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维"大德育运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的有机整合。“三维”大德育运作模式,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和“三维”德育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小学德育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魏国海 《辅导员》2009,(11):46-46
“人本德育”,即以人为本的德育,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德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前提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实施了低重心、生活化的教育,制定了“礼、孝、和、责、诚、勇、毅、俭”八个德育细则,作为“人本德育”的培养目标。建构“人本德育”模式是个系统工程,已实践的具体做法有:  相似文献   

3.
基于解决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但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了不同的德育思想,在德育内容上体现为道德规范与道德理性的差异、在德育知识教学的取向上表现为内生性与外生性、在德育目的上表现为权威下追求民主与民主下追求权威、在德育体系构建上表现为重“立”轻“破”与重“破”轻“立”。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德育思想仍有其现代意义,其基本精神引领我们有必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规范德育行为,并实现“宏大价值”到“生活价值”的转向,以整体德育促进个体道德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2010,(1):F0004-F0004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坚持“德育为首、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德育管理思路,构建“以年级为核心、以班级为中心”的德育管理体系,强化班主任、年级组长的责任,形成很多有传统特色的德育活动。学校将“成就班集体建设”作为班主任的第一追求,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着对“人”的曲解和德育过程中以传统的“三要素”作为德育实践的误区,从而影响着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作者认为,有必要准确地把握“以人为本”和践行其教育理念,提出了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德育环境资源为客体的德育过程“两要素”观点,以此形成完整的主客体关系的德育过程,才能真正意义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阳光之心培育阳光之人”,让德育如阳光温暖心灵,让德育如春风焕发憧憬,让德育如雨露润泽生命。用“阳光”为德育“冠名”,反映了现代德育的理想追求、目标境界和诗意情怀。全国各地有多少中小学校在探索和实施阳光德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校依据新时期德育要求及学校实际,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形成了以实施“学科渗透德育工程”为德育主渠道、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育人工程”为德育创新手段、以实施“品德评价工程”为德育绿地、以实施“社区教育二五一工程”为德育合力的德育工作四大途径,有效整合优化了我校德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河南省中学德育工作调研”数据,根据德育内容选择多维量表描述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差异,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归纳初中生德育现状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以交叉性视角验证影响因素分化初中生德育现状的作用机制。初中生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生态文明”和德育总分在不同的“家庭照料”“学校所在地”“居住地”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变量对初中生不同维度德育评分影响存在差异,而对德育总分均有显著影响。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分化机制结果显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系统交叉影响着初中生的德育现状。其中,忽略机制体现为家庭照料由父母转变为其他人,强化了居住地为农村的初中生较低的德育现状;不均等机制体现为学校所在地由城市转变为农村,降低了学校德育措施对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破旧立新”的观念变革与“以俄为师”的价值取向,共和国德育确立了以“五爱”为核心的新德育构想。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中国德育的政治化倾向愈演愈烈,至“文革”时更走向全面异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德育才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德育政治化遮蔽,逐渐实现德育观念的本体回归和德育实践的转型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蔡建俊 《中国德育》2012,(13):62-6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关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扎扎实实推进。现实中,一些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存在“高”“大”“空”现象,德育的实效不尽如人意。我校以“小”“近”“实”的德育策略为支撑,以课堂为核心,以体验为主线,不断丰富德育形式,夯实德育内容,在平实中追求卓越,使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不散、神集聚。这为促进学生良好品...  相似文献   

11.
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资源.从定义“德育日历”的内涵入手,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了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的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以清明节为例,具体设计、演绎了“德育日历”的实施过程,以传统节日文化的形式赋予了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生本德育”的实质1.“生本德育”的定义。生本德育”是指“以生为本”的现代德育观和方法论、是指以学生为教育本体的学校德育 ,“生”指学生 ,“本”为人本、本体。“生本德育”是指学校德育理念、德育思想、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均以学生为本体、为根本的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本体 ,围绕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主体精神实质特点、行为实际表现而展开和实施。它既是德育理念、又是德育实践 ,且区别于传统的“师本德育”。就大德育观而言 ,学校德育其范畴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纪律教育等。无论…  相似文献   

13.
泰州学派的“淮南三王’’都极其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并进行了广泛的道德教育实践。由于他们的思想认识与教育环境不同,所以其德育思想也有一定的差异。王艮提出了“先德行而后文艺”的教育原则,突出“良知”之教,主张有教无类,倡导以日用指点良知。王栋认为文与德有缓急之序,他反对悬空论道,强调德育的经世之功。王襞以讲学为“出”,同时突出德育的启人修道之功,并把德育视为为国家培养人才最为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生本德育是以“生本”为理念,以生命德育,生活德育.生存德育.生态德育为重要内容,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贯彻“生本德育”,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是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作者在数学实践教学中,从数学内涵的多个层面和途径实施“生本德育”的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德育网》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是目前我国第一家以德育科研为指导的德育信息集散地和沟通交流平台。《中国德育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三个代表”的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为教育行政领导德育决策服务、为德育科研的繁荣发展服务、为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服务为宗旨。《中国德育网》定位为综合性德育科研、德育工作网站,并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八五”、“九五”、“十五”课题研究的前后…  相似文献   

16.
舒艳琴 《湖北教育》2022,(6):14-15+4
<正>在“和雅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光谷二十五小主要从“和润德育、和乐课程、和趣课堂、和雅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和润德育“和润德育”旨在培养具有基本的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新时期少年。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实际,以“人人心中有集体”“人人有好习惯”“人人有乐趣”“人人有进步”为抓手,着力实施“和润德育”。  相似文献   

17.
隐性德育的磁场理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与磁场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似“无形”,实则“有形”,它们时时处处都在产生作用,它们同样有“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等效应。笔者把隐性德育的“磁场源”、“磁场域”及“磁辐射”、“磁感应”、“磁共振”称作“隐性德育源”、“隐性德育域”及“隐性辐射”、“隐性感应”、“隐性共振”,试图用磁场理论来探究隐性德育作用机理,以增强隐性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汪圣波 《教师》2011,(18):10-12
和谐德育是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传统和谐德育是指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人我和谐”“群己和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和必中节”“仇必和解”为主旨思想的道德教育体系。现代和谐德育是一种以促进主体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和谐的德育机制、德育策略为内容的道德教育体系。传统和谐德育与现代和谐德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社会背景、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的过程、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教育模式、教育的评价体系、教育社会效用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三维目标”德育评价系统之构建开原市第三中学李淑湘,张贵贺开原市第三中学在“九五”期间承担的省级科研课题是:构建城镇初中“三维目标”办学模式,即升学有实力,就业有能力,发展有潜力。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实施并构建了“三维目标”的德育评价系统,以促进德育模...  相似文献   

20.
赵华 《江苏教育》2023,(17):35-37
<正>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作为全省区域推进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的项目单位。“基于张謇‘大生’思想的‘三生德育’区域推进”项目实施以来,全区的74所中小学在创建“三生德育”特色实验学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校一品”的特色,区域德育呈现“差异性共生”的生态。一、“三生德育”的溯源张謇先生说:“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育合道德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