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意义] 通过量化计量指标对研究主题的知识扩散进行测度与分析,客观地展现研究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单元的扩散路径及其扩散规律。[方法/过程] 以Web of Science(SCI-E&SSCI)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来源,通过被引参考文献检索方法,以J.E. Hirsch 2005年首次提出H指数概念的文献为被引文献,检索2005-2015间引用该文献的施引文献,得到样本数据。借助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分别进行关键词共现与文献共被引分析。将分析结果通过本文所提出的双阶知识扩散度指标Q算法进行计算,得到指标Q量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H指数研究领域的演化扩散状况。[结果/结论] H指数研究主题的知识扩散的相关性随着流动阶层的增加而降低;H指数研究主题一、二阶知识扩散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不同,二阶文献更侧重于应用领域的拓展,这也是该研究邻域知识流动的新增长点;通过对H指数研究主题的分析,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双阶知识扩散度指标Q的准确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知识的扩散与吸收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协同、交叉、融合、发展与创新。提出一种量化指标测度与知识语义信息挖掘相结合的学科知识扩散过程探测方法,以期丰富和完善学科知识扩散研究范式与方法,为学科知识管理及决策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方法/过程]在经典量化指标测度的基础上,利用形式概念分析方法,结合学科知识语义信息,对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学科知识扩散数量及主题特征;建立学科知识扩散Logistic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预测;最后,以社会网络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知识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范畴不断拓展,其扩散过程符合幂率分布特征;不同学科吸纳和接受的领域知识主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社会网络知识在学科中的传播扩散进程正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国内图情学者历时h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针对h指数难以反映学者动态学术影响力问题,为描绘学者不同时段学术影响力动态变化提出附加时间限制的改进指标——历时h指数(TDh指数)。[方法/过程]采集国内图情领域期刊的CSSCI被引数据,采用批量统计法计算全部学者多个时段的TDh指数,以实例论证TDh指数的合理性及应用价值。[结果/结论]TDh指数可描绘学者在学术生涯不同时段的影响力波动情况,研究者可根据不同学术群体的影响力升降情况发现领域新秀及热门研究,并从宏观上观察领域研究主题的兴衰及热点变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为改善作者共被引分析(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ACA)在识别学科领域知识结构中缺乏内容信息的不足,将文献内容信息(题名、摘要、关键词)引入到作者共被引分析中,提出一种新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方法,即"内容与ACA融合的方法(content and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C-ACA)"。[方法/过程]以"学科服务"主题领域为例,分别建立ACA作者相似矩阵Aij、作者-内容矩阵并转换为作者相似矩阵Bij;通过构建线性融合函数实现作者文献内容与ACA的融合;最后通过提取作者主题因子成分并在NetDraw环境下进行2-模图可视化,挖掘并呈现学科服务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结果/结论]与传统ACA方法比较,C-ACA方法能够更准确、更细致地挖掘和揭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睡美人文献是指那些发表初期遭遇长时间的冷遇,随后突然引起广泛关注的文献。这些文献往往蕴含着重大科学发现,对其进行识别研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现有识别方法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识别睡美人文献方法的改进思路和做法。[方法/过程] 明确以高被引文献作为睡美人文献识别研究的对象,选取文献年被引频次累积变化趋势作为研究切入点,提出累积被引速度和累积被引加速度两个指标,明确自引的处理方法。[结果/结论] 提出睡美人文献识别方法的改进思路与实证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识别方法,同时为睡美人文献预测方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者学术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作者学术关系是指从知识交流的角度出发,作者与作者之间表现出来的某种学术联系。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发现作者之间研究的相关度、学术共同体和科学知识结构,促进知识交流和知识传播,对知识创新和国家知识体系的健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综合归纳的方法,从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引用关系和作者链接关系3个方面对国内外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果/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作者合作关系、作者共被引关系及作者链接关系的研究趋于丰富,对作者互引关系、作者耦合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提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学领域。未来对作者学术关系的研究方向为作者重名问题分析、大数据引文挖掘及作者学术关系的拓展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高被引论文与“睡美人”论文引用曲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通过对潜在“睡美人”论文的引用分布分析,提炼其特征,以期为“睡美人”论文的预判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过程]采用引用曲线这一更为直观的反映论文引用分布的方法,以“天文学和天体物理”这一领域为例,构建其10的高被引论文、“睡美人”论文的10-20年被引用数据并进行引文分布的对比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两类文献的引用曲线模式及特点——高被引论文的持续增长型、显峰型、双峰型、振荡型,“睡美人”论文的持续增长型、显峰型、双峰型、振荡型、稳定型等被引用曲线模式;针对施引文献、研究主题演化方向探讨了各模式引用曲线形成的相关因素,发现两类文献达到引用高峰的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对文献计量方法在小团体微观层面的研究绩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过程] 分析科研成果用科学文献表征的依据,讨论被引次数作为研究成果价值测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院系微观层面如个体研究者、小团体的研究绩效评价问题,提出同方向小团体基础研究绩效评价标准构造方法及指标。作为方法的应用,对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5个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绩效水平进行评估。[结果/结论] 基于文献计量得到的结果获得评价对象的认可。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排除自引、以及计入评价对象的高被引文献方面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9.
中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以WOS和CSSCI中收录的1998-2015年间学科服务领域的研究论文为样本数据,对国内外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定量化比较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借助CiteSpaceⅢ、Ucinet、NetDraw等可视化工具分别绘制国内外学科服务研究的文献共被引时区视图、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与共词聚类知识图谱,对国内外学科服务理论研究的时间分布、知识演化路径、研究热点与主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学科服务研究在研究重心、研究方向、文献影响力、引文性质、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比较分析不同学科的外文学术电子图书影响力差异,丰富电子图书评价方法,为完善电子图书分类分学科的科学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Bookmetrix,以经管类、教育类的学术电子图书为研究对象,对其传统引文指标与Altmetrics指标(Mendeley读者数、关注量、下载量)、书评量的相关性与一致性定量分析,比较两学科外文电子图书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被引量、读者数、下载量等具有较高的指标覆盖率;经K-S Z独立双样本检验,经管类和教育类电子图书的被引量、下载量存在显著差异,关注量、读者数、书评量无显著差异(p=0.05);指标相关性具有学科差异性,被引量与Mendeley读者数的相关性,经管类图书高于教育类图书;被引量测度的是学术电子图书的学术影响力,使用数据(下载量等)与补充计量学数据较多反映图书的社会影响力。评价中文学术电子图书应将多源异构数据处理转化,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融合,使评价更全面、科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分析中国国内基于主题模型的科技文献主题发现及演化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借鉴及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作为文献来源,检索并筛选相关文献,通过人工判读提炼出基于主题模型的科技文献主题发现及演化研究的分析流程,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流程中国内研究人员所使用到的策略、方法、分析手段等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研究已初具规模,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流程,同时各个流程环节上所涉及到的策略、方法和分析手段较为多样化。另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题模型方法在科技文献领域的应用尚且不成熟,主题数目固定,缺少对主题模型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与准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的数据用户有时会束手无策。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开始关注互联网热点话题发现的算法,帮助用户快速获取热点话题。[方法/过程] 基于DBSCAN算法,通过动态调整参数来优化算法,实现热点话题发现。根据句法结构与句间关系分析构建热点话题过滤模型,过滤包含热点词项的一般话题。[结果/结论] 采用主流网站新闻数据集进行实验,利用错检率、漏检率等评价指标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算法性能有所提升,能够为信息用户提供科学研究网络数据的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梁爽  刘小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38-149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基于文本挖掘的科技文献主题演化相关研究,对主题演化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主题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依照国内外学者进行主题演化研究的一般流程,对数据集选取与对象分析、主题识别研究、主题演化研究(主题演化时序分析、主题强度演化分析、主题内容演化分析)3个分析层面中所使用的各类模型、指标与方法进行梳理比较与优缺点总结,提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结果/结论]当前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成熟的分析体系,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数据来源较为单一;LDA及相关扩展模型存在的弊端需进一步克服;缺乏对其他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的探索应用;演化分析方法需相互结合、互补互融。未来应针对以上问题做出相应改进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揭示2009年以来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前沿的主题结构及其演化规律,探测未来研究的前沿趋势,为相关研究者追踪前沿信息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以2009-2016年5月发表在图书情报领域12种核心期刊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工具,绘制2009-2016年5月国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前沿主题的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2009年以来,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形成了h指数、特征因子、文献计量知识图谱、科研绩效等十二大研究主题。其中,通过转折节点文献,派生出新的研究前沿,形成了h指数、语言模型、概念模型、科研绩效、替代计量学、信息情感等前沿主题,未来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科研评价中,短时间引文窗口下的学科标准化指标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这时论文发表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充足的时间获取被引次数.然而,各种标准化方法本身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研究旨在解决这一科研评价中的难题.[方法/过程]研究引入一个权重因素以表示每篇论文标准分的可靠程度,权重由论文在给定的短时间窗口下的被引次数与长...  相似文献   

16.
田甜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0):108-114
[目的/意义] 评价领域作者影响力的计量指标逐年增多。针对很多指数不是归一化的问题,介绍由L. Bertoli-Barsotti提出的GN指数,该指标结合G指数、总被引频次等因素全面评价作者影响力。但由于GN指数在界定核心文献时没有考虑作者合作,夸大了署名靠后作者的贡献,本文提出GN-C指数改进其计算方法以更好地评价作者影响力。[方法/过程] 在阐述GN核心思想基础上,从作者合作出发筛选核心文献,并比较其与G指数的异同。以图书情报领域作者为研究对象,从稳定性、相关性以及区分性讨论GN-C指数评价效果。[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GN-C指数对G指数相同作者的区分度达到93.55%,区分效果显著;对作者署名、总被引频次、论文总数等变量敏感且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G指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从人文学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文学者如何看待数字人文,他们又如何被数字人文的浪潮所影响。通过对人文学者数字学术认知与数字学术需求的考察,为数字人文服务和系统设计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4个领域展开比较研究,并以访谈素材进行饱和度检验,构建起"认知-预判-担忧-需求与应对"的质性主线。[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不同领域人文学者对数字学术的认知并不完全相同,但对其影响的预判也存在共性之处,他们普遍认同数字化对人文的研究素材、研究方法、知识传播和研究问题都会产生一定影响;面对数字化浪潮,人文学者的担忧主要包括对数字学术研究深度的担忧、对学科主体地位的担忧和对技术环境下学术伦理问题的担忧;最后,人文学者在自身能力提升、数据、技术、科研评价体系方面存在许多需求,其中对"基础设施"和"数字项目"的需求最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研究主体评价存在的缺陷,对已有h指数进一步完善,使得对研究主体的评价更加公平公正。[方法/过程] 在h指数基础上,创新性地考虑时间因素,提出一种新型指数Q指数。以随机选取的数理科学领域的四位学者为例,通过计算四位学者的Q指数验证该指数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Q指数的变化过程可以反映出研究主体的发展趋势。因此Q指数可以作为人才发现、聘用教师、评定职称的依据,并引导科研人员朝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探究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历史起源和演化情况,推进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方法/过程] 利用自主开发的RootCite工具和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数据库进行参考文献出版年图谱分析,识别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起源和演化起到重要作用的中外文献、杰出学者和出版物,并与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相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结论] RootCite结果显示:1900-2020年间,有27篇经典文献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起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8篇外文文献和19篇中文文献。其次,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社区中识别得到的27篇经典文献,与国际数字图书馆研究社区中识别的经典文献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学科领域形成之后。最后,本研究证明了基于RootCite和CSSCI的实证方法用于识别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历史根源和演化进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 识别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构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清单,以期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的测度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也为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判别虚假健康信息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 采集1 004条社交媒体健康数据,利用程序化编码抽取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的关键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揭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的显著特征,并构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清单。[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具有表面特征、语义特征和来源特征3个维度、11个主要特征以及29个子特征。其中,社交媒体上食品安全主题的虚假健康信息在"术语包装"特征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夸大事实"为社交媒体上常见疾病主题虚假健康信息的显著特征;社交媒体上养生保健主题的虚假健康信息具有"元数据缺失"和"假借权威"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