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阐述"尊重的理念"入手引向"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并采取大量的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分析了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提出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幼儿不仅是幼儿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更是制约幼儿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尊重幼儿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脑科学和生理学的科学依据。尊重幼儿需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幼儿的天性和幼儿的思想。尊重幼儿需要树立正确的尊重观并科学把握其内涵,了解和满足幼儿的需要,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丁蕊 《中学生阅读》2007,(10):48-48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每一个社会人都有其相应的权力与责任,但每种权力和责任的基础都是被理解和尊重。尊重,就是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和责任,尊重人的个体和社会价值,尊重人在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尊重是把人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培养人的尊重意识,使每个人都懂得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尊重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和相处需要的相互关心与尊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今后社会的主导力量,培养幼儿良好的感情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部分幼儿被家长极度保护和宠爱,所以在关心与尊重他人的意识较弱,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幼儿良好情感的重要责任。可以结合大班幼儿展开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尝试培养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的良好感情,养成幼儿的良好品德,为今后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对幼儿的尊重应是一种设身处地的全面尊重,包括尊重幼儿的生命价值、安全、自我发展的主体性等基础权利,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幼儿是有着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成人的尊重。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灵性,有助于幼儿的智力、个性、社会性与心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尊重幼儿是一个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尊重幼儿实质上就是要承认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认真剖析一下这一观点,尊重幼儿的内涵也就清楚了。其一,幼儿是人,具有人格,他有受人尊重的权利。有些家长和教师经常出现一些伤害孩子人格的语言和做法,经常剥夺孩子合理的需要和正当的权利,其根源是他们没有把孩子真正作为人看待,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抑制幼儿能力的发展。其二,幼儿是发展中的人。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8.
张丽娟 《成才之路》2012,(29):75-7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这是统领纲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实施纲要的行动指南。可是在现实中老师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幼儿,很难做到时时事事都尊重。从下面的几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潜意识里尊重幼儿的意识淡漠,幼儿的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到今天,“尊重儿童”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它表现为教师的要求同教师尊重幼儿的意识之间的种种既矛盾又一致的关系。 1.要求必须伴随尊重。教师在设计、渗透或提出教育要求时,是以尊重的方式进行的,它包括尊重幼儿的历史(幼儿的经验、个性、行为习惯等)、现状和潜在可能性,促使幼儿在要求面前保持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与成人完全平等的人。你尊重学生,学生自然就愿意尊重你、接纳你,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一个人尊重别人,实际上也是尊重自己,从承认自己和别人都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出发,去理解和承认其他人有平等的生存发展的权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提出人的“尊重需求”。因此,本文在尊重幼儿个性和谐发展方面作了一些论述并为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前提,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按规律水到渠成;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保证,只有贯彻了尊重幼儿,教育可能收到最佳效果;尊重幼儿,是幼儿教育的灵魂,只有发扬了尊重幼儿,教育才可能充满生机和朝气。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始。每个孩子都有个性、感情、理想,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掌握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以便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要了解幼儿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透过幼儿的眼神、表情、举止,甚至一个微小的动作,看到幼儿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规律。只有了解了幼儿才能做到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第一、要尊重幼儿的人格。把幼儿看作是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平易近人,以诚相待。对于幼儿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教师要尊重其权利和地位,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幼儿。然而,在一些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过于苛刻,所有的活动都按“一日活动安排表”统一集体行动,使幼儿连自己的正当要求,如喝水、入厕等都不敢提出,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的教师喜欢当着幼儿的面议论幼儿身上的某些缺陷,有的教师反复数落…  相似文献   

15.
尊重幼儿,就是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把他看作一个发展中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美国幼儿教育家维娜·希尔特布兰德曾指出:“必须经过帮助幼儿自己做事,自己决定活动内容,自己选择玩具等,使幼儿感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变得更加自信,更为努力。”三四岁的幼儿,已渐渐形成了个性,有了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渴望别人的了解,因此常常好表现自己,有时竟故意与成人作对。不让他们做的事偏做,叫他向东偏向西。这时,家长们往往指责孩子“不听话,变坏了”。其实,幼儿的这种独立性要求是合理的,积极的,是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说明他们想按自己的愿望认识世界,并希望别人尊重他的意见。如果成人硬要按自己的意志左右幼儿,就是对幼儿身心的摧残。  相似文献   

16.
范新禄 《教师》2011,(15):10-10
新课程理念认为,人生而平等,学生是独特的、稚嫩的、具有独立人权的人,学生是"学做人,求发展"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和教师应该互相尊重,共同探讨、共同学习。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尊重学生呢?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现代儿童观指出,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现实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维护儿童做人的尊严,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尊重儿童意见的原则,凡是涉及儿童本人的事,必须认真听取儿童的意见,任何大人都不要自作主张。作为新教师,我带的是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常常出现各种矛盾。而我缺乏解决幼儿矛盾问题的经验,常常苦恼于幼儿的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师应当尊重幼儿,这不仅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要求。同时,要搞好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认真负责,还要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而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幼儿积极性的关键。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说一件事:有的老师在午睡值班时,支使孩子为其拿拖鞋。这似乎没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但认真想一想,这已经构成了对孩子的侮辱,“给老师拿鞋”比不得帮老师发文具一类的活儿是件光荣的事,是孩子不情愿的,但又不敢“得罪”老师。这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话语权是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不少教师对幼儿话语权的内涵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幼儿的话语权时常在教师的不经意中被剥夺了.我认为,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话语权,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刘宗元 《考试周刊》2011,(70):233-233
刘墉曾说:"施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新课程改革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管理学生时,如果能对学生做到尊重,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