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王游冥府的故事一如鲁迅先生所言:“太宗之梦,唐人已言,张鷟《朝野佥载》云:‘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见一人云:“陛下暂合来,还即去也。”帝问:“君是何人?”对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见判官,问六月四日事,即令还,向见者又送迎引导出。’又有俗文,亦记斯事,有残卷从敦煌千佛洞得之。”(《鲁迅全集》第九卷,157页)所谓残卷,即变文《唐太宗入冥记》。据鲁迅先生考证,亦出自唐人手。  相似文献   

2.
刘慎吉 《山东教育》2002,(35):28-28
人教版四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三册,对杜甫《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中“连三月”注解为“接连三个月,即整整一个春天”。笔者认为此注解欠妥,值得商榷。 烽火:1.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2.比喻战火或战争。 (《现代汉语词典》) “烽火连三月”中“烽火”的含义显然是烽火的比喻义,诗中指安史之  相似文献   

3.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除即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擢即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过举,擢之乎宾客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短旬情绪急促,长句情绪舒缓。歌声摇曳而要有忽高忽低的节奏。调有缓急,声有升沉,气势的抑扬顿挫疾徐,通过文句来表现。《文心雕龙》说“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断句与写作,道理是一致的。 (1)上引从何处起。用“曰”表示上引接着开始,那是用得最频繁也是最好识别的。还有用“云”的:如《桃花源记》“此中人语云”,《石钟山记》“《水经》云”;用“谓”或“所谓”的;《游黄山记》“庵僧谓”,《报刘一丈书》“世所谓”;用“问”的,如《曹刿论战》“问:‘何以战”,《狱中杂记》“问焉”,用“言”、用“语”的:如《梅花岭记》“忠烈遗言”,《柳敬亭  相似文献   

5.
一、表示突然发生。忽:忽一人大呼“火起”。(《口技》)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忽然: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倏忽: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山市》) 倏尔: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观潮》) 俶尔: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姚宏业”(第五五六页)条中,称姚氏生年为一八八七年。此说不确,据《姚氏下梅塘之谱》卷二第二十六页载,姚宏业生于一八八一年。关于姚宏业自沉黄浦江的日期,《词典》述为“一九○六年四月”,有的史书还作是年五月六日(《湖南省志》第一卷,《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确切。据姚氏族谱详细记载,姚宏业蹈江日期为“光绪三十二年三月三日卯时,亦即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姚宏业《遗书》中亦署为“三月二日灯下书”,据此亦可推断其死期为农历三月三日,亦即公历三月二十七日。  相似文献   

7.
兰亭位于绍兴东南约十五公里处的兰渚山麓 ,兰溪江畔。《越绝书》记载 :“勾践种兰渚田” ,小洲因而得名“兰渚” ,附近的山水亭台也都因此而得名。然而最初的兰亭可能只如邮铺大小 ,清于敏中在《浙程备览》中说 :“或云兰亭 ,非右军始 ,旧有兰亭 ,即亭堠之亭 ,如邮铺相似 ,因右军会 ,名遂著于天下。”永和九年 (35 3)春 ,王羲之等四十二人相聚于兰亭 ,举行了大规模的祓祭仪式。“祓祭”也称“修” ,是古代的一种风俗 ,农历的三月上旬 (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 ,人们到水边采兰 ,用兰草蘸水洒在身上以驱除不祥。参加这次盛会的多是天下名士 …  相似文献   

8.
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第十集《史料·索引》中,阿英编写了该时期142位“作家小传”,其中有宁波籍作家三人,即;王鲁彦、王任叔、徐雉。这三位都是“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的成员。鲁迅在《〈伪自由书〉后记》征引的《鲁迅沈雁冰的雄图》一文中有这样几句:“语丝创造的人分化太大了,惟有文学研究会的人大部分都还一致——如王统照、叶绍钧、徐雉之类。”可见,徐雉在当时是有一定影响的。然而,解放后,人们对王鲁彦、王任叔还有所了解,近几年来潜心研究者也  相似文献   

9.
文姜辨     
文辞简约的《春秋》,记鲁桓公夫人文姜的事14条,其中5条记迎娶死葬,9条记活动事迹。她是《春秋》中记得最详细的女人,可见这个人物非同一般了。文姜是个怎样的人物呢?《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都把她说成是淫妇,我认为这种说法疑点太多,不能成立。《春秋》对文姜一生活动的全部记载是:(桓公十八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如齐。 (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于齐。 (庄公二年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相似文献   

10.
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肇的《唐国史补》(卷下)说,开元时,“位卑而著名者”有王江宁。王江宁,即王昌龄,因为他曾任江宁丞,故人称“王江宁”。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当时即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作为“诗家”而被称为“夫子”,可见他在当时是如何受到人们的尊重。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卷二)载有《王涣  相似文献   

11.
释“小人”     
“小人”这个词在现代主要是指人格卑鄙的人,如“小人得志”“势利小人”等。但在古代,这个词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下面一一加以例释。一、指老百姓,即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被统治者。如:①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尚书·无逸》)②《易》曰:“负且乘,致寇至。”乘车者君子之位也,负担者小人之事也。此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其祸患必至也。(《汉书·董仲舒传》)③弘义让以勖君子,振平惠以字小人。(南朝粱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二、指行为不正派,人格卑鄙的人。如:④信小人者失士。(《管子·牧民》)  相似文献   

12.
《尚书·无逸》记周公告诫周成王“无逸”(不要贪图安逸),举“殷王中宗(太戊)、及高宗(武丁)、及祖甲(帝甲)、及我周文王”四个王作为“无逸”的典范。四个王各有其“无逸”的具体表现。周文王“无逸”具体表现之一,是“卑服,即康工、田工”。“服”,应该如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解为“事”(动词),《尚书》中“服”解为“事”是常见的,如《盘庚》“不服田亩”、《康诰》“子弗祇服厥父事”之类。“康工”应如郭沫若同志《周易之制作时代》(见《青铜时代》)解为“糠工”,“康”是“糠”的本字,“康(糠)工”就是春米的劳动。“康工田工”和《无逸》一再说的“知稼穑之艰难”相应。  相似文献   

13.
一、“处处志之”的“志”并非作标记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其中“志”字,古文注译本大都解释为“作标志”之类的意思。如郭锡良等《古代汉语》注:“志:作标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参》将“处处志之”译为“(一路上)处处做记  相似文献   

14.
(一) 关于耶律阿保机建国称帝的年代,很早以来就众说纷云,至今尚无定论。兹归纳几种主要说法如下: 苏逢吉、贾纬《汉高祖实录》:“僖、昭之际,其王邪(耶)律阿保机怙强恃勇,距诸族不受代,自号天皇王。”唐僖宗死于公元888年三月六日,两天后唐昭宗即位。所谓“僖、昭之际”,是指公元888年。此外,《唐余录》也沿用这种说法。据《辽史》,耶律阿保机在唐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一月即皇帝位。当时,“群臣上尊  相似文献   

15.
经典解读     
◆注释:①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纤维可以织布。②萧:蒿类植物,即艾蒿。③三秋:三个季度的时间。④艾:多年生草本植物。推荐理由:一读《采葛》,就会让我们想起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一日三秋”)。我们在咀嚼成语蕴含的无尽的相思的同时,还可以在诗歌的反复吟咏中去回味那真情的浓郁。当然,这首诗歌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流行歌曲”的特点。推荐指数:★★★★☆选自《诗经·王风》(一)采葛彼采葛①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②兮一日不见如三秋③兮彼采艾④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二)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①。时李元…  相似文献   

16.
江西钱币的铸造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汉以前已不可考。汉初,江西境内始见铸造之记述。《豫章图经》云:“南昌山者,昔吴王濞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乐史《太平环宇记》所记相同。吴王濞在汉文帝时据有豫章郡铜山,采铜铸钱。事见于《史记》。南昌山即南昌以西的西山。《新唐书·地理志》载:“洪州豫章郡,有铜坑一。”明南昌府的土产中“铜产西山”可证。吴王濞所铸的铜钱是汉半两钱,数量很多,有“吴、邓钱布天下(吴即吴王刘濞,邓是邓通)”之说。  相似文献   

17.
噶尔丹是清康熙前期活跃在新疆天山南北和蒙古高原上的准噶尔人首领。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1696年,康熙帝再带兵三路出击。清军大败噶尔丹于昭英多……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也只提到:“1697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至宁夏,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那么,噶尔丹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他是服毒自尽,如《清圣祖实录》卷193四月甲子条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兵败无法生存,饮药自尽。清人魏源的《圣武记·康熙亲征准噶尔记》也说他是“仰药死”。现代史学家如肖一山的《清代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是如此叙述噶尔丹的结局。而吕一燃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  相似文献   

18.
大会颂     
《七律》 侯光明冯序鹏双桂同芳①启大端②,共商国是绘新篇。人权入宪思殷鉴③④,执政为民乐舜年⑤。减负增收收则悦,创新科学学为先。条文科律凝心血⑥,一本正经万福牵⑦。 二00四年三月注:①“双桂联芳”也叫“双桂同芳”。即,桂:桂树,花极芳香。比喻一家兄弟俩俱获功名。元,施惠《幽闺记,衣锦还乡》兄弟联芳已遂凌云之志。明·邵璨《香囊记·分岐》: “兄弟双桂联芳,摧居首选”。《研究》2003年1期:“放歌申奥办博,双桂同芳”。本期诗意是:“‘人大’‘政协’两会同时召开,枝叶扶苏,群贤竞秀。他们受全国亿万人民的重托,秉承各自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中的“莫”本是个会意字,表示“日落的时候”或“晚上”之意。这是“莫”的最初意的意义,即本义。如: ①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不能守时失节度,不是早出就晚归。②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这个意义又可引申为“晚、将尽”。③莫春者,春服旣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上述意义的“莫”读mu,散见于先秦  相似文献   

20.
《浮生六记》传世原只“四记”残本,现在所见的“《浮生六记》足本”一种,原系1935年8月始由上海世界书局作为“美化文学名著丛列”之一出版,后经辗转翻印面世迄今已达70年。此“后二记”中之《中山记历》系抄袭1800年即清嘉庆五年庚申岁作为副使与正册封使赵文楷同往琉球的李鼎元《使琉球记》中文字“断章裁句”凑句而成;《养生记道》中大部分内容全抄袭自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日记》“已未”到“辛未”(清咸丰九年至同治十年即1859-1871)年间有关养生部分文字。其为“伪续”、“赝品”,自不待言。此事历经郑逸梅、俞平伯、吴幅员诸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