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教育"办学理念基于人的素质发展需要,主张构建协调、同步、互补、合作的动态系统,通过促进多方位、多角度的和谐共进,从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强化和谐共处、和谐发展、和谐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全员素质及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袁光校 《大学时代》2006,(7):50-50,64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包括和谐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课程设置、和谐的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教育就有了礼、乐、书、数、射、御"六艺",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和谐"理念的现实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学校教育面临着多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学生面临着多种现实压力的环境所决定的.树立"和谐"理念应该以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为教育切入口、以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教育重点、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为教育方向、以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教育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试论"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教育是教育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处于最佳理想状态而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教育形式。“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受教育者身心的和谐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对教育价值目标、教育模式和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萍 《文教资料》2008,(36):77-78
"和谐"理念是贯穿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腚始终的红线,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是黄炎培毕生追求的理想状态,他所提倡的职业教育实为当代和谐教育的先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的"和谐"理念不仅促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具体探讨了和谐教育的含义及特点,特别强调了政治课需要"和谐教育",主要论述了"和谐教育"在职高政治课中的运用,初步提出了和谐教育对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理解和实施"和谐教育"之理念;阐述了和谐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其目标是实现整体的人的发展;着重从课堂教学层面提出了实施和谐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今,我们国家正在构建"和谐社会",顺应时代潮流,高校也在构建"和谐校园"."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和谐教育",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和理想追求,人格健康、人格诸要素只有和谐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和谐。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对其内容的解读要体现历史性和动态感,从而更好地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申小学和谐教育来源于作为澳大利亚"和谐生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和谐节.澳大利亚中小学和谐教育已形成了初步的框架:开发和谐教育的资料与课程、制定和谐教育活动、举行和谐教育运动.澳大利亚中小学的和谐教育有助于中小学生认识和实践澳大利亚核心价值观、落实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推动澳大利亚和谐社会的发展,其对我国和谐教育的开展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继承儒家和谐思想,加强大学生和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与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十分必要,并认为对大学生进行"和谐"教育,需遵循由内到外、由近及远、区别类型和突出重点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把"和谐"这一概念引进思想教育管理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育层次、管理层次的和谐状态.这种状态同样包括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整个思想教育层次、管理层次运转的和谐.从而让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能充分展示才学,释放智慧与能力,与"体系"融合成一个整体,共同培养出健康、积极、道德的人格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命题。“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和谐教育”的根基在于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组织和制度,其中,特别需要再发现“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它对人的和谐发展固有的奠基功能,并以此改造、丰富和完善现有学校组织,把学校建成富有人性、充满和谐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指引,并引领着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八荣八耻"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员的"八荣八耻"教育,发挥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学生实践"八荣八耻",最终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与和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的基本精神。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教育公平又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基本含义,主张"差异而公平"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办学体制灵活化、学校课程多样化、评价制度多元化、学校文化和谐化的改革建议,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科学哲学所揭示的关于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变迁,实质也是一次教育对"和谐"理念初始背离、最终回归的过程.经历了泛政治化教育对人的异化,应试教育对人的忽视,素质教育的开展从内容、过程、目标、环境等不同方位体现出面向"和谐"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吴清华 《文教资料》2007,(29):71-73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思想历史源远流长,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们对和谐教育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为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思想各具特色,各有长处。在"科学发展观"下对这些教育思想作一番梳理、审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和谐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和谐的教育"理论是以哲学、社会学为理论依据,在生活教育和民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他提出了"教育公平"的和谐教育思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目标,"推动中国普及教育"的和谐教育制度;主张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教学做合一;建立"民主平等、民主合理"的各种关系,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在分析中西方和谐教育思想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包括人的心智的和谐发展、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真正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谐的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