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立新 《教育》2006,(5):18-18
据新华社报道,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一位“择差教育”学校校长胡一夫说,他们收的学生“都是普通学校不愿管、管不了的”,普遍存在逃学、结帮打架闹事、抽烟、网瘾等毛病,有的甚至参与过抢劫。  相似文献   

2.
《教育》2006,(11)
近几年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了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江西九江择差教育中心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他们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孝敬父母、挫折训练以及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亲和力训练,学生进人良好状态后开始学科学习,为重返普通学校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广东教育》2006,(7):104-105
事件:在升学率考核体系下,普通中小学校几乎无法做到不“嫌差爱优”。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却纷纷出现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去年年初,江西九江庐山脚下成立了一所择差教育中心,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同年,湖南邵阳成立同样以择差教育为目标的青少年教育训练学校;湖北宜昌也设立了徐向洋教育训练工作室第三分部……  相似文献   

4.
没有人知道春风的颜色.但它却吹绿了田野和山岗;没有人知道教育的发生.但它却让人生扬帆起航;没有人知道阅读的力量.但它却让无数个心灵得到滋养。七年来,由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课内大量阅读”,转变了教师教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让普通的学校、普通的老师、普通的学生的生命状态呈现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学困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而“学困生”究其困难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上两三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会遗忘;有的对学习淡漠.对学校生活和教师的上课缺乏热情,甚至表现得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6.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很多人对“教”、“学”只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我则认为“教”、“学”不仅如此,它还应包括教师的“学”与学生的“教”,这样才算是完整的教学,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了专以中小学“差生”为招生对象的民办教育机构。江西九江择差教育中心宣称,专收“普通中小学不想学、不会学、学不好、不学好”的学生。他们从最基本的叠被、洗衣服教起,教育内容涉及沟通交流、尊重孝敬父母、挫折训练以及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亲和力训练,学生进入良好状态后开始学科学习,为重返普通学校做准备。 一时间,“择差”教育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 所谓的“择差”教育,其背后演绎着什么?是教育革新,还是商业运作?是极端个案的躁动,还是教育主流的潮涌?也许,人们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回答。究竟如何看待“择差”教育? 本刊为此展开了专题调查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曾扬明 《福建教育》2023,(45):21-24
<正>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支撑。其中,学校是育人成才的专业核心阵地,要把“高质量”与“育人模型”勾连起来。为此,我在实践中提出学校育人的三个情境特征:交际地、实践场、对话感。其核心是“情境实践”,意味着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由“坐着学”变为“做着学”“用着学”“创着学”。近年来,三明学院附属小学以“麒麟创想小镇”为“情境实践场”,在育人模型的架构上做了一些探索,供同行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说了好几年了,但许多地方只是把转轨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应试教育”却依然故我。 其一是办重点,抢生源。办重点学校,办重点班,是典型的“应试教育”。重点学校在招生时把服务区内的尖子学生统统招去;普通学校也不甘示弱,把一般学生按成绩又分成重点班和普通班。重  相似文献   

10.
过敏慧  林晓 《考试周刊》2012,(68):69-70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郭思乐教授创立的“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开展了小学数学“导学案”研究,采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以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垫。本文结合学校开展的“导学案”研究,例谈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若干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在许多学校,补课是习以为常的事。停开音、体、美、劳等非考试科目,每天还另加设一两节课,就是双休日、节假日也排得满满的;不准向家长收费搞有偿补课,有的学校就打起“奉献牌”,从本来就“可怜”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点点,贴钱“鼓励”教师“苦”教,督促学生“苦”学,笃信“苦教(学)出成绩”、“补课出质量”。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是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的“乐能创”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经过从实践到理论的提炼,再从理论概括到实践尝试的多次反复,初步构建了以优化“教学互动”为特征的“互动式”教学,作为“乐园式”学校的基本教学模式。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所谓“互动式”教学结构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我校致力于基础教育“基础性”的回归,开展了“培育优质学生群体”的课题研究。学校始终把研究的目光聚焦在学生发展上,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上狠抓“实”与“活”。所谓“实”,指教学体现务实的态度,扎实的教风,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谓“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一、抓好“主战场”,使“让我学;变为“我要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主战场”,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变过去的“让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付英 《黑河教育》2009,(4):56-56
学校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的兴趣又往往在玩游戏、上QQ、看Flash动画方面,而不愿意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从游戏人手,“学”与“玩”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教和学不是一对矛盾,教是为了学,因此学是教的目的,是教的核心。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践“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调整教与学的关系使得教学本源开始回归。“以学定教”就是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当然也包含有按照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之意。因此,它的核心词是学生和学习。  相似文献   

17.
陆良荣 《江苏教育》2023,(29):88-89
<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学校倡导的“让学”理念指引下,笔者尝试优化高三物理课堂结构,构建物理学科“生动课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一、“让学”理念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更高“让学”理念指引下,教师从课堂结构优化的视角,给学生充分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创造条件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互动地学、灵动地学,并从中体验到学习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相似文献   

18.
马志云 《教师》2012,(34):16-16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个性较强,相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较难管理,但只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用足了“爱心”“责任心”“慧心”,班级管理将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上的两个短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我看来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就眼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过多地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果”而非学生的“成长”。每到一个考季结束的时候,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尽其所能地找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也都只是些考到名牌学校多少多少人呀什么的。毕竟成果才是硬道理,社会各界需要的就是学校要有这样的硬“成果”,至于说到让学生“成长”,那有谁看得见?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我们又似乎只能“失语”。看重“成果”是应试教育的死结,而在这个死结之下的学生也就只有读死书、死读书了。而实际上,就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农村中学中“厌学”、“不会学”、“学得死”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群众性的“三学”教改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即变厌学为爱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学”,即变不会学为会学;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即变死学为活学.显然,爱学是学习者的态度,而会学与活学是与学法指导紧密相关的.我们在近十所学校的数学科推行了近三年的“三学”教改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