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石丽敏 《考试周刊》2013,(20):46-47
小学语文课蕴含着灵性、智慧与情感。作者结合自身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引导学生在课堂辩论中思索自己、在课堂中思索生命教育,展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传统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生命关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小学语文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提出基于生命关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堂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感与生命体验,师生对语言文字"感知-体悟-应用"的过程中,个体生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小学语文课堂是灵动的,欢悦的,有生命的,学生在美的时空与和谐的氛围中情感得到其鸣,思维得以飞翔,梦想获得展望.面对小学语文课堂"绚烂"、"迷人"的风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化课堂呢?笔者粗浅地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姜群 《广西教育》2011,(19):39-39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课堂要"动态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个性思维得到了张扬,生命活力得到了释放。但是,一些教师由于对"动态生成"的概念及操作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课堂教学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纽带和桥梁,它连接着教师、文本和学生这三个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情感"还是"催化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条件。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已更多地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民主"、"关爱"中体味生命哲理,应在初中文本中挖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在语文课外阅读中丰富生命教育的情感,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生命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堂教学观——“生命”课堂教学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得到发展。就我们小学语文的教育来说,更应是一个关注学生个性成长,关注学生的生命个性、生命情感和生命天性的过程,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自主交流、反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提供必要平台。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文本也当成一个活的生命体来看待。这样,师生感受到的是各个生命的交流、涌动、成长。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关注情感教育,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学生从细节处感知情感、促发情感、升华情感,从而使情感教育获得理想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情感之美的自然熏陶,提升自身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是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性,富有诗意,色彩斑斓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营造浓郁的语文"文化"的氛围,学生耳闻目染,使"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美好情感的渗透有机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是磁力、张力与活力的和谐,是生命律动、交融与成长的展台。语文课程基础工具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小学语文是核心课程,并在各科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理想的语文课堂是“阳光地带”,是“动感地带”,更是“情感地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切不可让孩子的思维在课堂上“沉睡”下去,而应努力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应该从孩子抓起。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及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处处蕴涵着生命搏动的活力,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学科优势明显,语文课堂需要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命的课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深的语言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情感,深人透彻地钻研教材,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达到“披文入情”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读本充满作家的思想情感,学生是充满情感的生命个体,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转移"的过程。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才能轻松愉悦地在学习中理解作品,陶冶思想,培养情感,张扬个性,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沈佩 《考试周刊》2011,(15):29-30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过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生命的活动,心灵的颤动。语文教学要上出语文独有的"语文味"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获得"语感",而且获得"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今,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语文课堂中学生生命成长的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强调了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情感,但“对情感的重视,往往只是把它作为服务于地学习的手段,还没有注意到课堂生活本身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人的根本。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通过接受教育,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了解生命,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语文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尤其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来说,人文教育对小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而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育,则能够实现语文教育实践性、人文性以及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有助于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人文氛围,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光鉴教授说过:"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对课堂的激情。这样学生的情感才能释放,生命的"情"弦才能拨动,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但要完成基本的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对生命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教学成果已经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活的每个瞬间都是对生命的享受,生命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生命。  相似文献   

20.
黄清林 《文教资料》2014,(24):162-163
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与艺术性的学科,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有心与心的交流、碰撞,还会闪烁生命的光芒。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生命化教学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