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典诗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品味古典诗词,剖析其语言,探析其趣味,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取古典诗词营养,探索古典诗词真谛,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应重视它的美学价值,进行审美教学,使学生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与升华。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生物学教育教学中适当引入诗词不仅有利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接纳、认知和理解,而且给予学生美的教育和美的享受,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也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进一步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典诗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这让学生接触了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为教育教学增添了一道光彩。同时,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优越性和价值。因此,经典诗词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都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当前,文学社团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文学社团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为经典诗词诵读提供了发展的途径。主要是因为为文学社团中,经典诗词能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能够拉近教师、学生与经典诗词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文学社团中诵读文化知识,便会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文学社团中进行的经典诗词的诵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经典诗词教学应立足于当下,融入时代风云际会,在教学诗词文学性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荣辱观的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明辨荣辱的民族,作为民族优秀文化载体的经典诗词涵有丰富的荣辱思想。又因为诗词言简意赅、蕴涵深隐,富于民族特色的语言形式,因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所以在诗词教学中加强荣辱观教育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意教育”的内涵核心是关注“人”的精神状态,是寻找美的教育,是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教育,是滋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教育。“诗意教育”可以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7.
在诗词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其独特的魅力。诗词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能够撞击学生心弦,激发情感,沟通共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感,塑造良好的心智品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文就唐宋诗词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功能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五千年的历史大浪淘沙下,所流传下来的诗词都是我国诗词中的精华,具有很大的鉴赏能力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中国诗词可以有利于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审美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重视小学语文诗词教育,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有着实质性的现实意义。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诗词教育中引导小学生对于诗词的审美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中学阶段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自有其现实意义。借助古典诗词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应当遵循古典诗词教学的一般规律,从文学背景、字词疏通、语句理解到全篇赏析,贯穿始终。这样的诗词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古典诗词主要的美学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懂得美是什么,培养学生广泛的审美趣味,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0.
包昌升 《生活教育》2014,(23):102-103
古典诗词作为经典文化,离当代学生生活已经遥远了。诗词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注重融入学生生活。为此,该文指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两项建设包含诗词教育环境建设和闻捷纪念馆建设;三个结合包含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以及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四大载体包含诗词诵读、闻捷诗社、童谣说唱和《清泉》校刊。  相似文献   

11.
理解诗词文化的深厚思想,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 精髓,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让诗词文化 真正走进课堂,深入人心,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设计启蒙认 知、系统掌握、创新探究等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由表 及里地理解诗词文化内涵,领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校园是传 承诗词文化的现实土壤,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浸润式”教育实 践,把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中,以实现校园 文化、学校课程、学生素养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最终促进传统 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12.
美无处不在,现今社会审美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尤为重要。文章着眼于红楼梦诗词鉴赏课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作用,通过概括《红楼梦》诗词艺术美的体现,研讨审美教育的实施手段,包括创设情境法、美读法、随感法等,从而达到使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得以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创作诗词是古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经典的诗词更是以文字的形式承载着古人的思想意志,不同的诗词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同时体现了古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因此学习经典的诗词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中根据诗词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古诗词产生兴趣,并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增强古诗词的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主要将学习经典诗词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不仅深化着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同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语文诗词的教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知识的沉淀中不仅愈发芬芳,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精神情操,基于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诗词的学习中得到语文情怀的提升,在诗人思想情感的探究中进行自身专业素养的优化,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通过诗词教学模式的转化,提高学生对诗词学习与理解的兴趣,在语文诗词学习的提升中,滋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杨小卫 《文教资料》2009,(17):66-67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诗词这一蕴涵着作者真情实感的载体为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服务,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古典诗词中蕴涵的情感,使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体验情感之美,养成纯真崇高的情感;使教育在爱的情感中升华.  相似文献   

16.
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高校教育中是一支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其既是学校的学生在接受知识,又是未来的"准教师"要传递知识。所以对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但在现实教育中不存在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存在独立的思政教育,这二者都是相互交叉和影响的。本文主要讨论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必要性,提出结合途径,希望为师范院校教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海洋。各个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大量优秀诗篇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璀璨的瑰宝,放射着永不熄灭的光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从形式到内容,各具特色,各领风骚。诗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熏陶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目前,全国上下大力开展“诗词进校园”酒动.我也以诗词诵读为基点开展了诗教工作,从而在学生知识积淀、情感培养、人格形成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在高一阶段对于学生的"裸读"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积累。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接触诗歌,在小学、初中阶段也学了不少诗歌,但如果要问有多少学生喜欢诗歌,可能寥寥无几。对于诗歌缺少足够的兴趣使得学生不愿意去读诗词,那么即使老师讲再多的诗词,灌输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的。当他拿到下一首诗词时,又是一片"陌生天地"。即使有少部分学生对诗词比较感兴趣,而现在学生所能接触到的诗词却很少,我们不能指望学好课本上的那么几首诗词,应是所有的诗词。所以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诗词积累,而且我们要将兴趣和积累结合起来,让没有兴趣的学生首先产生兴趣,让有兴趣的学生积累到更多的知识。对于诗词积累和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主要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知人论世、积累意象、手法技巧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词之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人文精神富矿。大力弘扬古典诗词的人文精神,可以避免青少年学生在技术理性、实用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沦为只有知识没有文化、心理残缺灵魂荒芜的技术人、工具人。用古典诗词长时期地熏陶濡染广大青少年,一定能收潜移默化之功,渐渐变易他们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健康成长为一代气质高雅、人格健全的新型公民。  相似文献   

20.
教育经典的形成是教育知识借助"时间"和"意义"不断经典化的过程."经典化"包括表现上的"阅读"和实质上的"诠释",其实际操作方式为有别于"言说"的"述说".当前教育知识生产陷入了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言说"方式的流行使知识生产忽略了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