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对《祝福》中所用的“灵魂”一词有些不解。  相似文献   

2.
“原来”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未经改变的事物,二是表示发现真实的情况。这个词本来写作“元来”,如唐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宋赜藏主编著《古尊宿语录》:“仔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后来,“元”字改“原”,这是什么原因呢?清代学者郝懿行在《晋宋书故·元由》中说:“论事所起,或言元来,或言元故,或言元旧,皆是也。今人为书,元俱作原字……盖起于前明初造,事涉元朝,文字簿书,率皆易元为原。”为什么“事涉元朝”便要“易元为原”呢?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这个封建王朝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被推翻。明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3.
百姓:在奴隶社会中,“百姓”指奴隶主阶级,“百”表示数量,“姓”是族号。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度被破坏,有的庶民地位上升变成新兴的地主,有的奴隶主贵族则下降为平民,“百姓”一词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统称。民:奴隶无姓,或称之为“黎民”“庶民”,表示众多之意。董仲舒《春秋繁露》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磨 liàn”该写成“磨炼”还是“磨练”,曾经颇有争议。1996年修订版以前的《现代汉语词典》均只收“磨练”,未收“磨炼”。有些著述明确指出“磨炼”是错别词,应改为“磨练”,如《常见错别字辨析手册》(杜维东等,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67页和《形近易误字八百组》(杜智群,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108页。与此相反,《容易用错的字》(晓敏,北京出版社,1978)27页指出“磨 liàn”应写成“磨炼”,不  相似文献   

5.
《今天.双语时代》2010,(7):138-140
英语里有些单词很简单,但是放在俚语里就会让人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比如.我们都知道“wing”是“翅膀”的意思,可人们却通常不知道“wing it”是为何。这期《咬文嚼词》就讲解三组俚语.  相似文献   

6.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7.
也许你对方山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知道周杰伦。当你从他口中听到“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东风破》)、“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娘子》)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这些电影般的精致字,全都出自方山的手笔。《夜曲》《发如雪》《威廉古堡》《龙拳》等标志性的歌曲JAY也均由方山作词。“周杰伦谱曲+方山填词”已是当今华语歌坛的最佳拍档,正如周杰伦所说:“我的歌没有方山的词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必修本)所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其中的“阿姨”一词教材没有注释,容易引起误解。“阿姨”这个词在古今汉语中都很常用,似乎没有注释的必要。但现在通用的“阿姨”是对比自己年长且和母亲同辈的女性的尊称,近些年也有些城市人用“阿姨”来称呼保姆。这样的解释显然不符合《琵琶行》的语境,因为诗中的“琵琶女”在自述身世,“阿姨”当指她的亲人。那么,“阿姨”究竟指谁呢?  相似文献   

9.
从“游”的本义及其引申义入手,结合《汉广》一诗的原文,考证了“游女”一词的确切词义,并对程俊英《诗经译注》中“游女”一词的解作了辩证。  相似文献   

10.
“偶尔”和“偶然”都是比较常用的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分别排在第4731和4732位,都是丙级词。这两个常用词是近义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尔”的解释是“(1)间或;有时候;(2)偶然发生的”;对“偶  相似文献   

11.
1.贵族,当官的人。《孟子·腾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野人:统治阶级污蔑劳动人民的称呼)《诗经·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即贵族统治阶级。2.君主。《孟子三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道德高尚的人。《庄子·山木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鳢”;“正人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其中的“君子”都是指品德高尚的人。4.有才德的男子。《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丽的姑娘,…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作品中的“疑”,除了作动词“怀疑”、“疑惑”、“猜测”等解释外,它在不少诗句中则要作“像”、“好像”、“似”、“类似”、“如”、“若”“譬”“欲”解读。这一项义释,在对仗句的“互同义”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且还可以修辞格中的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中得以证明:“疑”、“疑是”均属联系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系词(又称“喻词”)。但这一项义释,除了《广释词》、《诗词曲语辞例释》、《汉语大辞典》有此说外,其最常见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均无此释义义项。这是这些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4.
所谓称谓,要言之,就是对人的称呼。本文拟对《左传》中的妇女称谓(其中大部分是贵族妇女的称谓)作一梳理。 先述女性泛称。《左传》中用于女性泛称的有“女”(或作“女子”)、“妇”二词。桓十八年《传》:“女有家,男有室”,僖二十四年《传》:  相似文献   

15.
起词是《马氏文通》中句读成分之一,大致相当于今之“主语”。《马氏文通》卷十彖一是论述起词的专节。起词节中,马氏进一步明确了起词的概念,指出了起词的构成,明确了起词省略的几种情形,论述了本无起词的一类句子,还进行了关于起词的中外语言的比较,对汉语起词(主语)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但《马氏文通》起词节中有些提法前后矛盾,对“省略起词”和“本无起词”两种情况似分未分,对部分例句的分析不够妥当,有些例句也不适合  相似文献   

16.
《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一书,系刘尊明先生近十年来词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与荟萃。其中有些章节,已先期作为词学研究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曾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有些章节则尚未发表。今刘先生能够整合成书,而各章各节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说明著者近十年来的治学与积累已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般泛泛收集论文之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即“审美体验论”、“词学思想论”、“形体艺术论”、“内容题材论”、“创作主体论”、“发展史论”、“传播史论”、“学…  相似文献   

17.
“这里有4张数学试卷,等一会由课代表发给你们。不要忘记明天检查。”(见《语文报·高中版》1999年11月23日发表园地)这段话中的“课代表”写得对么?文字中有“课代表”一词么?笔者认为,“课代表”最好写成“科代表”,班级生活中运用“科代表”一词更为贴切。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无论是“课”,还是“科”,均找不到“课  相似文献   

18.
“捉襟见肘”一词“见”字的读音,《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未见新版),《新华成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均注为“xiàn”;且《汉语成语词典》在解  相似文献   

19.
漫话“一”     
张雁 《语文知识》2002,(10):13-13
“一”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却有十余种解法。 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是最小的自然数,是“数之始”。“一”有“纯一不杂”之意,如《管子·水地》:“故水一则人心正。”尹知章注: “一,谓不杂。”“一”作“全”“满”解,如李煜《清平乐》词:“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当“一概”“都”讲,如《荀子·劝学》:“一可以为法则。”而《孙子·谋攻》里的“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中的“一胜一负”,只有理解为“或胜或负”才是准确的。杜甫《石壕  相似文献   

20.
“君子”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指人格高尚的人。”早时的君子想是东临碣石、远观沧海、衣袂飘然的高贵男子,举止优雅足成典范,舌绽莲花令人歆羡。可是一旦沦为没落贵族,“君子”们便是蓬头垢面、再无神采,这不知打碎了多少人对“君子”这一形象的美好遐想,故有了“不堪落魄”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