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维与发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一步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用数对表示位置;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确定位置,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后续第三学段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关于教学思路的探讨。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课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重点是学生能用方向和距离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在确定位置过程中对角度的判断与测量。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知道生活中如何确定位置后,进一步学习在地图上怎样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地方,以及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99页的例1、例2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和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使学生在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过程中感受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的方法,形成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和符号意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在某种意义上,教学实践及研究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确定“位置”的过程:确定数学内容自身的位置、确定数学教学方式的位置、研究教学对象——学生的位置。要理解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但问题在于,教学是一门面向人的艺术.而人又具有着极为丰富的复杂性。恰是人的这种内在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在展开具体的教学实践时,在如何确定三者各自的位置上,往往显得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用数对表示位置。2.经历从用列和行描述位置到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抽象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3.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位置,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确定位置)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想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能力。3.经历观察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思考应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片断:一、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师:同学们,从左边起,这是第1小组、第2小组……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小组第几排,老师要和你们做个小游戏。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5~66页。教学目标:1.认识方向和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结合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抽象量化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积累表达物体的位置的数学活动经验。3.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丘永清 《广西教育》2006,(7A):63-6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20.
六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