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水资源考察团于今年考察了河西走廊的黑河、石羊河流域的干旱状况和生态环境,并对解决该地区水资源问题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所谓水文就是指自然中关于水的各种不同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对应的运动规律。了解水文是一个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工作,水文资料的充分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当前我国的水资源还面临着相对严峻的使用形势,尤其是在西北等地区,水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为了实现好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能够可持续循环的使用好水资源,满足水文研究方面的种种要求,详细真实的水文资料必不可少。本文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了水文对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有效分析的研究了新时期的水文监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212,自引:0,他引:2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文章引入虚拟水的概念,将水资源管理分为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内部结构性管理和社会化管理四个层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社会化管理与水资源恢复重建的关系;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为例,初步计算了2000年西北各省(区)虚拟水消费量,表明虚拟水是不可忽视的水资源形式;探讨了虚拟水战略的政策含义,提出了实施虚拟水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西南岩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促进西南岩溶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作为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主要方法,构建了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了层次结构,通过频率统计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选取了24个西南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并进行了简要说明;对权重的确定、评价矩阵的建立和运算模型的选取等模糊综合评判重要环节进行了阐述。采用2005年观测资料,对贵州普定后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制约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各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下游〉中游〉上游。评价结果较直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到了前人研究成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辽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分布猿最分析,提出了辽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沛城闸站降水量、蒸发量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沛城闸站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在统计了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沛城闸站降水量、蒸发量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于该地区抗旱防汛、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丹江口上游水资源状况是影响可调水量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丹江口上游水资源及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应用指标法、回归法、灰色法对上游地区2000、2020水平年水资源消耗量作了预测,并据此分析了丹江口入库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丹江口,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水资源、入库水量、预测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呼和浩特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 ,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呼和浩特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问题 ,因此 ,水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是呼和浩特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为此 ,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观点认真解决水资源问题。1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呼和浩特市已建了一批蓄、引、扬等各类水利枢纽工程 ,…  相似文献   

10.
正西北高寒冰雪,自古以来就堪称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荒漠遍布。西北地区是中国很多河流的发源地,西北也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中国科学院寒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锦奎认为:"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水资源及其配置对区域发展有着控制性的作用。水资源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工产业的占有比例,甚至城市规模的大小等。"在他的眼中,监测对气候异常敏感的寒旱区水资源变化数据,可以获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西北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巍  张雷 《资源科学》2005,27(3):26-32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分析西北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除矿产资源外,西北区其他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仅占全国均值水平的1/3左右,组合结构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西北区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人地压力较50年代初增长了3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西北区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2.
刘海燕  方创琳  蔺雪芹 《资源科学》2008,30(11):1667-1676
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风电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目前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正在规划和筹备,风电行业也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已建和在建的风电场23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40.09×104kW,预计到2010年末西北地区风电站总数将达到43座,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828.83×104kW,到2020年有望达到3 2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约占16%左右),约占全国预计装机容量的30%。西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该地区风电大规模开发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风能资源开发态势和风电开发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找出了西北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西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与大规模并网及非并网风电发展目标,以此为指导,规划布局了66个风电场址。根据规划风电场址整合出2个国家级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北疆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甘肃酒泉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两个风电产业基地构成了我国西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并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针对西北地区风能开发和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分析表明: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有限的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尽管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是水的利用效率较低,节水潜力大。当前西北地区人均社会用水量868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34立方米,2002年西北地区万元GDP用水量高达1433立方米,全国为537立方米。这与该地区以农为主,农业高耗水、低产出的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农田灌溉节水是关键。只有通过大力提倡节水、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适当增加新的水源,该地区的水资源才有可能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天山开都河流域积雪、径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燕芸  陈亚宁  张齐飞  卞薇 《资源科学》2018,40(9):1855-1865
本文分析了开都河流域源流区积雪变化与气象要素及径流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象-积雪-径流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2000—2016年间积雪覆盖率呈微弱上升趋势(0.1%/10a),其中,最大积雪覆盖率增加速率约为0.33%/a,而最小积雪覆盖率则呈减小趋势(-0.017%/a);在年内表现为春、夏季节积雪面积减少,而秋、冬两季增加;在过去的45年间(1972—2016年),融雪期在春季提前了约10.35天,而秋季延迟了约7.56天;温度对春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而降水则对冬季积雪变化影响较大。河川径流与径流峰值均呈增加趋势,年径流增幅约2.26亿m3/10a,其中夏季径流对气温(ε =1.41)和降水(ε =0.5)变化敏感,而春季对积雪面积的变化响应敏感(ε =0.59)。开都河流域山区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径流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胡渊 《现代情报》2011,31(10):64-67
文章首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义、特点进行阐释,对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进行描述。取样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对其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在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上对西北地区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影响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因素,为提高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吉辉  李健  唐燕 《资源科学》2012,34(8):1546-1555
水资源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4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地区水资源与人口、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我国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时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GDP的匹配关系处于波动均衡状态,而与土地面积之间处于极不匹配状态;水资源配置与GDP、人口、土地面积分别表现为比较匹配、不匹配和极不匹配关系,且不匹配程度有缓慢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按照空间维度分析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七大地区,并以2009年为例,计算了各地区水资源一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借此阐释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协调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调节水资源分布和配置的失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澳水资源管理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和中国都面临水资源管理的巨大挑战,本文比较了中澳两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异同点.主要结论是:①除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外,中澳两国的水资源状况基本类似,两国的年均降雨量比较接近,降雨和径流都具较高的时空变异性;农用灌溉是主要的水利用方式,占年抽取水量的70%;两国都过度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已经导致环境退化;②两国在管理制度和举措中却存在很大差别,相对而言,澳大利亚水管理体制简单可行,其通过伙伴关系建立的流域管理局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中国有一个复杂的水管理系统,以自上而下的体系设置和跨部门协调为主;在灌溉水管理和流域管理中,澳大利亚已经把重点放在系统化的方法上,应用工程、技术、经济和体制方面的综合措施,相比之下,中国尽管制定了一些经济和体制方面的改革规划,但更重视工程和技术措施.这种水资源管理重点的差异,影响了两国在未来几年内水资源研究的重点,澳大利亚研究优先为政策和管理,而中国则重视技术开发和工程建设;③中国可以从澳大利亚的经验中受益的是系统化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包括:用系统化的思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流域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以及加强科研和政策管理间的联系;两国也面临着一些共同挑战,包括气候变化、提高水的生产效率的同时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理解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绿洲化是干旱区绿洲时空演变的外在表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绿洲农业与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河西走廊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灌溉农业区。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河西走廊在社会进步、交通条件、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文章在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水量确定绿洲规模,并将20%—30%的水资源作为生态用水。建议在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绿洲质量、控制绿洲规模;适当建立低耗水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和环沙漠边缘的雨养防沙体系;加强荒漠植被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尽量减少对荒漠植被的干扰,以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屏障的安全稳定和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发展态势十分严峻。切实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的科技支撑体系,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建议尽快制定21世纪中国水资源安全保障国家规划;加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科技基础平台与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重大水问题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水利工程的科学论证;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开展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实施黄淮海区域节水试验示范区建设计划,推动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最高,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曾母盆地和礼乐盆地次之,西北巴拉望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较低,南沙海槽盆地和南薇东盆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