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确定猪圆环病毒2型衣壳蛋白(PCV2)感染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关键病毒蛋白,以及探究PCV2感染中未折叠蛋白反应与凋亡之间的联系。创新点:本文首次鉴定出PCV2感染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的关键病毒蛋白。方法:构建表达病毒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瞬时转染PK-15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的关键分子;利用RNA干扰抑制perk基因的表达来验证激活的通路;通过抑制内质网上游分子PERK并利用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研究内质网应激与凋亡之间的联系。结论:PCV2 Rep和Cap蛋白能激活PERK-e IF2α-ATF4-CHOP通路,PERK通路在Cap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猪流性腹泻病毒(PEDV)核衣壳蛋白(N蛋白)对III型λ干扰素(IFN-λ)的影响。创新点:首次在IPEC-J2细胞模型中证明PEDV流行病毒株的N蛋白可拮抗由聚肌胞苷酸(poly(I:C))诱导表达的III型IFN,但不能拮抗I型或II型IFN。这种拮抗作用是通过阻断核因子κB(NF-κB)入核来实现的。方法:利用poly(I:C)刺激IPEC-J2细胞使其IFN诱导表达。实验组转染N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对照组转染空载体;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等技术,检测N蛋白对I型、II型及III型IFN表达抑制情况。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F-κB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分析NF-κB入核与N蛋白抑制IFN-λ表达的关系。结论:2013年至2017年间从浙江省不同的农场分离的10个PEDV毒株的N蛋白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同源性,而疫苗毒株CV777的N蛋白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单系分支(图1)。流行病毒株的N蛋白可以在IPEC-J2细胞中成功表达(图2和3),并拮抗由poly(I:C)诱导表达的III型IFN,但不能拮抗I型或II型IFN(图4和5)。PEDV N蛋白通过阻断NF-ΚB入核来对poly(I:C)诱导的IFN-λ3产生的抑制作用(图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茶多酚对自噬的调控及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创新点:本研究提示了糖尿病可诱导心肌自噬水平增高,而茶多酚可抑制这一现象;相反,高脂血症可抑制心肌自噬,而茶多酚却能诱导被抑制的自噬。方法:各组大鼠造模成功后测定血中的血糖、血脂水平;心超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结构及病理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态和数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SQSTM1/p62及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茶多酚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自噬水平改善糖尿病心肌糖脂代谢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RT—PCR技术从HEK293细胞中克隆到人Rab7基因,通过双酶切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阳性克隆.24℃下IPTG诱导表达,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Rab7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免疫小白鼠,获得了Rab7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鱼类Mx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脊椎动物中,干扰素诱导产生Mx蛋白,能使细胞进入抗病毒状态.I型干扰素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引发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导致了Mx蛋白及其他抗病毒蛋白的表达.Mx蛋白具有典型的结构特征,包括三联体ATP/GTP结合区、发动蛋白家族结构的特征序列以及亮氨酸拉链结构和定位信号.90年代起,鱼类Mx蛋白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发现polyI:C诱导表达的Mx蛋白具有部分抗病毒活性.现从Mx蛋白结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鱼类Mx蛋白的表达和活性以及其在鱼类天然免疫研究中的意义3个方面对鱼类Mx蛋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NA干扰T细胞mTOR表达后诱导T细胞分化对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通过shRNA干扰T细胞mTOR表达后,诱导T细胞向Foxp3+Tregs细胞分化。对60只雄性SD大鼠施行30次异位节段小肠移植,随机分为A组(mTOR-shRNA转染组)、B组(mTOR抑制剂RAD001干预)和C组(移植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肠移植后受体大鼠的体重变化、生存时间及移植小肠病理切片评估排斥反应程度。结果:构建的mTOR-shRNA质粒表达载体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大鼠骨髓细胞mTOR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RNA干扰大鼠T细胞mTOR基因可调节T细胞的定向分化,Tregs细胞增多,而Th17细胞分化减少。抑制mTOR基因可诱导大鼠异位小肠移植的免疫耐受,减轻受体抗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结论:RNA干扰T细胞mTOR表达后诱导T细胞分化对小肠移植耐受的研究为mTOR抑制剂(RAD001)在移植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猪圆环病毒Ⅱ型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病料基因组DNA中扩增出PCVⅡ河南地方株ORF4基因,全长180 bp,编码59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克隆至载体pGEX-4T-3中形成pGEX-4T-3-ORF4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转化表达菌株BL21(DE3)诱导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ORF4能够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2 kD,且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的ORF4蛋白能够与鼠抗6×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为进一步研究PCVⅡORF4蛋白的特性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QDPR)的抗氧化作用,并初步探讨QDPR基因A278C位点突变对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创新点:首次在体外实验中发现QDPR有抗氧化作用,且此作用在A278C位点突变后减弱。方法:我们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QDPR质粒,且分别转染至人胚肾293细胞中(HEK293T)。实验可分为以下三组:空白质粒对照组、野生型QDPR组和突变型QDPR组。三天后收集细胞观察活性氧(ROS)和四氢生物蝶呤(BH4)的表达量,使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 NOS)基因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活性。结论:本实验中野生型QDPR可以显著降低n NOS、NOX4和TGF-β1的水平,同时提高SOD1和GPX3表达。但当QDPR发生位点突变后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并且突变型会导致ROS过量产生。我们的数据还表明,野生型和突变型QDPR对BH4含量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QDPR有抗氧化作用,但A278C位点突变后会影响QDPR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索拉菲尼与ELK-3和上皮-间质转化以及肝纤维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索拉菲尼对TGF-β1诱导的肝细胞EMT细胞模型中EMT标志蛋白、ELK-3蛋白表达以及p38 MAPK蛋白的表达的影响。Masson′s trichrome染色检测索拉菲尼对肝纤维化动物组织中胶原沉积水平以及对EMT标志蛋白、α-SMA和ELK-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索拉菲尼组处理的EMT组与EMT组相比,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Vimentin、ELK-3蛋白表达和p38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索拉菲尼灌胃的肝纤维化组与肝纤维化组相比,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Vimentin、α-SMA和ELK-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索拉菲尼通过下调p38MAPK/ELK-3抑制肝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进而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在亚洲玉米螟先天免疫中的功能。方法:构建质粒表达载体,进行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对获得的OfPGRP-SA重组蛋白进行抗菌活性、细菌凝集、酰胺酶活性、酚氧化酶反应和黑化反应等体外试验。结果: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OfPGRP-SA蛋白纯化后条带单一,与预期大小一致。对重组蛋白体外活性分析表明,OfPGRP-SA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诱导作用,说明OfPGRP-SA可能参与Toll途径的激活。结论:进一步明确OfPGRP-SA在亚洲玉米螟先天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利用病原微生物对亚洲玉米螟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组织样本中蛋白磷酸酶2A及其相关蛋白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建立可用于临床进行喉癌患者预后分层的多指标预测体系。创新点:以蛋白磷酸酶2A为核心,探讨系列肿瘤转移相关指标参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2~2015年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28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组织样本,提取总蛋白后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喉癌组织中phosphoPP2A/C(Y307)、α4、CIP2A、Akt、ezrin、phosphoezrin(T567)、14-3-3以及FAK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而phospho-Akt(T308)蛋白水平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是否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利用胎鼠海马神经元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作用部分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方法:首先分离胎鼠海马神经元并鉴定。使用MTT法检测异丙酚对神经元活性的影响。然后将神经元分为不同的组,分别用0.1、1、10和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细胞,然后加入100μmol/L的异丙酚继续培养,同时设异丙酚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kt、p-Akt、Bad、p-Bad和Bcl-x L的表达变化。在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前加入LY294002,进一步研究PI3K/Akt途径是否参与了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明显降低了神经元的细胞活性及p-Akt和p-Bad的表达水平,增加了Bad的表达,从而Bcl-x L/Bad的比率升高。100μmol/L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以逆转这种效果。LY294002可以抑制右美托咪定的保护作用,说明右美托咪定对异丙酚诱导的胎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部分是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NDV体外感染小鼠肉瘤S180细胞,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增殖状况;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表面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DV体内、外感染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NDV体内感染后荷瘤鼠腹水中S180细胞高表达p53蛋白,细胞凋亡率增加,G2/S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DV感染可增强小鼠肉瘤S180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影响其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且有较强的杀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FOXO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学实验和动物实验分析FOXO1和mi R-506对GBM细胞系U251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自噬和替莫唑胺(TMZ)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FOXO1与mi R-506相互作用的靶点。结果显示:FOXO1-miR-506轴可抑制GBM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促进其对TMZ的化疗敏感性,且自噬参与其中;FOXO1作为转录因子可与mi R-506启动子区域相结合并上调其表达;此外,mi R-506可结合在E26转录因子-1(ETS-1)3’-UTR区并下调ETS1表达,而ETS1可促进FOXO1从细胞核向细胞浆转移进而抑制FOXO1-miR-506轴。裸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FOXO1可促进GBM对TMZ的化疗敏感性,但mi R-506抑制剂和过表达ETS1均可逆转该现象。综上所述,FOXO1/miR-506/ETS1/FOXO1环路参与GBM侵袭性和化疗敏感性的调节,可作为GBM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病毒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疫苗载体,已被应用于多种疫苗的开发,但目前对于该病毒在抗原提呈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少。为阐明新城疫病毒感染的树突状细胞与T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时的关键抑制因子,本研究将新城疫病毒疫苗LaSota株作为抑制剂对树突状细胞进行预处理,并用细菌脂多糖刺激树突状细胞的活化,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新城疫病毒感染通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依赖的方式抑制树突状细胞中白介素12p40(IL-12p40)亚基的表达,从而抑制IL-12的活性单位IL-12p70的合成,致使树突状细胞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6型白介素(IL-6)分泌下降。同时,细胞因子的下调促进了新城疫病毒从树突状细胞向T淋巴细胞的传播。此外,不同毒力型的新城疫病毒均表现出抑制活性。综上所述,新城疫病毒可以调节多种免疫细胞互作的强度,从而促进病毒的增殖与传播。因此,本研究揭示了一种新城疫病毒的新型免疫抑制机制,同时也为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的改进提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SPB)联合奥沙利铂(L-OHP)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结肠癌HT2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奥沙利铂组、苯丁酸钠(1 mmoL/L)+奥沙利铂组、苯丁酸钠(2 mmoL/L)+奥沙利铂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NK-κB的表达。结果:苯丁酸钠能降低奥沙利铂诱导的HT29细胞存活率,随着其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lt;0.01),细胞中Caspase-3蛋白和NK-κB蛋白表达则逐渐降低(P&lt;0.05),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苯丁酸钠(SPB)联合奥沙利铂(L-OHP)可诱导HT29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和NK-κB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高表达硫氧还蛋白-1(Trx1)的幽门螺杆菌在致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创新点:首次分析临床分离菌株感染蒙古沙土鼠的胃黏膜疾病动物模型,首次对不同菌株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癌变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探索。方法: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蛋白质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重要分子进行验证。结论:高表达Trx1的幽门螺杆菌在致胃黏膜癌变过程中,三个重要的细胞应激和氧化还原活性蛋白包括14-3-3α/β、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热休克蛋白(HSP70)参与致病。  相似文献   

18.
0 前言 人的PAI—2是一种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来调节纤溶酶原激活过程的特异抑制网子。生化性质研究和临床应用需要大量的PAI—2蛋白,但通过纯化大规模培养的细胞上清和胎盘抽提液而获取PAI—2是很困难的。在大肠杆菌和哺乳运动细胞中也尚未获得高效表达。我们考虑到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acul—ovir us expression vector system:BEVS)进行表达。 BEVS是一种比较新的载体宿主表达系统,它与细菌、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允许插入的外源基因容量较大;2)能高效表达。重组蛋白达到1~500mg/L;3)应用范围广泛。可以表达各种胞内、分泌和膜蛋白。如用的是多角体蛋白启动于为晚期启动子,可表达一些具有细胞毒作用的蛋白;4)通过双启动于载体或两种不同重组病毒共同感染细胞,可获得多种蛋白的同时表达;5)重组病毒可通过穿刺感染或与野生病毒共包装,形成具有多角体外壳的重组病毒口服感染幼虫,从而在虫体中表达。表达量常比胞内高10~100倍;6)安全。杆状病毒具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不感染脊椎动物或植物;7)表达蛋白与天然蛋白相似。可以进行高等真核细胞内的蛋白修饰,剪接及运输。 BEVS中作为基因表达载体的病毒是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60年代证实早在19世纪末从蓖麻中分离的第一个毒蛋白--蓖麻毒蛋白(ricin)具有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作用以来,经过几十年研究表明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 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类在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毒蛋白.它可以对哺乳动物核糖体的28srRNA进行脱腺嘌呤作用,破坏核糖体的功能,从而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除了能使蛋白质合成受阻外,RIP还具有抗生育、抗肿瘤和抗艾滋病病毒等诸多生物活性.RIP这种对人类及动物细胞的独特作用,现已成为研究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并在临床抗肿瘤和抗艾滋病等病毒治疗上的潜在研究和应用价值.因此引起了人们利用核糖体失活蛋白进行药物的开发以及在生物工程的应用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教学》2009,(8):74-75
据东方网2009年3月19日消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舒红兵教授领衔的研究组在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再次获得了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已刊登在2009年3月12日出版的《细胞》杂志子刊《免疫学》(Immunity)上。在这项研究中,舒红兵等研究人员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方法,发现了位于线粒体上的E3泛素连接酶RNF5,并发现病素感染细胞后,RNF5可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Ⅰ型干扰素表达以及细胞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这一重要发现为了解抗病毒天然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