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说明《广韵》行世以后,由于它是官修的韵书,收字又多,遂广泛流传开来,陆法言《切韵》及以前的韵书,遂逐渐亡佚.宋代以后,《切韵》就不再见于公私著录,大约宋代已亡佚了.而《广韵》卷首又明明写着陆法言撰本;刘臻、颜之推等八人同撰集,长孙讷言笺注,关亮、薛峋、王仁煦、祝尚丘、孙愐等增加字,于是一般人遂以为《广韵》的语音系统和《切韵》完全一样,不过《广韵》增加了一些韵  相似文献   

2.
《切韵》是南北朝韵书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韵书。文章试从规范语言学角度探讨《切韵》语音性质。从背景因素、规范意识、语音系统等方面略作考察,论证《切韵》具有语音规范性质。  相似文献   

3.
中古以来,牙喉音及其开合口发生了很多变化,《四声等子》和《经史正音切韵指南》,是前期韵图《韵镜》、《七音略》等的进一步发展,从它们所反映出的音系性质来看,它们在韵图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切韵》音系的特点,说明已突破了《切韵》音系的范围,真正反映了当时的实际语音,反映了语音的历史变化。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变化,找出其中对应的规律,并分析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北齐书》作为唐朝人撰写的有关北朝的史书,其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北朝时期的语音材料。这些语音材料,反映了北朝后期和隋至初唐时期北方语音方面的一些特点,有声母方面的,也有韵部、声调方面的。有些材料所反映出的语音特点,与颜之推在《音辞篇》中所谈到的北人语音特点一致。其中几条特殊语音材料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似乎可以看成是"北杂夷虏"的遗迹。  相似文献   

5.
一广韵是重要的韵书,同时也是重要的辞书。广韵本于切韵。陆法言写切韵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颜之推等群贤的遗意,建立崭新的语音系统,所以霞点在审音,他“剖析毫厘,分别黍累”,费尽了心血。至于对所收韵字的训释,他于“诸家音韵”以外,还参考了“古今字书”,  相似文献   

6.
《切韵》系韵书是中古音研究的核心材料,该系列韵书所承载的语音系统是“前溯上古音,后联近代音”的重要枢纽。学界对该系列韵书语音一直保有高度的研究热情,该研究领域而今已是硕果累累。文章将从音系研究、反切考察、又音研究、重纽研究等四个方面概述《切韵》系韵书语音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申报和硕博论文选题等两方面呈现其研究趋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建议,以求启迪后学,推动《切韵》系韵书语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魏书》作为现在流传下来的仅此一部北朝人所写的有关北朝的正统史书,其中保留了不少有关北朝时期的语音材料。这些语音材料,反映了北朝时期语音方面的一些特点,有声母方面的,也有韵部声调方面的。有些材料所反映出的语音特点,与颜之推在《音辞篇》中所谈到的北人语音特点一致。其中几条特殊语音材料所反映的语音现象,似乎可以看成是"北杂夷虏"的遗迹。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论定存在很大分歧,大致可归纳为三派: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古今南北语音的大杂凑;一派认为《切韵》音系是纯一时一地之音;另一派则认为《切韵》音系是以某地语音为基础的综合音系。本文在辨析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论定《切韵》音系是以当时的洛阳话为基础,吸收了部分方音和古音的一个综合音系。  相似文献   

9.
《康熙字典》前面列有两个韵图,这就是《字母切韵要法》和《等韵切音指南》。赵荫棠说《字母切韵要法》“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等韵源流》275页)据他考证乃是康熙时期的东西。(294)《等韵切音指南》,清人劳乃宣说与元代刘鉴的《切韵指南》“为一家之学”,“大抵两书为正德以后,康熙以前人所作。”(《等韵一得·外篇》)总之这两个图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不过,这两个图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是完全不同的。《字母切韵要法》偏重于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切韵》语音性质的讨论,一段时间曾非常热闹,单一音系说或综合音系说各有持之者。①近来似已落入寂寞,但虽在寂寞中,当世学者在各种各样的论述中也多论及《切韵》的性质,只是未能突破两种说法的大局。本文试图就《切韵》的几个侧面,探求《切韵》的语音性质,以期对此问题有所推动,从而使我们对《切韵》的认识更合实际些。一、《切韵》前的语言及社会背景要论定《切韵》的语音性质,必须先谈谈本时代的语言及社会背景,这样才能把问题置于一个现实的环境中,不至于出现主观臆断之弊。 (一)语言背景《切韵》时代是汉民族共同语大发展的时代。秦汉两代的社会统一带来了语言的统一,“通语”、“绝域语”、“绝代语”(名异实同)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异形,言语异声”的局面。至《切韵》前后,语言上有了新的变化。就其语音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对家庭教育极其重视,主要教育观点包括:家长对子女应尽早施教;父母对待子女要威严有慈,以身示教;主张人一生必须勤学不止;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等。他的这些家庭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的家庭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所撰著的《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书中的勉学重教思想,既体现了传统儒家修身学说的内在逻辑,又反映了士族制时代文化传家的历史要求;既看重安身立命、扬名显亲的世俗功利,又关注学问修德的伦理意蕴。这种思想在后世的家训及蒙学读物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它对世俗社会的文化意义更直接地关系着一个家族的前途命运。从《颜氏家训》的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只有把功利追求与道德追求结合起来,把扬名显亲的世俗目标与修身养性的精英价值结合起来,勉学重教的思想才能转化为促成世俗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动力,并充分体现儒家世俗伦理的社会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对历史上三十六个文人文德进行评论,指责他们“身陷轻薄”,甚至连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也在之列。后代不少论者指责其夸大其辞,偏激过分。但如果从家训性质着手,解读他的文人文德论,他的论点有其针对性和必然性,凝聚着其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4.
颜之推《稽圣赋》在唐代有流传,宋代以后亡佚。宋代以后文献所著录《稽圣赋》系从前代书目著录或记载辗转抄录而来,所载《稽圣赋》文字内容都没有超出宋代文献范围,仅有个别异文而已。今存《稽圣赋》有异文,需加以考辨。王利器《颜之推集辑佚》中,还有两条《稽圣赋》材料未收,当补入。《稽圣赋》非文学性的辞赋体,而是具有一定名物考释和博物志性质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5.
颜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涵养了颜之推的文化品格,奠定了他的文化学术根基,为他以后总编《修文殿御览》积累了丰瞻翔实的学术、编辑功力。而颜之推入仕北齐,待诏文林馆,从事总编《修文殿御览》的文化活动,在客观上刺激、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互相交流;他本人兼采古今、文质并重、经世致用、反对盛行的追逐浮华轻艳的文风等的文学主张也在南北文化交流的土壤中生根发芽,使北方单一的质朴揉进了南方的清绮,而融合之后的文风更易于被南北双方文坛接受,也促使入北文人的创作注意吸取北方文化的特质而加速南方文化在北方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主张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7.
北齐颜之推文论思想并非如其他文论家一样只执其一端,忽视其他,而是既指出差异,又注重统一,表现出和谐进步的文论思想。在本体论上,强调文学的政治教化功能,又兼顾“缘情”娱乐功能;在创作论上,主张以质为主,又要求文质并重;在鉴赏论上,尊重南北审美差异和南北批评标准的不同。其中,鉴赏中的南北审美差异性是颜之推的全新发现,具有开山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流传很广。特别是他的家教原则和方法对当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的目的、时机、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见解颇深,这些见解在今天仍不失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在自己的文章中屡次表示对东晋陶渊明和北朝颜之推的敬佩,并在思想和人生道路选择上受到的影响,但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偏重,以陶渊明和颜之推为参照系来研究三四十年代的周作人,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三十年代到四十代周作人的思想特征和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