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刑法哲学,也称为刑法法理学,它是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刑法学理论背后所蕴藏的法理的学科。刑法哲学是刑法学的基础,它与刑法学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犯罪的本质作为犯罪论的基础,决定了何种行为为犯罪行为,是否应当追究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等,这直接关系到刑罚论中具体的刑罚设置。文章将力图站在刑法哲学的高度上,深入分析犯罪的本质问题,阐述法益侵害说在界定犯罪本质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第二十三章 罪刑各论概述 本章重点掌握的问题 一、罪刑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刑法由总则规范和分则规范两部分构成。总则规范设定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一般原则和各种具有共性的制度,分则规范规定各类各种具体犯罪的构成及其刑罚。总则规范对分则规范的设定与运用起指导与制约作用,分则规范对总则规范具有体现和丰富的作用。刑法学以刑法规定的犯罪与刑事责任、刑罚为研究对象,其中总论研究刑法  相似文献   

3.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阐述分析了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目的,提出了罪刑法定主义、罪刑相适应原则等关于刑法原则的思想、犯罪的标准和刑罚适用原则思想及犯罪预防思想,作为现代刑法启蒙思想对当今世界各国刑法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切萨雷.贝卡里亚是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他所提出的罪刑法定、罪刑相称、刑罚人道主义原则成为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他所主张的客观主义的犯罪论、双重预防的刑罚目的观和实现刑罚有效的刑罚及时性、公开性、确定性原则以及他所倡导的死刑废除论对后世刑法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贝卡里亚的刑法思想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以“需要”为内容的人性观上的。而这种需要人性观的外在表现就是“趋利避害”。而贝卡里亚从这种需要人性观出发,论证了犯罪和刑罚,建立了贯穿《论犯罪与刑罚》的功利主义刑法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逐级分块 逐块掌握《刑法学》从教材总体编排上 ,分刑法总论、刑法各论两大部分 ,分别讲述了刑法总则和分则的条文内容。总则讲的是刑法的概念、犯罪及刑罚的基本理论 ,分则部分是十大类具体犯罪的罪名罪状认定及处刑的具体分析。在此两大块的基础上细分出各小块 ,一块一块内容进行学习。以总论部分为例。学习时可以把教材总论部分划分为刑法、犯罪、刑罚三大块。刑法一块内容较少 ,不必再细分了 ,重点掌握关于刑法的概念、性质、刑法的解释、刑法体系、刑法的三大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这些问题学懂了 ,关于刑法这…  相似文献   

7.
李斯特刑法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刑法思想有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社会学派、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分野。刑法学者一般认为李斯特是刑事社会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主张包括自然和社会二元的犯罪原因论,重视刑事政策;坚持客观主义的犯罪构成理论;在刑罚论上坚持目的刑主义,在刑罚的适用上坚持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主观主义。  相似文献   

8.
一、刑法学及其体系 刑法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部门,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杨毅 《湖北电大学刊》1992,(2):35-37,31
重点概念1.刑法学——就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与刑罚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刑法学是以犯罪为中心展开的理论体系:犯罪被认为是整个刑法学的基石.也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重心;罪刑关系被认为是刑法学的“主轴”,犯罪在罪刑关系中处于基础的、主导的地位,刑罚是犯罪的后果,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体系在当代已陷于“危机”:犯罪概念的实质内涵迄今不能有效确定.意味着整个刑法学建立在“沙滩”之上;罪刑关系也难以担当整个刑法学的理论框架,无法统摄与支撑整个理论体系内容:犯罪在罪刑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也被动摇,刑罚的主导性凸显。刑罚(或刑罚权)才是刑法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中心。“犯罪中心论”体系应当向“刑罚中心论”体系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一、犯罪的应受刑罚惩罚性的含义“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有严重危害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为 ,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具有刑罚当罚性。”[1] (P 75) 上述关于犯罪的“三特征说”即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已成为犯罪特征的通说 ,笔者对此也无异议。但如何理解犯罪的三特征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如何理解应受刑罚惩罚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在犯罪三特征中的地位 ,笔者认为通说中的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刑法学》[1] (P .79- 80 ) 、《刑法》[2 ]…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学 刑法效力范围 刑法的溯及力 犯罪 犯罪客体 同类客体 直接客体 一般客体 简单客体 复杂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危害行为 作为 不作为 刑事责任 危害结果 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犯罪过失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意外事件 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犯罪既遂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预备 共同犯罪 主犯 从犯 教唆犯 继续犯 想象竟合犯 连续犯 牵连犯 吸收犯 惯犯 刑罚 刑罚裁量 数罪 数罪并罚 刑法执行 …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刑法》对“档案犯罪”的规制存在时效滞后、范围过窄、刑罚单一等诸多局限,未能很好适应新形势下预防和惩戒“档案犯罪”的现实需要。当前,进一步完善和重构“档案犯罪”刑法规制的可能途径是,修改“档案犯罪”构成要件;增设“档案犯罪”罪名;完善刑罚配置。  相似文献   

16.
王静 《现代教育》2005,(11):47-48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刑法是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下面结合《刑法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总结一下《刑法》总论的知识点,帮助考生迅速掌握《刑法》的知识框架。以便在今后的《刑法》学习中事半功倍,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7.
在反恐的刑法方面,首先要理清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然后,理清反恐的刑法困境:"越反越恐"的负面影响;现代刑罚观念对恐怖主义犯罪人教育、矫正的忽略;近年来"敌人刑法"理论在恐怖主义犯罪上适用的矛盾等。再次,探寻反恐的刑法出路:在准确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定义前提下,发挥刑法解释论的作用,不必频繁修改刑法;在现代刑罚观念上对恐怖主义犯罪人的处遇注重教育、矫正的作用;注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法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8.
贝卡里亚之《论犯罪与刑罚》的全文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贝卡里亚从人性出发,尊重人类的感情。从而他质疑封建刑法对人类基本感情的蔑视,认为刑法在重视人类理性基础上,对人类基本感情的尊重,是刑法可行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对贪污贿赂犯罪在刑罚设置方面存在着一些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内容相脱节的情况,这势必影响到国际社会以及我国国内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实际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我国同意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契机,以此为新的视角审视我国刑法规定,达到完善我国有关贪污贿赂犯罪刑罚体系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死刑被称为最残酷、最无慈悲的“司法杀人”,也是最古老的刑罚之一,自诞生于阶级社会以来,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法宝”。死刑是我国刑罚中的一个重要刑种,也是国际刑法关注的焦点。“近代刑法之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最早对死刑的残酷性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也由此引发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