人往往集美貌、才情、胆识于一身.小说尤其突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塑造了一系列才华横溢的才女形象,展示了相对进步的才德观.本文从才女传统、才女形象的现实参照、社会思潮和风尚以及男性文人的知己诉求四个方面,探究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女涌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党门女将     
前言:因为俺的老班姓党,所以俺班女生就是党门女将。才女——丁展才女的最大爱好是看书。休息时,在教室里抱着砖头厚的书本啃得如痴如醉的那位准是她。才女的最大特点是写  相似文献   

15.
李煜与李清照.一为亡国之君,一为旷代才女,却同为婉约派,同是词史上的一流大家,两人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古人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二李并称,极受推崇.  相似文献   

16.
劲爆点一般来说,乐坛的新人总是要发了片之后才会有很多的曝光机会,宣传活动才会接踵而来,不过,EMI的新人戴佩妮Penny却是在录歌的时候就接受了许多的访问,而且媒体对她的评价颇高,“才女”、“创作型歌手”等帽子早早地就戴在了她的头上,因此,大家对她的首张国语专辑都相当期待。戴佩妮,英文名为Penny,1978年4月22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为当地华侨第三代,父亲是当地某所学院的校长。Penny从小受书香薰陶,对文学的感受性极佳,于是读大学时便选择了中国文学系,毕业论文写的是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古代女性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兴盛的时期,而才媛早卒是一个突出现象,才媛的"高才"常被看作是"命薄"之因,笔者检阅《历代妇女著作考》,并析读《江南女性别集》中的才媛诗文集,试图对清代才女的早卒现象及其原因作一探寻。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我们备课组在"磨"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因为对"争渡"一词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出现了大家争持不下的场景,那架势,怎一个"辩"字了得。争持过后,大家对这课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上起课来也都更得心应手。《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在集体备这课时,有老师觉得词人及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因酒醉而"误入藕花深处",此时的她们因慌张所以"争渡,争  相似文献   

19.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生活在初盛唐之交的时代,是其幸也是其不幸,家族巨变让她从小失去了庇护,但是她没有沦陷,反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了起来,不仅在政治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位,而且在文坛也成了称量天下的大家,她继承并发展了祖父上官仪所创立的"上官体",为唐诗从初唐宫体诗向盛唐之音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似乎一直缺少一个简单的评判作文的标准。本文由张爱玲《论写作》中一段话说起,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指出文章有"妓女文",有"才女文",有"才妓文",阅读者可以以此为标准来鉴别作文的优劣,语文老师也可以借此来评判学生作文的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