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方言研究与方言词典编纂的用字也需要规范化。确定方言词语的规范字形要在查阅《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词典》、具体方言的音义系统、形义学原理以及从简从俗的原则,努力做到科学、规范、简便、通俗。  相似文献   

2.
闽南方言是汉语中保留古汉语成分比较多的一种重要方言。因此,对闽南方言词语的用字的考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有助于对闽南方言的源流作更深入的研究,而且对汉语史及汉语词汇学、训诂学的研究也有促进作用。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主编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下简称《词典》)的问世,为闽南方言考本字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词典》的编者根据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以及音准义对的原则,考求出了一大批音义相符的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3.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个南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4.
方言词本字隐晦难考,许多闽南方言古语词在辞书中常不得其字。如“飵”、“嫷”、“谲”、“皁”、“揞”、“幐”、“恬”等七个词的本字便常被误用,而这七个词在扬雄的《方言》中均有记载。利用《方言》对这些词进行考辨,求其本字,往往可以发现一些词语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方言本字研究中,有些方言本字考证得比较清楚,有些方言本字还尚未有定论。先简单列举了个别已经考证清楚的方言本字,再重点谈论对尚未考证清楚的方言用字"欠"与"忺""蹅"与""的考证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考察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第一卷)中出现48次的多义词"邁(噧)",认为:"邁"字应当属于方言借音字("噧"当属自造字);戏剧中的用字往往为音读服务,因此"邁(噧)"是用来记录莆仙方言中音读为[mai5]/[me5]的含义;通过与《说文》《广韵》及临近方言的仔细比对考察,方言用字"邁(噧)"的本字应当为"覛(古之觅)""糸",当"邁(噧)"表示"准备;查看、寻找;接待"义时本字为"覛",表示"慢"义时本字为"糸"。  相似文献   

7.
方言本字考证是方言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根据方言本字考的三条常见标准,对苏州方言中的11个本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莉  滕菲 《文教资料》2013,(29):119-121
本文统计分析了李荣主编42卷本方言词典的用字。依照方言词汇复现次数的高低,提取出低频词用字表和共有词用字表.据此统计方言词频与用字量的关系。然后抽取江淮官话与北部吴语在“衣、食、住、行”四种义类上的方言用字,初步探求这两个方言区词汇用字的特点与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词典编写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汉语方言词典编写应注意四条大原则:利他性原则,即编写词典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层次,以方便读者使用为目的;全面性原则,即词典包含方言点全面、收录词语系统、义项完备;差异性原则,即方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为了便于比较,有意抹杀了方言间的差异性;规范性原则,即词典注音、释文和举例要规范,语言要简洁、准确,以共同语训释方言词语。  相似文献   

11.
《西宁方言词典》中大量的同音代替字可以分化成:1、用字合宜,不应标同音代替号;2、有本字而不知,错误的写了别字;3、不知理据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4、是谐音趣难词,故意用虚假的同音代替字。不应该标同音代替号,而必应指明谐音本字;5、合音字、译音字、象声词、后缀用字等,根本没有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  相似文献   

12.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 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相似文献   

13.
同音代替字实际是探求词义理据本字的研究.<柳州方言词典>中有65个同音代替字,实际属于五种类型.一、正是词义理据本字,本不该标同音代替号.二、是谐音趣难造词,也不该标同音代替号.三、有本字,是一般的写别字.四、译音词、合音词、分解字形的词、象声词等的用字,也不应标同音代替号.读音发生了变化的字,应写未变化的本字.第五类:词义理据本字其实不知,应标同音代替号.  相似文献   

14.
张成材先生的新著<商州方言词汇研究>,收词宏富,释义简明,注重揭示语源信息;在用字方面,以通用规范字为主,兼及"本字"、俗体;虽为词汇研究专著,但为语音、语法研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语料.书中虽有一些细小瑕疵,但仍不失为西北方言研究的一大力作,值得学界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常宁方言研究》一书考释了常宁方言部分本字,拙文在其基础上又考释出部分本字。所考的本字绝大多数符合常宁方音系统,个别不符的是上古音的残留。  相似文献   

16.
方言本字考,就是从音韵史和词汇史的角度在古代献中寻找与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相对应的词语,从而追溯古今词语的渊源关系。本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简述前人关于汉语方言本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二是近代漳州三种十五音方言本字考源举例。  相似文献   

17.
一、本文所考的是记写内蒙西部汉语方言的部分常用单音节词或词素的本字。这些词或词素,历来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是被误写了的,所以有必要一一加以考订。二、为避免重复,凡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续考》和《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①中已有的字,本文不再收入。三、对本字进行说解的文字,一律使用通用字。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四、内蒙西部汉语方言各方言区的方音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呼和浩特方音为准,采用国际音标为本字标音。至于声调,则只分平、上、去、入四声,不标调值。  相似文献   

18.
方言是对部分古汉语的现实反映,其中吴方言更是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汇及语音。所以,对吴方言进行共时、历时的纵横考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隶属于吴方言的温州方言中表“馊”义的[?ji^33]进行方言本字的考察,论证“馇”及“偈”较之近代及现代方言志中所使用的“蔫”更具备充当[?ji^33]的本字的资格。  相似文献   

19.
尹世超先生的《哈尔滨方言词典》是到目前为止东北方言区唯一的一本城市方言点的描写词典,该词典对哈尔滨方言的描写是很成功的,但在词位确立、词语释义等方面并不尽完美,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记录方言的原则和确定方言本字的条件,对《黔阳县志·方言卷》所录湘西方言词语(hāi)的本字提出异议。作者通过字形、字义和古音演变几方面的分析,确定这一方言词语的本字应为“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