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在土建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一套切合地方高校的"1+4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即以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一个中心,以实践教学体系、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四个基本点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案例作出补充说明,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一种的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基于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对新形势下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基于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下以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习基地运行体系。该体系以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为导向、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毕业设计任务为载体、以校企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优质教学科研资源为支撑、以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为保障,校企协同工作、培养目标明确,通过解决工程技术难题实现校企双赢。实践表明:该体系有效地提升了企业参与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兴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企业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高校实际教育中,重专业知识学习,轻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仍在部分高校普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与缺失。本文从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入手,结合我院学生社会实践的经验,对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意义以及其开展形式做了充分的探索,希望能对丰富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培养实施方案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分年级的课程与实践培养体系,探索了分层次、有衔接的"三课堂"培养实践。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素质,在人才培养和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实施素质教育则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点。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对实施素质教育模式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相关探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和科研机制制约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素质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体制、创建创新科研平台、建立评估制度和激励政策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68):150-151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科研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等方面,对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进行探索。在立体化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4):207-209
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从办学初就强力推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以较早确立并长期坚持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普通本科高校——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和分析了以其信息学科部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转型试点,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培养路径和环节、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8.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理念是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教育模式的本土化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之法。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创新能力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指标,而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发挥CDIO理念优势来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就成了一个新课题。分析了CDIO理念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内涵以及两者的契合性,论述了CDIO理念下地方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并提出在CDIO理念下,通过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集专业授课、项目指导和创新引导于一体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批系统化、分类指导和专业融合的实践创新项目等路径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保障.高校要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实践创新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科生是我国高级文科人才的主力军,分析文科类学习的特点以及文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构成因素,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文科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索其培养规律,既是践行高校实践育人的迫切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按照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建设及创新实践活动等方面的举措。采用“四步一体”的培养模式,构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经过探索与实践,此模式在学科竞赛、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为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结合作者教学团队的科研方向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数学物理建模、仿真与光通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为研究方向,通过长期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在本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大力发展大学生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号召下,针对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现状,从"加强平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重视科技创新、突出应用特色"等方面对理科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高校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本文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结合机械设计工程创新设计的实践,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小燕  张力  卢集富 《文教资料》2014,(22):135-136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采取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等有效措施,对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业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作者所属广州某高校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进行了深层次的实践研究,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时期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创新竞赛的开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在丰富和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实践教学涉及电子、自动化、机械等多个学科,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以大连理工大学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探究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点,提出贴合实际的、可复制的机器人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建立深度广度结合、软件硬件结合、科技创业结合的"三结合"科学化教学体系,构造"实训型"集约化教学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链条,形成较完整的高校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协同创新的发展平台,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后发展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加强校内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可以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顺利实现后发展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分析目前制约着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入手,详细探讨了在素质教育视角下,高校应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出创新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地方高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构建了逐层递进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详细论述了四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及具体实施策略和方法。该体系的实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