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与“留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法宝 《考试》2009,(3):51-52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家留下的“空白”,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含蓄表意手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合理“补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科学“补白”,培养辨证分析能力;运用“补白”,培养审美能力;运用“留白”,学会写作技巧等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补白”和“留白”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留有“空白”的,巧妙地运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和生活的体验,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去延伸、去补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更好地走进文本,进而使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尹格利 《成才之路》2013,(29):28-29
美术绘画中的“留白”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他能启发学生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画画得更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运用留白的艺术。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中有空白的地方进行想象性地补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理解不同,补白也不同,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这种补白是一种创造性的思考。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就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在补白中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4.
秦小炜 《甘肃教育》2013,(20):72-72
“留白”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也被广泛地运用。语文教学中的“补白”是针对“留}’1”而青的,其通常是针对文本中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充课文中语言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补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在绘画上,近年来,语文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补白,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补白”补什么呢?一是诗歌、散文的意境补白诗歌、散文的意境指的是生活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一、利用标点符号补白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如教到《泉水》一课最后一段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7.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常常是随学生“自由”驰骋,结果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8.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布白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密度的相对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块空白.让学生涉猎其中.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如何设置“空白”呢?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让他们乘上思想的翅膀,用自己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展开“留白”,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补白,与之相对,就是填补空白的意思,目的是让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讲究"留白"和"补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留白”现象,在这些看似“无”中,却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挖掘课文中的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文本,徜徉于书外,让补白在其间灵动生成,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翁兰珍 《教师》2014,(34):117-11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想象的“空白”,就如中国写意画一样,讲究“空白”艺术。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课文中的“补白”素材,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以教学《去年的树》为例,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在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常常是随学生"自由"驰骋,结果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引导"补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阐释经典,加深体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鉴赏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围绕课文而教,结果自然把语文越教越窄,导致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对一线教师来说,要让教课文真正成为教成语文,最重要的是方向、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三方面的拓展:拓展生活、拓展文化、拓展阅读,从而丰富课文的内涵,拓宽课文的外延,从而让课文与语文对接,实现教材语文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 “说”是最基本的.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拼音、识字、阅读的教学中,尽可能渗透学生的说话训练.充分利用拼音情境图、识字内容、课文等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教他们练习“说”,从而学会“说”.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第4条中指出,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和挖掘。那怎样才能在凸显个性化的阅读课堂的同时,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四大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通过为课文背景补白,为读懂课文"点灯";为重点词句补白,为挖掘主旨"引路";为课文结尾补白,为升华主旨"启航"等途径和技巧,让学生在"补白"中走进文本,在想象中创造,在创造中熏陶感情,在熏陶中获得启迪,在启迪后学会审美,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挖掘其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9.
“补白”策略的应用重在在阅读学习中找到文章的“空白”点,根据文章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的感悟、补充的资料,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将“空白”点填满,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具有创造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补白”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阅读策略,此种策略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有效的“补白”不仅可以让文章内容与情感更加丰富,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可以说,“补白”是一种可以加深学生阅读体验的策略。文章重点探究“补白”策略的应用方式,希望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补白,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语文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针对文本的空白点或生发点,引导学生依据课文情节内容、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合理地补上课文言语的空白、情感的空白以及意境的空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