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的空间,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会求得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的共同话题。"人类只有一个生存的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保护生态教育已迫在眉睫。人类到底怎样做,才能彻底杜绝对大自然万物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生物是环境的产物 ,生物要依赖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环境又因生物的存在而受到影响和改变 .生物与环境只有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环境才有可能给生物带来取之不尽的财富 .否则 ,生物的生存将受到威胁 .所以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的污染已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在平时的授课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使他们深切认识到生物学习与环境的统一关系,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4.
读了王正彦老师《单性生殖属于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一文(本刊2004年第12期),联系自己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教学时的体会,笔者认为如果我们能认识到生物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有益启示,从而真正发挥生物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观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它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自己生活的需要。那么,教师的教学工作就成了轻松的引路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重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把精力投放到学习上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又培养能力。一、在快乐的学习中培养兴趣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物教学处在一种两难的境地,要充分认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和教好生物课的必要性,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评价、及时反思。为搞好生物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就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引起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生命活动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人类没有对大自然肆意开采利用的时候,大自然环境优美和谐,生态平衡而有序。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且由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不但要辅导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大自然中冰状甲烷的相关知识,关注地球资源,保护人类环境。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自然教学与大自然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一代新人走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0.
叶巧娥 《文教资料》2011,(8):135-136
现代教育应有意识地把环境教育融合到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确立善恶观,树立远大志向,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认识到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行善积德,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到持续发展就是作恶积怨,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爱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以保护地球的基本环境为己任。  相似文献   

11.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和人一样,是地球生命大家庭中的成员。每一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生态价值,每当人类剥夺了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就有可能失去一道维持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尊重其他生物,尊重生命,重视自然万物生存权,维持生物多样性。例如:我们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教育学生在做完实验后,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人们对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种污染和破坏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是保护物质生产和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从自身做起,为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生物课堂教学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分支,其特点就是以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物体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生物组成结构以及生物演变的客观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教育时机,施以适当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最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秀娥 《考试》2009,(1):55-55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用园,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也在不断加剧着环境的污染或破坏,由此引发的一些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保护环境刻不容缓,保护环境匹夫有责。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更应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并以实际行动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干预,经常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生态系统的反作用常常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发展”一课就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去研究这些问题。由于这节课容量大、概念多、时间紧,因此必须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提供各种教学素材,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最终使学生深刻理解人类必须严格地按照生态规律办事,协调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保持生物圈的长期稳定,造福子孙后代。1运用活体生物教具,开展愉快教学 对学习的兴趣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对生物学的热爱在师生…  相似文献   

16.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成长,本质上就是向环境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既不可能脱离环境的教育,也不可能脱离教育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要真正了解和认识环境并以此形成对生活环境的正确态度,就必须开始了解人类在环境中所遭遇的问题,甚至危机,从而学习如何去爱惜和保护我们赖以成长的环境。 一、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 当人类一步步征服自然,逐渐成为自然界的统治力量的时候,人类也逐渐发现了当前的各种生态危机。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  相似文献   

17.
翟少臣 《教育》2014,(9):14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基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日益加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重要性。所以,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基本的环保素质,使每一个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地球,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她"。那么,如何加强环境教育、创建绿色环保校园?统一认识,加强管理笔者所在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国家  相似文献   

18.
<正> 1 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生态道德教育旨在将生态道德的教育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目的是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学会从自己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通过家庭辐射作用,让全社会都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生态道德修养,达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保护人类自身永久生存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生物课堂或者是抽象理论说教或者是让同学们死记硬背,这其实就是灌输教育,同学们在这被动地环境里或者应付差事,或者不能真正消化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想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得激发学生兴趣。本文就从教学实践出发,说一说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一、以美的情境唤起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直观手段为学生创设情景。学生一旦入境,感受到美,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如教《小池》之前,我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让学生到自然界实地观察有树荫、有小荷甚至有泉眼的荷塘,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