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创新行为的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已经成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为顽固的“堡垒”。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但在减负实践中,也遇到一些急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这里,拟归纳为若干关系问题试作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是一种充满创新行为的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阻碍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严重影响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已经成为纵深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最为顽固的“堡垒“.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性举措,但在减负实践中,也遇到一些急待解决的认识问题.这里,拟归纳为若干关系问题试作理性的探讨. ……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时代前进的必然。教育部的“减负”号令既出,“减负”活动,举国上下,全面展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设了难得的、盼望已久的契机。 “减负”首先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契机。无可否认,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温床,孕育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毒瘤,使素  相似文献   

4.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云南省教育厅印发了《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对云南省全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作了全面、统一的部署。在“减负”实施中,笔者认识到,“减负”是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而实施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则是“减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说“减负”     
不可否认 ,“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 ,“减负”问题一提出 ,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正确认识“减负”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何为“减负” ?  所谓“减负”就是指学校教学工作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包括过重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家庭和贫困学生的过重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减负”与严格要求   1978年 ,邓小平就辩证地谈到“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 ,今后仍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但是 …  相似文献   

7.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等于降低质量要求,而是通过提高有限时问内的学习效率,努力实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 ,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实需要 ,是培养新世纪有用人才的必备条件。减负主要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免去不必要的学习任务。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能更容易、更轻松地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 ,对减负具有更深刻的意义。1 减负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营造素质教育优良环境的有效途径  过重课业负担构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进程中的重大障碍。减负是减掉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过重课业负担 ,使学生…  相似文献   

9.
减负提质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高分低能等问题而提出的一条有效途径,其含义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减负的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普教战线上的头等大事莫过于“减负”了。减去学生过重负担是21世纪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学生脱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重新拥有了自由飞翔的心灵,而这正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减负”的前景是美好的。接下来的工作是让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自由空间发展自己,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总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负”以后如何优化学生的数学作业呢?  相似文献   

12.
一、“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行为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反对死记硬背知识,反对高分低能,与应试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形成鲜明的对比。它提倡给学生多一些创新和实践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当前,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应试心理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是落实素质教育,加快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大举措。 二、实施科学“减负”,提高教育效益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了学习内容过难、课程多、辅导材料多、考试频繁等课业负担,由此而引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沉重负担。应试教育不仅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  相似文献   

13.
中央召开减负电视会议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成了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确实,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它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实践证明,“减负”既是一项战略任务,又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4.
郑晓小 《教育艺术》2000,(11):10-12
当前,如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文就“减负”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谈点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5.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减负”不但不会降低基础教育质量,而且对中小学生的心身健康成和工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需要克服旧的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的思想正确看待“减负”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的问题。“减负”要抓出成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同时,在“减负”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正确认识“减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增强五个意识。 一是竞争意识。“减负”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素质教育需要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正在培育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的一代新人,如果他们没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17.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已成为当前举国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 ,但是许多人对“减负”仍存在着模糊或片面的认识。笔者就如何克服对“减负”认识的片面性 ,正确理解“减负”问题 ,深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 ,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谈几点看法。一、“减负”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全面辩证地理解“减负” ,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减负”并不是减得让中小学生没有一点负担 ,而是减轻“过重”的负担。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是 ,中小学生厌学情绪严重。2000年2月中旬公布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  相似文献   

18.
学生负担过重已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也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因此,充分认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严重危害,深刻认识“减负”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措施把学生过重的负担真正减下来,是当务之急。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实现内涵减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毕枝荣 《陕西教育》2000,(11):35-35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减负”后提高教学效率应从何抓起呢?我认为必须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这里仅就教法问题作以阐述,以求  相似文献   

20.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一大障碍,又严重威胁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党中央决策“减负”,意义重大而深远。围绕“减负”,各地各校纷纷定计划、定措施,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亦不少,令人担忧。针对“减负”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及教育评价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应及时采取措施,更新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