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出版编辑的"情"与"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其捷 《编辑学报》2000,12(3):162-164
结合编辑实践和出版编辑所具备的、职业岗位所造化的特征,信纸及出版编辑的情感和理智。强调指出,现代出版编辑面对出版业与市场经济接轨的难点及困惑,摆正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目标,把情感与理性结合起来,是当前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也谈"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期在《大学出版》杂志上拜读了一位同志的有关"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是目前实行的策划编辑制,其负面影响"日益彰显",常常导致诸如"选题质量很难保证","文字编辑参与选题策划的意识淡漠……编辑群体资源浪费","编辑整体素质弱化","工作质量、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甚至"不利于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发挥作用",故而认为"对我国绝大多数出版单位来说,不宜实行策划编辑",而应实行编辑策划制.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第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策划编辑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第二,策划编辑与编辑策划应该并存.  相似文献   

3.
"大编辑"理念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及文化发展、数字技术和社会分工三种力量作用下,媒体编辑面临重大变革,大编辑时代已经到来。大编辑理念的内涵包括编辑功能立体化、编辑资源网络化、编辑手段信息化、编辑能力一体化和编辑过程柔性化五个方面。为适应大编辑时代的发展,媒体应该改进编辑机制,构建开放的编辑文化,重构编辑能力。  相似文献   

4.
优秀编辑团队的"德能勤绩"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构合理、期刊发展目标明确、编辑个体努力是形成优秀编辑团队的必要条件,优秀编辑团队建设重点在于培养编辑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业绩观,具有团队精神,形成团队合力.其中,编辑自信力决定团队的优秀品质,编辑的分类培养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团队绩效应该体现在编辑目标的实现.在共同的编辑目标下,编辑个体的培养必须从德、能、勤、绩4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出版"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因此对作为出版之重要环节的"编辑",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通常人们是这样来解释编辑概念的,即"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的工作".这个释义的关键在于"选择"二字.它意味着在图书出版中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编辑工作者,被赋予了"选择权".  相似文献   

6.
论科技文稿编辑加工的"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翁志辉  周琼 《编辑学报》2007,19(5):334-335
论述科技期刊文稿编辑加工"度"的问题.提出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可分为浅度加工、适度加工、深度加工和过度加工等4种加工的概念.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加工中要避免浅度加工和过度加工,应根据文稿的质量和水平采取适度加工或深度加工的方法,以确保科技期刊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何谓"问题意识"?就是指编辑在编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编辑积极思维,不断看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但是,在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许多编辑的"问题意识"淡薄了,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报纸往往取决于成功的编辑活动,而成功的编辑活动取决于正确的编辑思想和良好的编辑意识。作为传统传播载体的报纸如何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闯出一片新天地?报纸编辑树立起十个意识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9.
"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编绩"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蒋永华  陆炳新 《编辑学报》2003,15(5):381-382
“编辑学者化”已成为编辑界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界的主流口号,影响甚大;但这一口号,存在混淆概念、逻辑关系不严谨、极易歧解的毛病。从实际工作考察,它不利于引导社会准确、客观、科学地评定编辑工作的业绩。为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一口号重新审视。建议建立以“编绩”为核心的编辑工作评价体系并出台对编辑的奖励政策。  相似文献   

10.
编辑:期刊发行的 "隐性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认为,期刊出版以编辑为中心,以发行为龙头,编辑负责刊物的质量,发行的目的是把刊物卖出去,编辑与发行分立,二者各司其职。在期刊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处在中心环节,这一点是共认的准则。然而,随着期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期刊的发行日显艰难,编辑与发行分立所产生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习型编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1世纪的中国,应当是"学习型中国"; 21世纪的编辑,应当是"学习型编辑". --题记 我们为什么要做"学习型编辑"?  相似文献   

12.
高桦 《青年记者》2003,(10):35-35
在报纸崇尚两翼齐飞的今天, 图片编辑的地位也在逐步得到加强和重视,这对图片编辑们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为报业的发展,离不开新闻摄影。在经济界, 流行着这样一个观点:“赚钱的项目是策划出来的”。美国《生活》杂志曾在新闻摄影史上创下了辉煌的业绩,这与他们图片编辑的高超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自己在图片编辑岗位上几年的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要做好图片编辑,起码要具备“三只眼”。  相似文献   

13.
沙勤 《新闻三昧》2000,(11):28-29
编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编辑审美过程。编辑学与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编辑美学则是把编辑学与美学结合起采,专门研究编辑过程的美的形成和发辰规律的学问。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编辑审美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技术下的编辑"六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把编辑的基本工作概括为六个步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编排;校对.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编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六个基本环节的具体操作,环节之间的界线也呈现淡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出版的兴起,网络编辑是用新的方式在新的载体上工作,其工作流程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去甚远.那么,新技术条件下的编辑流程有些怎样的特点?与传统的编辑"六艺"相比有哪些异同?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使编辑学这样一门实用型学科跟上时代的步伐.故此,本文以"六艺"为线索,讨论新技术条件下编辑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围绕"出版社对美术编辑部门进行缩减"这一现象,分析美术编辑岗位在当今许多出版社不被重视的原因,进而阐述了:1.美术编辑不等于装帧设计;2.当今美术编辑岗位的新发展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必要性、图书文献出版与编辑思想、作者作品与编辑、刻工与编辑等四个与编辑思想史研究有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各时期图书文献是编辑思想的载体和编辑思想研究的依据;编辑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编辑而不是作者、作品;过去书籍的刻工所从事的刻印布局谋篇、选材、选墨、选纸张等劳动也是在贯彻某种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前,作者来稿大多是由Word排的电子书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图书编辑能利用电子书稿的特点,并结合其出错规律,在正式编辑加工之前,针对书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先在计算机上对电子书稿进行"粗"加工,会大大提高图书编辑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围绕中国编辑学会第15届年会的主题"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来自全国出版界、高校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聚首一堂,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为以下四个方面:编辑创新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编辑规范是编辑工作质量的保证,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编辑规范与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编辑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用"做"书这一字或许更能体现当下编辑所担当角色的特定要求.它体现了编辑工作的主动性,是编辑对选题准确的预见,是对编辑案头工作技术含量高低的折射,是编辑对图书亮点转化为卖点而主动全程介入各个环节的有机组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编辑艺术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强志军 《编辑学报》2002,14(2):82-84
从编辑策划和编辑实践2个方面,分析编辑工作的艺术特征。认为编辑工作的艺术性贯穿于编辑系统运行的全过程,编辑艺术是编辑方法的升华,并且指出探索编辑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