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相关问题:广播产业经营会弱化喉舌功能吗?广播将会论为“公共游戏机”和“门诊部”吗?广播已到了“年老体衰”“发挥余热”时期了吗?市县两台合并,广播为何“并没了”?请看作者阐述———  相似文献   

2.
安徽电视台《超级新闻场》栏目于2010年12月10日播出了一段有关“学校天花板掉落,校方负责人反说雷人话语”的视频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很多媒体纷纷转载,持续发酵.引起众多媒体炒作的主要因素是视频报道凸显的以下答问:“有没有学生受伤?” “没有!” “可我们得知有多名学生受伤,这是怎么回事?” “你把学生喊来啊!”“为什么教室里的天花板会掉下来?”“你说天上为什么会掉下陨石?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你给我解释解释!”于是乎,“陨石哥”“地震哥”在网络上热传,甚至有人戏称当事人的答语是2010年岁末最雷人的语言,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给学校声誉带来了很大伤害.  相似文献   

3.
2016年可谓“网红元年”,关于“网红”的热点新闻从年头一直红到了年尾.动辄上亿元的估值或收购,“网红”们的吸金能力让人感叹.直播的兴起,也让“网红”风行一时.这一年,都火了哪些“网红”?哪些人会成为“网红”?“网红”经济会是个泡沫吗?(新华社,2016年12月27日) 关于“网红”以及“网红经济”的未来,老早就有人发出疑问:“网红”还能“红”多久?“网红经济”还能走多远?而罗辑思维和著名网红刚酱的“分手”,更是引发人们对“网红经济”是否可行的直接质疑.  相似文献   

4.
只要宣传主管部门一强调“把关”,一些媒体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紧螺丝”,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把关”是否就意味着捆住大家的手脚?是否就意味着扼制了大家的创新追求?是否就意味着无所作为?这些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对“把关”产生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即使“把关”,也会是盲目的而不是自觉的、被动的而不是能动的。最终,使我们的新闻宣传效果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5.
“雨雪”、“老鼠”、“展览”、“演讲”——这几个词该怎么读?一般人都会很自然地把头一个字的声调读得像阳平。这就是普通话语流音变中“两个上声音节连读,前一个音节变读阳平”的规则。但是,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上声字碰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有的人会把词(或词组)中前面几个字都读成阳平。也有的人会把其中的某个字读成“半上”(上声的前半部分),哪种读法对呢?怎么读才好呢?一般人不注意这个,可广播电视播音员就应该讲究规范。我们知道,语言是以词作为最小基本单位的,  相似文献   

6.
杨胜云 《声屏世界》2000,(11):25-26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网络的出现为新闻媒体带来了“海阔”“天高”般的发展空间,一时间各路传媒纷纷抢滩互联网,“第二战场”的开辟蕴育着一场深刻的传播变革。对于广播来说,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因特网是否会成为未来广播的基本模式,传统广播会被取而代之吗?广播与因特网能否和平共处?谁也难  相似文献   

7.
意象传播的魅力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艺术作品何以具有永恒的魅力。 为什么说一百个人看《红楼梦》,会有一百个林妹妹?一千个人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会传颂千古,成为挚热情爱的象征?为什么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至今读来仍会涌现出一种伟大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8.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9.
集团的隐患     
每期五年规划都会有一个热门话题。“九五”规划时说的是“造大船”,“十五”规划直接就是“组建集团”了。如今,“大船”有了,“组建集团”方兴未艾,“十一五”规划又在倒计时,将会有个什么样的热门话题呢?是不是应当说说“生产精品”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再论出版企业的双重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社成为企业或企业型的组织后,是否会变成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品生产者?出版社会不会变得只顾经济效益,“唯利是图”,从而损害党和政府提出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的奋斗目标呢?  相似文献   

11.
不少同行抱怨:上稿难!何因?“不适应性”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的体会是:加紧学习,掌握多种采访报道手段,成为新闻报道的“多面手”。主要是,必须做到“三会”。会摄影。会摄影并不是指会“按按快门”。1993年,我靠一架 DF 相  相似文献   

12.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13.
去年年底,一家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女经济犯与“美男计”》的文章,文章开头这样写道:1990年春夏之交。南中国的广东。新闻媒介接连披露爆炸新闻……看到“南中国”之词,心里很不是滋味。当然,“南中国”比“中国南部”显得“气派”、“简练”、“时髦”。然而,“南中国”之说,我们的读者能接受吗?我们的人民能答应吗?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把“中国南部”写成了“南中国”吗,何必说得这样严重。可你是否想过,这样乱造词句,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结果也将出现诸如“东中国”、“西中国”、“东北中国”、  相似文献   

14.
读音札记     
在播音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拉丁字母的读音问题,例如:①“X光”,是按英文字母的读音读“eks光”还是按汉语拼音字母读法读“xi”?②“阿Q”,读“阿kju:”,还是读“阿qiu”?③“贝多芬的A大调奏鸣曲”, “A”读“ei”还是读“a”?④“X 8126型万能工具铣床”的“X”,读“ekx”,还是读“xi”?⑤“WD-1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的“WD”,读“‘d(?)blju di:”,还是读“wa dε(de)”,还是读“wan dian”?  相似文献   

15.
《语言理据研究》王艾录、司富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干葡萄酒”是不是干的葡萄酒?“马路”最初是供马走的路吗?如果说,“牛刀”是杀牛用的刀,那么“马刀”是杀马用的刀吗?“米黄”是像小米那样的黄色,那么“牛黄”是像牛那样的黄色吗?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是专业人员,可能也会  相似文献   

16.
兼具“魔鬼”、“小人物”和“商人”于一身的阿里汉,在中国队会有多大作为?人们希望,阿里汉不仅和希丁克“形似”,而且“神似”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5,(2):46-47
去年和一朋友聊起“驴经”,他问我去过广东哪些村落?我便大笑起来:“老兄,有没有搞错?处在中国经济改革浪尖上的广东,恐怕连祖宗的坟墓都找不着了,还会有古村落?”,朋友没好气地回答我,“你的偏见只能代表你的无知!”  相似文献   

18.
无为     
佚名 《档案管理》2006,(6):84-84
无为被撤了职,心情很不好。无为把无住拖住直唠叨。“我唯上司之命是从,又从不为难下属,为何上下都说我不称职?”无住淡然问:“你办事的原则是什么?”“无为。”“错!无为一颤,道:“难道圣人说的话错了吗?”无住道“错的不是圣人的话,而是你!无为怒道“我按照真理去做,难道也会有错误?”无住道“憨山禅师曾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居十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无为顺口接道“又过了十年,他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那么他第一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里见到的山水,哪个才是真实的呢?”无住问。无为默然。无住说“执著于真理,就会落入教…  相似文献   

19.
在记者采访中,我们不难听到这样的发问:“哎,你当时想什么?”“哎,你有何感想?”几乎成了发问“模式”。采访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而记者的发问绝不应是“千人一腔”。如果见了谁都是“想”呀、“感想”呀那句老话,不但自己抓不住“活鱼”,而且被采访者会反感的。中国女排获四连冠时,有记者问郎平:拿下四连冠你是怎么想的?郎平说,  相似文献   

20.
不少新闻界老前悲辈都告诫年轻的记者:不要光跑机关,光跑会场,应该多下基层,到第一线去抓新鲜的“活鱼”。这个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因为记者仅仅靠在机关和会场抄第二手、第三手的材料,是很难写出好新闻的。但这样说来,是不是会议采访就不重要了?或者说记者最好少跑会或不跑会了呢?我认为这同样是偏颇的。会议往往是各种信息和观点的集散地,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员齐聚一起,应该是一处新闻的“富矿”,就看你是“泡”会还是“跑”会了。这里“泡”的含义是指就会论会,整天泡在里面拔不出来,只拿会议材料写稿,从一个会“泡”到另一个会,没时间下基层。而“跑”的含义是也去开会,但却是身在会而又能跳出会,在会上只拣有用的材料搜集,找到线索,再很快跑出来,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