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震救灾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教材。结合抗震救灾实践,开展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能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铸就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彰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当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代中国的思想之本、文化之魂、精神之核,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受了全面的检验,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抗震救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次全民实践。  相似文献   

4.
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与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有机统一:集体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宣传抗震救灾中的英模事迹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应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以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亟待抗震救灾精神从观念到现实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为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启示.当前,应当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契机和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抗震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搞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要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抗震救灾精神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客观需要。抗震救灾精神内涵丰富,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爱心永恒、无私奉献。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高校要把抗震救灾精神教育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酿成了大灾难,大灾难激发了大抗争,大抗争显示了大精神。地坼天崩、楼塌屋毁,巍然矗立的是坚韧不拔、万众一心的中华民族,是聚沙成塔、患难与共的中国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的灾难重生,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和实例。  相似文献   

8.
高校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德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反映,带领全国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震救灾运动,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理解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内涵,努力在校园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对于高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震救灾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途径的作用,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蕴着坚定信仰、忠于理想、爱国创新、知荣明耻等大学生精神动力要素.提升大学生精神动力应该紧扣国家、社会与大学生共同发展、和谐发展主脉搏,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拓展了大学生精神动力提升的新路径,大学生精神动力提升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唐山人民用鲜血与生命凝成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是传统民族精神的升华与时代文化的积淀。它有长久的传承价值,是助推道德建设的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是激励人民奋发上进,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防灾减灾的力量源泉;是教育青少年树立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的鲜活教材。  相似文献   

12.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调,凸现了抗震救灾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凝聚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感召了千百万党员干部,熔铸成赋有时代特色的抗震救灾精神,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危难意识;造就了一大批抗震救灾英雄楷模。学习、贯彻胡锦涛抗震救灾思想,对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危难意识的养成,树立危难责任感和培养危难应对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道德支持,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以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社会文化多元化、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并存的情况下,大学生正在多元的价值观中努力寻找新支点,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判断和从事社会事务时的是非标准及行为准则。作为地域精神的"浙江精神"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浙江的具体体现,其存在和发展得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的正确引领,最终使"浙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创建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现实化的新文本,丰富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实践精神,凸显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体现,是对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成果,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积淀和实践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着重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忧患意识、创新意识,中国近现代史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历史性、时代性,通过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精神的塑造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内涵,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保障,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