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重“成才”轻“成人”、德育与智育相脱离的问题,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五小学进行了“快乐德育”的实验研究,构建了“五注重、五突出”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取得了突出的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从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角度论述了高校德育运行过程中关于:增强德育意识,优化德育体制和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几个问题。目的是使高校德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实践更加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建国 《陕西教育》2010,(7):106-106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当之势对抗着“应试教育”、“升学教育”.但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推行正在面临危机。最突出的就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德育内容脱离现实.德育方法简单化,以及德育过程空洞化。  相似文献   

5.
张典兵 《教育探索》2001,2(10):11-13
德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邓小平从全面发展教育、“四有”目标、“四化”标准和精神明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德育作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增强德育第二课堂的实效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现代职教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要求。针对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高职院校德育第二课堂面临的诸多不足与挑战,提出构建德育“1133”第二课堂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三个精神为指引;以家庭、学校、社会多元联动形成合力为保障;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抓手。通过构建德育“1133”第二课堂体系,高职院校可以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地,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德育工作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围绕“修身”校本课程,重点加强德育制度建设,通过认真实施德育条例,在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环境等方面打造、完善德育“立体网”,实现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了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潜在”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重视“潜在”教育方法的运用,寓教育于环境熏陶、榜样激励、活动践行和情感交流之中,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以德育为首”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当前,由于人们对德育教育内容、德育教学方法、德育工作职责、德育考核手段等问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致使高校德育工作步履维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因此,要把“以德育为首”贯彻到底,就必须准确全面掌握德育教育内容,认清德育工作职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措施,走出德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梁杰 《成才之路》2012,(14):1-1
德育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德育工作,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为出发点,要注意德育多种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发展与转变,注意德育特点,与时俱进,并采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德育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德育思想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的思想的江泽民德育思想的核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江泽民德育思想的实质。实习江泽民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为了更好地确立“大德育”观念,开创高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德育效果有限,工作难度较大。网络的兴起给传统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强大的冲击。网络技术让德育工作者看到了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第一,传统的德育工作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潜在”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 ,论述了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德育工作者要重视“潜在”教育方法的运用 ,寓教育于环境熏陶、榜样激励、活动践行和情感交流之中 ,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的提出为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校德育的首要地位是我们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时代强烈的呼唤。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着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要切实推动新时期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深化对德育地位的认识,始终以德育为立校之本,以中学《德育大纲》为指导,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良的环境陶冶人,努力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的窗口和示范区”。要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从校情出发,确定“加强德育、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规范有序的学校德育活动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健全充实德育管理机构和德育管理评估制度,保证德育工作从细处抓起、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教学要与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新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的特点,着重阐述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10,(20):54-56
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德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德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何营建蓬勃积极的德育氛围,创新德育实践,提高德育实效,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长宁区立足区内学校各自不同的校情学情,积极在全区内营造出浓郁的“大德育”氛围,很多学校在实践中逐渐构建起颇具个性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受到学生的欢迎,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进,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德育工作还会不断地遇到新的问题,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思想、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我们期待学校的德育工作核心理念是在社会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德育应从"泛政治化"向文化型转变。文化型德育或德育文化是当代德育的主要型态,德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性是德育的本质属性。从"泛政治化"德育到文化型德育,在价值倾向上要从以社会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接纳"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方式。本文论及我校德育发展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萍 《江苏教育》2008,(1):58-59
我是一名工作了十多年的班主任,一直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自信地说,所带班级班风健康向上,学生活泼可爱,行为习惯优良。用一个班主任的眼光来看德育工作,总感觉“专家德育”、“名校德育”、“特色德育”过于理想,很难与学生心灵产生共鸣。德育工作需要返璞归真,正本清源,回到教育作为“人学”的起点上。笔者认为和谐德育应从教师的师德形象做起,先看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中学德育教师应立足于“立德树人”理念,依托“互联网+教育”的方法途径,对中学德育工作进行创新,使中学生能够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共同作用下塑造良好的行为品德、性格品质。基于此,文章以“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的新挑战及对策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总结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新挑战;然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中学德育工作的对策,旨在为中学一线德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并帮助更多中学生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