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差异。方法:采用自我效能综合量表,对江苏省5所高中学校的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1)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2)复读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高于应届生;(3)应届生中,男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复读生中,男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低于女生,城市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低于农村学生;(4)理想目标越高的高三学生,其自我效能感也越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调查财经类大专新生入学一个月后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状况,提供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筛选标准与入学适应指导。得出结论:(1)财经类大专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良好,与国内常模不存在差异,财经类大专新生在强迫症状上检出率最高;(2)性别差异明显,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3)大专新生更多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女生在不成熟型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4)大专新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相关,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1036名小学生、5011名初中生、1915名职业高中学生和8608名普通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在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关系,结果发现:山西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且几乎各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均居于正常范围。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中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学段差异,且在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维度上,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普通高中学生,普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初中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的差异非常显著,且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在心理不平衡维度上,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强迫、抑郁、情绪不稳定维度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敌对、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4.
杨萌  雷雯 《学周刊C版》2010,(2):205-206
本课题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专门测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通过对某中学372名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三学生中有43.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高三学生从总均分上看具有轻度的心理问题.按均分高低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强迫和适应不良;(3)除抑郁外,应届生的各因子均分部大于复读生.但两者在各因子上均无显著差异.据此比较高三应届生与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的现状,探讨在毕业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广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措施、促进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在城市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MHI-60)对393名流动儿童进行综合分析,并与481名本地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1)广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总体检出率为49.9%,以情绪不平衡均分最高;(2)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总分、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得分均高于常住学生;(3)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男生的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与心理不平衡得分显著高于女生;(4)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初三年级学生的强迫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由此可见,广西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应加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处于青春期的轻度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青春期轻度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两类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比较,男生间差异显著,女生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年级的智障学生间差异显著;(4)智障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女生明显。本文分析了造成青春期轻度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为特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学习方法”与“学业压力”两个问卷对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本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三学习。结果表明:高三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实验班优于平行班;在学习态度和习惯维度上,女生优于男生,文科生高于理科生,农村学生优于乡镇和城市学生。在学习压力上,平行班学生感受到的压力高于实验班,男生的自我发展压力高于女生,理科生的挫折压力高于文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量表法收集数据,探讨初中生自我接纳、应对方式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攻击性与自我接纳、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2)男生在积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学生在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初一学生在消极应对分量表、身体攻击难度及其全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学生;(3)初中生的自我接纳和积极应对方式对攻击性有显著的预测效果;(4)应对方式在初中生自我接纳和攻击性之间起着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九年级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应对策略,本文以九年级学生为被试,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经研究发现,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46.54%,10个因子排名前3位的是焦虑、情绪不稳定和学习压力,男生和女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总平均分和各因子平均分上并无显著差异.可以看出,九年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情绪不稳定和学习压力是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同龄高中生进行比较分析.方法:主要采用MHT问卷,选取郑州市三所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作为被试.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焦虑的检出率最高;MHT总分,对人焦虑和恐怖倾向分项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孤独倾向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学习焦虑和孤独倾向上中职生显著高于高中生.结论: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差异;中职生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大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对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纠正消极应对方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有实际指导意义。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年级大学生面对应激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显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性别、民族和年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400名师范院校学生为被试,使用大学生精神信仰、应对方式和SCL-90问卷。得出以下结论:(1)师范生的心理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在性别、年级、城乡上存在显著差异;精神信仰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城乡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精神信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精神信仰在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关系中起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1所中学2471名学生的调查,对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进行多水平分析结果表明:(1)在个体层面,学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学生的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水平越高,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2)在团体层面,学校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的跨层影响作用,学校心理水平越高,其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高中生应对方式的特征,为培养其积极应对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755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高中生与全国常模相比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上均差异显著;(2)高中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城乡等差异,但文、理科学生在消极应对维度上存在差异,文科的均分高于理科;(3)高中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上存在年级差异。结论 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加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解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本研究使用《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调查了1942名中职学生,发现:(1)总体而言,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认知、情感、人际、公正、节制、超越等六大维度发展状况良好;(2)在15项积极心理品质中,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品质为爱、心灵触动和信念希望,发展最差的三项品质为真诚、创造力和领导力;(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中职学生在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4)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总体而言,除公正维度外,在积极心理品质的五个维度上,中职学生得分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男生在公正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5)与全国高中生比较而言,除节制维度中职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全国高中生外,在认知、情感、人际、公正和超越维度,中职学生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高中生;除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品质差异不显著外,中职学生与全国高中生在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信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应激源特点及常用应对方式,从而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应激源及应对方式问卷对某信息类高校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前程压力是信息类高校大学生面临的最大的心理应激源;大学生在前程压力、学习压力、社交人际压力、自主独立压力上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学生压力最大;大学生在应激状态下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幻想、自责、合理化、退避。高应激组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得出结论:信息类高校要指导大学生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顺利度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测验法,对河北省4―6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6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2)4―6年级聋生使用最多的应付方式是解决问题、求助。(3)4―6年级聋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应付方式有显著相关。表现在自我意识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与退避呈负相关。(4)自我意识各因子对应付方式各因子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在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敏感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通过从认知改变、积极应对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提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初一至初三年级197名问题学生和136名普通学生为对象,对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除初三学生外一般比普通学生低,这与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初三显著降低有关;(2)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不存在显著的年级或年龄差异,而普通学生的自我概念表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和年龄效应;(3)问题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所带来的应激与其自我概念的发展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而问题学生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显著高于普通学生;(4)问题学生的自我概念可以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提示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是影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1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45、-0.21、-0.48、0.78);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8和0.78,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14和0.35);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9,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2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