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总体特征、太极拳技术的总体特征、太极拳各门派的个性特征及各门派太极拳的个性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太极拳技术体系演变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贯穿了整个太极拳运动的演进历程,流派繁多的太极拳拳种与技术体系,正是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要在保持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和吸纳外来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与创新,以推动太极拳运动在世界各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13,20(1):113-119
无论是晚清曾被推崇一时的“张三丰创太极拳说”,还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学者唐豪提出的“陈王廷创太极拳说”,都明显偏离了太极拳技术演变与发展的客观主线,而缺乏对戚继光在明代创编并收录在其著作《纪效新书》中的“拳经三十二势”长拳与晚清成熟的太极拳技术体系之间渊源的重视与考究.太极拳历史的探索长期陷入神仙崇拜、主观推断、人物附会,甚至故弄虚玄的怪圈.研究认为太极拳源于戚氏“三十二势长拳”,传于炮捶,成于“十三势”,而这一演变与发展历史明显被忽略和扭曲.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各派太极拳技术的演变进行梳理,并与专家学者以及民间拳师进行交流和商榷,结合自身多年对太极拳的体悟,对太极拳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由此得出:阴阳是太极拳技术的理法,圆是太极拳运行的核心,螺旋是太极拳的技法。正所谓太极拳运动,不离方圆,阴阳互变,旨在螺旋。  相似文献   

4.
以继承、发展、健康、休闲为主题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太极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优势与评价,当代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昊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现今人们主要是以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为主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学习掌握太极拳,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他们两者的特点、作用、形成、内容的进行分析论述.以此让人们更好的练习太极拳,掌握太极拳之精髓。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学方法、分析法,对太极拳的项目特征、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及太极拳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为太极拳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才 《体育学刊》2004,11(5):1-1
以继承、发展、健康、休闲为主题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太极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优势与评价,当代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发扬武术从中国文化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继承、发展、健康、休闲为主题的"2003年太极拳国际论坛"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徐才、韩宁、马明达、邱丕相、胡小明、张志勇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太极拳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展望,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优势与评价,当代太极拳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关注的中国武术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近年来得到迅速传播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自身所携带的语言、习惯、习练场所等方面被人们忽视。文章以焦作陈氏太极拳为例,对太极拳传播过程中容易被人遗漏的文化空间进行阐述,提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对太极拳文化空间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力求为太极拳文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在贵生的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拳派。该拳以中国的哲学概念太极立论,从《黄庭经》等道家经典中汲取营养成分,因其富含中国文化精髓而被称之为"哲拳"。太极拳从创编至今已经演化出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傅式太极拳、八卦太极拳、五行太极拳、龙形太极拳、东岳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公园太极拳等诸多的练习样式,从而使太极拳成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文化影响技术,技术反映文化"。以太极立论的太极拳以张三丰为精神偶像,明确地把益寿延年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动作强调圆活、弧线,而这正是对周敦颐太极图的一种身体模仿。在"拳与道合"思想的指引下,太极拳成为中华民族"技进乎道"、进行自我修炼的一个工具和手段。目前,太极拳日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但这种表面的兴盛下实际上蕴含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快速发展,从而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太极拳、喜欢太极拳并开始习练太极拳,随之对太极拳的研究也越来越被重视.文章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太极拳的起源、历史演变、拳种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叙述分析,并由此提出四点建设性意见:打造太极品牌;借助电视媒体,推动太极拳市场化发展;借助学校平台,营造太极拳气氛;建立系统的太极拳文化学科,从而为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概念界定、教学文化内涵、内容体系的构建、文化过程的维度与分析等四个方面对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内涵进行了系统性探析,结果表明:(1)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是教师(文化实体)以太极(特定文化)为对象,将教学实践与运动实践相统一、相融合,使学生受益的过程.(2)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内容体系分为技术生成体系、文化扩散体系、精神化育体系.(3)太极拳教学文化过程的维度,表现为太极拳教学实践与文化体悟相融合的过程、技艺传授与文化感悟相结合的过程、技艺习得与精神升华相转化的过程.文章通过太极拳教学文化内涵体系探析,从而为促进太极拳教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及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我国著名武术拳法之一,但现代人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越来越少,一般只有老年人群会进行练习,这使得太极拳的发展受阻,如何普及太极拳,使其向更远大的目标发展,是当前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将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分析太极拳发展路径,主要对大数据技术原理、太极拳发展困境进行阐述,且提出大数据基础上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阶段太极拳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新发展阶段太极拳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形式与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文化广场、健康产业园、“太极拳健康工程”、“太极拳+”多元发展模式是促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形式。为了进一步加快新发展阶段太极拳促进全民健身的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加快建设城乡社区太极拳文化广场、规划太极拳健康产业生态圈、构建以“太极拳健康工程”为核心的太极拳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文化与现代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要想在现代社会更好地继承、发展、创新、推广,必须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为逻辑起点,研究太极拳文化思想,研究现代人思维的演变历程;研究现代人思维与太极拳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太极拳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与现代思维的功和利;引发出当今社会需要太极文化寓于融合,产生出一种新的文化思想即"和而不同"的文化互补,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文章还对太极拳在现代人心目中的价值定位重新进行分析,使太极拳能与时代同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文化底蕴深厚,拳理、技术博大精深,在经过演变和代代人的传承后,太极拳运动发展的如火如荼。太极拳不仅深受国内习武者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海外人士的欢迎。在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流和碰撞下,武术为了成功进入奥运会,其竞赛规则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完善,评分标准也趋于细致和规范。其中,难度动作分的加入,使评分更加的量化,对运动员的套路评分更加的客观化。而太极拳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改动也对太极拳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拳内容设置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化全球化、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为焦作市太极拳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文章以焦作市太极拳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当前焦作市太极拳的生存境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焦作市发展太极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人口优势;焦作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文化的全球化为焦作市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焦作市的太极拳推广应立足本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当今的太极拳已经远远超出其运动技术所蕴含的功能价值,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当前太极拳生存的主要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深度访谈等方法,以翔实的数字资料和多个真人真事,记录了开封市汴京公园太极拳习练点40余年的演变历史,反映了基层太极拳习练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态演变所呈现出的不同生存样态.文革前公园存在着以趣缘结合而成的习练太极拳群体;文革中太极拳文化虽然被扭曲,但是太极拳活动仍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后十多年社会转型期中,习练点每年春秋举办多次培训班普及太极拳运动,使太极拳文化在普及中有了更深入的发展;进入世纪之交,习练点返璞归真于为习练者带来愉悦和健康的体育终极目标,并逐渐成为传承陈鑫拳架知名站点.习练点能够长期保持凝聚力,在于太极拳文化本身的魅力,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拳的演变和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太极拳的高度重视,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