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社诗人群体与“诗界革命”派之间的关系,学界多强调两者之间的相异处,但却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承传关系。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过分拘泥于因时移世异而表现出的两派诗人在政治倾向上的分野,而只从诗学精神的追求来看,则不难发现,无论是对诗歌功能的体认还是对诗歌形式的变革,南社诗人的诗歌创作与“诗界革命”的精神都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南社诗歌是“诗界革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的诗歌大众化运动,始终围绕着"歌谣"这一关键词展开。诗人们借鉴歌谣的形式,创造贴近大众的诗歌。革命宣传干部重视收集民间歌谣,把革命思想写入歌谣,起到发动群众的效果。歌谣实践促进了新诗现实主义题材的发展。在学习歌谣、仿制歌谣的实践中,诗人通过否定诗人身份和以往艺术追求来完成自我定位的转变,并成为下一个十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先导。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文学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树奇葩,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的开拓者、引路人,而雪莱则是浪漫主义文学巅峰时刻的最重要诗人,他们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本文通过从他们诗歌以至人生思想的演变中所表现的价值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各自诗歌思想的演变,即华兹华斯对革命由激情到失望,而雪莱则一如既往,奋斗不息。这有助于读者将诗人的诗歌与思想相联系,进一步了解他们诗歌的社会意义,评价两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4.
《华章》2007,(9)
德国学者格奥尔格·哈曼曾说过:"诗歌是人类的母语。"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说:"诗歌,其实是一切伟大生命的灰烬。"诗歌在母语教育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诗歌内  相似文献   

5.
论文主要以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梁实秋,革命诗人蒋光慈、胡也频和殷夫,创造社领袖人物郭沫若,象征派诗人李金发,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为例,考察了1927--1936年间新诗发展变化的思想与艺术来源,勾勒了在西方现代诗歌或俄国革命影响下中国新诗出现的不同艺术追求与存在形态,论证了不同创作路径与诗歌内在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梁启超、夏曾佑等人于 1 896年前后创作“新学之诗”和 1 899年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口号之前 ,黄遵宪以“我手写我口”为代表的诗歌变革理论及其“别创诗界”的“新派诗”,在一直与京城隔离的环境中独立地发展了二三十年 ,成为诗界革命的最初源头。无论是诗界革命发生的理论准备还是后来的领袖人物 ,嘉应诗人都占了半壁河山 ,可以断言 ,嘉应诗人对“诗界革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环境使嘉应诗人走在诗国“变法”的前列 ,嘉应诗人与“诗界革命”的关系 ,揭示出嘉应和岭南文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独特意义。本文上篇论述黄遵宪与“诗界革命”发生的关系。现行的中国文学史对诗界革命的发生描述不正确 ,黄遵宪早于梁启超二三十年就提出了后来视为“诗界革命”思想的核心理论 ,并同时开始创作“新派诗”。黄遵宪的诗歌革新理论内容丰富、自成体系 ,是其思想文化革新理论的组成部分 ,它表达了诗歌革新和全面进行思想文化革命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70年代出生的诗人以群体面貌崛起于诗坛.他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游离,没有充分挖掘这一写作资源;他们的诗歌创作成为生活表象的罗列;诗歌语言完全追求叙述化的效果.他们进一步发展了第三代诗人的后现代精神,谈不上"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8.
冯至作为一个从五四时期走向革命年代的中国现代诗人,被置于传统、现代与革命的三重空间中。冯至的诗学探索也呈现出三重面向:承袭古典诗歌理论,主张诗歌的抒情性;吸收西方现代诗歌理论,丰富新诗形式;回应时代诉求,强调诗歌创作的严谨与真实性。在这三重空间中,冯至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演变,诗歌自身也产生一种对“新形式与新格律呼唤”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于20世纪,特别是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革命的浪漫时代,新诗诗人又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很容易与浪漫主义精神产生共鸣,因此浪漫主义思潮流行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成为对新诗产生了最大影响的外国诗歌流派。这种影响不仅来自浪漫主义诗歌本身,也源于新诗诗人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误读”。新诗诗人夸大了浪漫主义诗歌从抒情内容到体形式上对传统的颠覆作用,特别是夸大了诗人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和诗体方式的“自由性”,助长了新诗诗人在做人方式和作诗方式上对“自由”的过度追求,特别是误以为诗体的大解放是浪漫主义最显的一个特点,严重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10.
日本、印度、俄国的现代诗歌及现代学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新诗的体建设,直接催生了我国的自由诗革命。与西方诗歌的影响相比较,我国新诗在诗的写作内容和诗的功能上,受日本、印度、俄国的艺思潮影响更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平民化学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具有生活化、写实性质和革命精神的俄国诗歌也受到中国新诗诗人的青睐。泰戈尔和马雅科夫斯基在诗写什么和怎么写上都对中国新诗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约翰·邓恩作为玄学派诗歌的代表,是一位较具争议的诗人.邓恩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与艾略特等20世纪现代派诗人不谋而同,因而他的诗歌备受现代读者的青睐.该文以<歌>与<追认圣徒>为例讨论邓恩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技巧.  相似文献   

12.
<正>唐朝,诗歌空前繁荣。陈子昂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的大旗,与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初期的诗人们一起,写下了雄浑博大的诗篇,为诗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当唐诗走向巅峰时,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并存,李杜、王孟等大诗人用他们雄视千古的诗作绘制出一幅盛唐画卷。在经历了小低谷后,中唐诗歌繁荣再起,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还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论;韩愈、孟郊则主张"不平则鸣",将议论引入诗歌。此时的诗人,个性鲜明,朝着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诗歌的发展中,不同的发展方向构成了现实状况,而作为主导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格律,仍然受到广大诗人和读者的重视,尽管诗歌发展的方向是摆脱格律的限制。但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仍然是大多数诗人所要走的路,包括中国诗人所写的作品。本文将讨论英国诗歌格律的应用,以及中国诗歌现在发展中的格律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据《新京报》消息,首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颁奖典礼于2007年底在中山音乐堂举行,获得B奖的年过八旬的法国诗人伊夫·博纳富瓦因腿疾未能到场,获得A奖的中国诗人翟永明,获得C奖的德国翻译家顾彬与中国翻译家绿  相似文献   

15.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创作了浪漫主叉时期许多经典、特色鲜明的诗歌.其诗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洗练、朴实自然,用词质朴,风格清晰,充满想象.但作为消极浪漫主义诗人,华氏的诗歌总流露出低沉、感伤、悲观、厌世与软弱的调子,缺乏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田间在我国新诗的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的诗人,是一位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为有特色、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活动经历了抗战前后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不论是在哪一个历史时期,田间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都坚持着诗要为时代而歌唱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田间一直坚持认为:诗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战士,然后才是诗人。这一点他一开始诗歌创作活动就非常明确。他说:“一九三四年,我是十几岁,在上海读书时,参加‘左联’,便正式学习写作。由于有党的影响,知道写作是为革命。”在诗人与人民,诗歌与革命事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田间一直坚持革命功利主义。在《诗,我的诗呵》中,他表示:“诗,/强烈的节拍,/战士的生命,/是属于民众和祖国。”“诗,/军队一样,/向明天/和世界去。”他在《拟以一个诗人的志愿书》里,清楚地表白了他的诗歌观念和创作态度,简而言之,诗歌应该  相似文献   

17.
《嘉应学院学报》2016,(10):63-68
左翼诗人如火如荼地抒写着反抗斗争和革命生活,这使得他们将令人恐惧的"血与火"转化成了充满强力之美的审美对象。通过"血与火"的锤炼,左翼诗人抒写了精神强者的"狂歌",也建构了斩头沥血的精魂。鼓励"以牙还牙"的做法和"以血洗血"的战法,令左翼诗歌产生了与革命意识和抗日精神相契合的粗犷风格与刚健风骨,也彰显了左翼诗人激扬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人顾城和法国诗人兰波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神童诗人,拥有同样的传奇人生,同样的短暂生命。本拟对他们的诗学思想、诗歌语言和风格作一简单的比较,并认为:顾城和兰波都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他们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追求诗歌的美,创造新的“宇宙语言”,因此他们都为自己祖国的诗歌革命做出了贡献,都是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诗歌是“进口”的产物,它和当时的思想文化界一样,“求新声于异邦” (鲁迅语 )。说到这里,一个问题就出来了,现代欧美不少诗人进行诗歌革命的时候,都要到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营养,中国现代诗歌学外国诗歌,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有“出口转内销”之嫌 ?中国现代诗歌为什么不直接从中国古代诗歌中寻求创新发展的动力 ?  要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明清两代的诗人,他们继承传统不可谓不到家,但除了极个别诗人能称得上优秀之外,整整两代诗歌是平庸而低劣的。现代诗人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于是他们把眼光投向了海外。现代欧美诗人诗歌…  相似文献   

20.
人生在世:《关于大雁塔》的经典性宋冬生作为第三代诗的代表作,韩东的《关于大雁塔》具有经典性:它是诗歌革命的一个实验标本,并由此显示出第三代诗人锐意诗歌革命的运思轨迹、实验焦点、运作机制及创新旨归;在发生学意义上,孕育这场革命的强旺驱力也因此敞亮。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