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体育的人本使命——一个被忽视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什么是体育”这一体育学的元问题,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全新解读。文章提出:体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身体运动”,而人的身体运动是人作为动物存在的一种生物本能,其作用体现在人的“生存满足”、“生存改善”、“生存延续”、“生存表现”及“生存竞争”五个方面。忽略体育的人本属性,任意夸大体育的社会属性和功能,甚至将体育意识形态化是当代中国体育的一大误区。针对当今社会“身体运动不足”这一突出的问题,指出中国体育应当正本清源,回归人本属性,并将其彻底地纳人民生范畴,使其在应对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尖锐矛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人类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对宗教文化中的身体进行发掘和考证。研究认为,宗教文化内含清晰的身体线索:宗教崇拜中的身体偶像经历了从自然灵魂崇拜阶段身体的缺位,向图腾灵物崇拜阶段的身体隐现,再到祖先崇拜阶段的身体显现的演进。宗教仪式曾经对体育活动占据全面的主导地位。体育的世俗化倾向和近代宗教对体育的适应性促进促成了附属于宗教仪式的竞技体育向独立竞技体育的迈进。宗教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现代体育有“类宗教”回归甚至发展成新的崇拜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早期领主或贵族以土地封赏骑士,为骑士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骑士精神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其最初带有明显的军事特征,讲究“忠诚”“勇敢”;当基督教掌控权力后,其又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讲究“荣誉”“牺牲”“怜悯”;当军事技术变革后,骑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日渐衰弱,转向注重自身文化修养,谦恭和绅士风度被注入其精神内涵。基督教以禁欲主义作为压制体育发展的教义基础,将人的“灵魂”与“躯体”割裂,利用神权打击各类体育活动,致使古希腊罗马奥林匹克竞技传统至此中断。骑士阶层由于其在当时社会结构中的特殊性,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古典奥林匹克精神文化。骑士教育,是身体教育的存续,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也可看到“骑士七技”的影子。骑士比武大赛,是展示骑士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承人类体育竞技文明的重要载体。总之,骑士精神的特征与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高度契合,现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的发展依然需要注入与彰显骑士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化学的通用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元素及其学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实践作用、理论价值及特殊的人文学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具有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展示国家良好形象、建立文化自信等多维度价值。而身体性、文明性、融通性的理念,让“一带一路”和体育人文交流成为尊重文明差异与倡导共同繁荣、超越文明隔阂与建立共同价值、消弭文明冲突和实现平等竞争的良好平台。“一带一路”以互惠互鉴为核心,体育文化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体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来看,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主体构件,而体育交流则是其中极具活力的元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精神分析入手,借助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三重结构”,试图解析尼尔森的心理冲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满足内心本能的渴望,引领尼尔森追求片刻的欢愉与放松。但由于“超我”的压制,完全被本能驱使忘却资产阶级的责任得不到允许,到最后回归到文明的屋子里,从“本我”的状态下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精神分析入手,借助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三重结构”,试图解析尼尔森的心理冲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满足内心本能的渴望,引领尼尔森追求片刻的欢愉与放松。但由于“超我”的压制,完全被本能驱使忘却资产阶级的责任得不到允许,到最后回归到文明的屋子里,从“本我”的状态下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民族体育文化何去何从?通过对裕固族体育的考察,发现面对现代时尚体育的影响,裕固族人主动进行文化系泊、文化选择,自信地进行传统发明等文化再生产,实现传统文化延续,引发以顶杠子为主体的民族体育“克里奥化”,使裕固族体育实现再地方化。认为,民族体育的“克里奥化”是身体文化交流借鉴中的技术模仿与选择后的身体惯习延续并存,自觉弘扬地方性文化的过程。“克里奥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尊、自立、自强的路径,是丰富人类文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体育"本体论(二)——体育概念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体育概念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实现“促进健康”、“为政治经济服务”等功能。它忽略了体育运动的执行主体———人本身,而是把人当成物,把人体的运动当成工具,完成某种目的,这是“见物不见人”。虽然体育的概念是时代的产物,客观上刺激了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但在今天它只能使体育物化、异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演越烈。体育三元论即把体育分成竞技运动、身体锻炼、身体教育三部分,从本质上说是功能论。体育概念应该反映体育的本质,所以功能论不能长期在位,而应该明确体育的本体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9.
以竞技体育中的身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来研究竞技体育这一特定场域下特有的身体社会化现象,其目的就在于揭示出在竞技体育中身体是如何被社会所改造的。研究着重从现代竞技体育中的规则体系、标准体系和量化体系三大体系入手,分析了竞技体育中身体被规则体系不断的规训与改造,这不但是社会身体伦理观念在竞技体育中的映射,同时也是身体不断被社会理性化的最终结果;竞技体育的标准体系是人类身体平等竞赛的客观保证,同时也是社会平等化的重要体现;在竞技体育量化体系下身体不断地被工业社会所标度,最终异化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肉体机器。表明竞技体育只不过是众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区域联结网络,而身体就是那个最为显著的联结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体育的社会化,而且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0.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体育智慧,提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自然体育概念:“自然体育”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为终极依据、以“守自然之道,顺自然而动”为方法论原则、以“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的体育观或体育形态。“自然体育”的方法论包括:运动负荷“自然”、运动动作“自然”、运动时机“自然”、运动心理“自然”等内容。“自然体育”概念的提出,能够充实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多元化的体育社会提供一种本土化的体育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1.
摘要:以卢梭自爱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剖析卢梭自爱观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探讨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目的:从卢梭自爱观的内涵入手,探究其对卢梭体育观的影响,并以此为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人自然发展要求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自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是人类最纯洁、最简单、最本能的情感,具有纯洁性、内在性、派生性、善性,人类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完善是自爱的集中体现,而体育是人类自我保存的重要手段;2)我国学校体育应当从自爱出发,按照卢梭提出的“顺应天性”和“回归自然”的原则,实现身体养护自然化、体育课程体验化、体育竞赛去功利化和课外体育活动个性化,以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为研究卢梭体育思想寻求新的切入点,为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年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影响十分深远广泛的名言,在思想上应受到经由陈独秀、蔡锷等人传至中国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日本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但这句中文名言应是毛泽东首先使用而流传于世的。青年毛泽东在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时深入批判了中国传统身体美丑观和身体动静观,从一个独特视角提出了强体健身、文武并重的新民见解。从现代体育观的维度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改造国民性,寻求新的救国之道增加了独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国家规训和强化国民身体,以达到自身治理和对外需要的一种手段,人们通过休闲体育的平台,找到了国家规训与个体欲求的结合点。不同阶层对休闲体育空间的占领,形成了身体的区隔,我们的社会目标在于缩小区隔,使人人都能享受休闲体育带来的健康、快乐和幸福。当代青年对身体的自主意识,使其更开放、更主动地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运动形式,身体在休闲体育的基本追求是“娱乐”。而老年人的身体已进入衰退期,身体在休闲运动中的夙愿是“健康”,并且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使身体获得一种超脱,达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体育人文精神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人文精神是主动地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以“和平、友谊、自由、民主”等为文化精神,具体体现当代体育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们从重视体育中人的价值和作用,分析现代体育发展中的误区,即金牌至上和不择手段地追求功利;通过新世纪对体育人文精神的重新认识,提倡追求健康的身体,走出体育误区,立足“以人为本”,弘扬“人文奥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与演绎等研究方法,对生态体育的自然与社会属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归纳自然属性中的回归与尊重自然、注重个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规律;总结社会属性中多方位的平衡与和谐,明确生态体育过程中的责任与意识,进而确定了生态体育的涵义。指出生态体育是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追寻体育自然、社会与其自身的本源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指标之一。从生态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角度,对体育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作用和“体育生态危机”与“体育生态革命”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体育生态文明观的确立是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先导,而体育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树立生态哲学的世界观,以生态伦理学理论为方法、生态道德为途径,加大体育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促进体育自然生态建设和体育绿色技术建设,通过政府行为和社会的全面参与。  相似文献   

18.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现代体育,必须先了解它所代言的文化。通过CiteSpace分析我国学者对美国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文著的引用,发现关注热点在于“竞技体育”、“奥林匹克运动”、“偏离行为”、“越轨行为”、“身体暴力”、“足球运动”、“运动员”和“全球化”等方面。笔者通过通读专研美国体育社会学家科克利所著的12个版本的《体育社会学》教材以及同科克利教授的交流,围绕我国学者所关心的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热点议题,分析科克利对美国文化背景下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批判,以期提供现代体育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有一个讲文明道德、讲团结友谊的历史传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法国的顾拜旦,为奥林匹克运动制定的宗旨是团结、友谊、进步、和平。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目的就在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着重强调了体育教育必须注意文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