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 ,朗读常常用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 ,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把学生吸引到作品中去 ,使之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唤起感情的共鸣 ,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吕叔湘先生也说过 ,学习课文主要是读 ,听人读 ,自己读 ,七读八读 ,课文读熟了 ,内容也就理解了。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儿童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 ,在朗读教学中 ,我们应顺应这一规律 ,通…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是一项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艺术活动.它集声与情为一体,通过绘声绘色、人情入境的有声语言,阐发课文的思想内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鼓舞.因而,我认为,应该把师生的朗读放在首要位置.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师生共读的习惯.利用早读和课中的朗读时间与学生一起朗读,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这里,就我肤浅之见,谈谈师生朗读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尽管近年来在不少专家的努力下,一些学校重新开始重视朗读,甚至在小学阶段专门开设经典诵读课,但是在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朗读仍未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一项内容进入教学和训练的范畴。朗读不被重视是普遍存在的情况。首先是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比如早读,在许多学校,早读时间成了可以随意被挪用、挤占的公共时间,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对早读不重视,使其流于形式。近年来,专家惊呼课堂教学已听不到朗读声了。许多时候朗读仅仅是象征性的,而有些自读课文甚至连读的环节都被省去。不少学生读一篇文章难于达标,即不能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李焕道 《辅导员》2013,(22):63-64
<正>早读,顾名思义就是早晨的朗读。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中都会每周安排2—3节早读课,每节课30分钟左右。而这短短的30分钟往往容易被人忽视,通常情况下是学生读,老师只起监督作用,至于效果,也只有学生自己清楚。在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这宝贵的30分钟。就笔者的教学实践得知,高中语文的早读其实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处理好"朗读"与"背诵"的关系这里的"读"是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背诵是朗读读到烂熟的结果。读一遍,读若干遍,今天读,以后许多天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朗读 ,培养语感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读出音韵 ,读出意境 ,读出情味。我在教低年级学生朗读时 ,运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朗读加表演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如教《一粒种子》 ,我指导学生双手合掌 ,举过头顶 ,把自己当做一粒刚发芽的种子 ,边读课文 ,边做“挺一挺”、“钻出泥土”的动作。通过四次不同幅度的“挺一挺” ,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种子发芽的过程 ,更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趣味性。最后 ,“啊 ,好个光明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这里介绍的,是关于“说读”的教学手法。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用“说”的方式带动对课文的整体理解、细节品析、内容组合、想象补充……它以课文品读为目标,以深入理解为目的,在课文阅读中引导学生边读边说,边说边读。这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法,也是一种高效教学设计思路,同时也是一种学法指导;当它能够支撑整节课的教学的时候,它又是一种新的课型。如《卖炭翁》的说读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朗读———读得顺畅;说话———翻译课文(叙说性语言表达训练)。第二步:朗读———读出轻重;说话———品析文句(分析性…  相似文献   

8.
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有不敢开口或不愿意开口读英语、讲英语,即使在早读课中也没有读的浓厚氛围。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带读时声音大过学生发出的声音,让学生自由朗读时,会出现声音就越来越小的现象,甚至最后变成默读。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呢?我们不妨从早读课开始抓起。一、明确早读内容,从中获得语感学生通过早读课或背诵课文能形成英语语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把早读、课中读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计  相似文献   

9.
学生对朗读的内容不感兴趣.而且可以读书的时间少得可怜!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学生。而在于老师。回想以往的早读,或分析回家作业,或订正练习,或进行思想教育,没什么要讲要做的,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或让学习委员带领大家读。每天十分钟的早读原来一直这样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作为语言学习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读课堂,由于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很多学生有不敢开口和不习惯开口的心理障碍,以至于学生自己朗读时声音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默读,如何让学生在早读课堂大胆朗读,全面提升早读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在探索中不断寻求激发点,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可以说,朗读是一种生动的富有情韵的课堂活动;也可以说,朗读是一种活泼的形式优美的教学手法。优秀的朗读教学设计应确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应尽善尽美地让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熏陶。这样看来,“还我琅琅读书声”还只是一种层次较低的教学要求,我们可以尝试着对此加以优化和进行深化。如下面的做法:一、习点精粹指的是在教学设计中非常关注朗读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安排精到的、符合文体教学的、符合课文情境的学习点。如《使至塞上》的四个“习点”:吟读———体会情味译读———理解内容背读———积累语言说读———飞扬神…  相似文献   

12.
<正>早读又称"晨读",是语文教学的常规项目,也是训练学生朗读和背诵能力、积累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大都习惯将其视为学生的自主化动作,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对早读内容缺少计划,又加上他们自制力差,于是,在早读课上,学生或漫无目的地自由读背,喊读声不绝于耳;或由优秀生领读,其他学生鹦鹉  相似文献   

13.
<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的总要求。可是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某些班级的学生"唱读""喊读""吼读"的现象特别严重,早读时也时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一些中等生及学困生更是难以把一篇学过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我也曾几次接手过这样的班级。如何改变这些现象,培养孩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会孩子朗读呢?我是这样做的。一、放开声音多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语  相似文献   

14.
季倍燕 《成才之路》2011,(14):24-25
母语的学习是先说后读,然而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先读后说。早读是朗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应该深深地渗入我们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早读是一个良好的锻炼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周安排的早读。  相似文献   

15.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课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也要靠读。低年级读的训练尤其要注意激发兴趣和培养习惯,让学生通过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按初读、再读、细读三步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初读识音辨意,重在读通课文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6.
张熙 《广西教育》2013,(29):26-27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朗读,学生能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读顺;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懂读明,读出自己的阅读感悟;通过朗读,学生能把课文读好,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是否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往往成了一堂课好坏的判断标准,学生通过朗读表情达意,教师通过听学生朗读来检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英语早读时间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黄金时间,是组织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语教师不仅仅是监督者、"旁观者",更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毫无疑问,英语早读最重要的任务是朗读和背诵,教师在学生早读之前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好早读任务,使学生在早读时有的放矢。通过早读,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早读情况、对课文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和学生建立感情,拉近与他们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采用“一朗读、二理解、三归纳”的三步阅读法 ,很有帮助。一、朗读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学习文言文时 ,就首先要进行朗读。通过朗读 ,感悟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词句的含义。朗读时 ,可采取粗读———细读———诵读的方法。粗读课文 ,是先朗读数遍 ,达到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生词、断句等 ,并能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课文 ,是联系上下文及全文的前后关系去思考 ,琢磨词句的含义 ,基本读懂全文。诵读课文 ,是我们凭借粗读、细读的基础进行离开课本去朗读 ,也就是所谓的朗读成诵 ,这样 ,…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汉字音、形、义兼备,丰富多彩,它不仅是我国种族语言极为灿烂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汉民族宝贵文化的遗产。我们中小学教师要掌握好汉语言文学,宣传汉民族文化,弘扬祖国优良文化传统,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汉语言文字呢?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阅读和朗读的训练。古代就有"吟咏"之说,可见,朗读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熟读、朗读、背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给人美好的享受,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0.
语文的朗读是打开理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重视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情绪智力重要的一环。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节,深邃的语境,鲜亮的画面,都可作为载体,用来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以往的课堂朗读教学大多是放录音,或者教师范读。用准确的朗读,圆润的语音,情感的把握,去感染学生,然后学生再去模仿,结果学生的模仿本领越来越高,思维空间却越来越狭窄,一、知读———开启大脑感知的一把金钥匙知读,好比实战前的准备与练兵。查字典,读准音,为预读的读畅打好基础。在自我知读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1)查字典,读准音,这样对课文有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