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导技术的产生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在低温下测定汞的导电性能时,首次发现当温度降至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超导性。现已发现,许多金属和化合物都可成为超导体。物体从正常状态过渡到超导状态是一种相变,发生相变时的温度称为超导体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当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超导性就被破坏了。物体的超导现象从发现至今已有80余年,但超导作为一门新技术,真正考虑其应用则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例如,先后出现了超导电磁悬浮实验车及超导电子学器件——磁强计和红外探测器,等等。在1…  相似文献   

2.
<正>超导电性是指许多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发现,掀起了全球高温超导研究的热潮,中科  相似文献   

3.
正超导电性是荷兰科学家Onnes在1911年发现的,它是指某些材料在其临界温度以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现象,相应的材料称为超导体。如果超导体临界温度在常压下高于传统理论认为的"麦克米兰极限"(40K),则称为高温超导体。超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其研究历史上,已经有10人获得了5次诺贝尔奖。目前,超  相似文献   

4.
正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纳斯和他的助手费利姆用液氦冷却汞,当温度下降到4.2K(﹣268.95℃)时,发现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性。自此,超导电性研究在物理学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超导相关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颁出了5次(这里未计入201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该大奖的一部分工作与二维超导直接相关),相继有10人获此殊荣。新型超导材料的探索和发现,不但具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5.
Superconductivity is a peculiar quantum phenomenon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pairing of conduction electrons, followed by phase coherent condensation. Since the discovery by K. Onnes in 1911, superconductivity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physics for an entire century, and still attracts people’s great interest. One of the intriguing issues is how  相似文献   

6.
1911年4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昂尼斯首次意外地发现了超导现象:将水银冷却到绝对零度时,其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发现铝、锡等金属与合金与水银有类似的特性——在低温下电阻为零,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191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科学家们纷纷探索超导的应用,但早期应用均遭失败。  相似文献   

7.
黄海位于中国东部和朝鲜半岛之间.是东亚人为排放汞金属的潜在受体。在2010年7月份,海巡船检查黄海期间,我们测量了大气气溶胶中单质汞、总汞、反应活性汞和水中溶解气态汞。  相似文献   

8.
环保热词     
《百科知识》2013,(1):30
纯汞纯汞有毒,其化合物和盐的毒性多数非常高,人在口服、吸入或接触后可以导致大脑和肝脏损伤,故而今天的温度计大多数使用酒精取代汞,但因含汞温度计精确度高,一些医用温度计仍在使用汞。在标准气压和温度下,纯汞很容易氧化而产生氧化汞,氧化汞容易形成小颗粒从而加大它的表面面积。虽然纯汞比其化合物的毒性低,但它依然是一种很危险的污染物,因为它在生物体内会形成有机化合物。有机汞有机汞化合物是一类化合物,其结构通式是R-Hg-X,R为有机基团,常为烷基(甲基或乙基)、芳基或烷氧基。  相似文献   

9.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翁尼斯在实验中发现,当把水银放到零下269℃低温环境中,它的电阻会突然减少为零。而产生的感应电流持续一年多也没有衰减。后来,科学家把具有这种超导电性的物体,叫做超导体。研究发现,铅、锡、铌等近20种金属和几千种化合物,在低温条件下都会成为超导体。  相似文献   

10.
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兼有常导磁悬浮列车和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它的悬挂高度高达50mm,对路基和轨道平顺度的要求比常导磁悬浮列车低得多,便于大面积推广;可以静止悬浮;悬浮和导向不需要主动控制,车体较常导磁悬浮列车轻得多,结构大为简化,操作和维修十分简便,耗能极少。与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相比,只需要液氮(77K)冷却,其价格是液氦(4.2K)的1/50,制冷系统的重量和成本低得多。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这些优点使它在足够经费的支持下,10年左右就可以逐步走向产业化。2000年12月,我国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辆…  相似文献   

11.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3,(19):10-12
海克·卡末林·昂内斯是荷兰物理学家。1908年7月10日,他和同事们在实验室中将氦气凝结成了液体,首次实现了氦的液化。在这项研究中,昂内斯发现,当温度降至4.2K(约零下269℃)以下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开始,他以为这是水银的特殊现象,但后来发现锡、铅也有这种现象。昂内斯意识到,在非常低的温度下,某些物质的分子热运动会接近消失,  相似文献   

12.
杨波 《世界发明》1998,(2):19-21
在接近绝对零度时,一些金属变成零电阻。现在,由于有了能在“相当高”的温度下电阻将为零的陶瓷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应用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提出的,阐述了相同电路中,通过某一段导体的电流与该导体两端成正比,与该导体电阻成反比的观点,随着电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能够适用于金属导电以及电解液导电、纯电阻电路等,加强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能够有效的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路中的大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1911年,人们发现了有些导体在低温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这种现象有奇特的性质:零电阻,反磁性,和量子隧道效应。但在此后长达七十五年的时间内,所有已发现的超导体都是在极低的温度(23 K)下才显示这种超导现象,因此它们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家才在较高的温度(液氮温度77 K)下发现了一些材料的超导现象,这些材料通称为高温超导体。高温超导体发现后,它的很多性质陆续被充分展示出来,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5.
论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汞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非炭吸附剂脱汞研究,包括钙基吸附剂,蛭石吸附剂,金属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等。炭基吸附剂特别是活性炭纤维、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吸附汞的理论研究及影响汞的吸附的各种因素并汇总列表,认为国内公开研究的报道还处在实验阶段,对于汞排放的控制和实际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迫切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童德军  荀波 《科教文汇》2014,(3):109-111
论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汞控制技术研究现状,非炭吸附剂脱汞研究,包括钙基吸附剂,蛭石吸附剂,金属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等。炭基吸附剂特别是活性炭纤维、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吸附汞的理论研究及影响汞的吸附的各种因素并汇总列表,认为国内公开研究的报道还处在实验阶段,对于汞排放的控制和实际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迫切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燃煤烟气成分对于低温等离子体氧化元素汞的影响,可以通过分析交流高压放电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强化模拟烟气中的Hg0氧化进行模拟研究。基于此,本文针对低温等离子体强化燃煤烟气Hg~0氧化的试验装置以及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并从低温等离子体的输入能量以及气相汞形态分布与质量平衡等角度,来探索低温等离子体强化燃煤烟气Hg~0氧化的气氛影响及特性。  相似文献   

18.
张弘 《百科知识》2013,(1):27-30
汞的前世今生汞俗称水银,化学符号"Hg",原子序数80,原子量200.59,比重高达13.9,熔点-38.9℃,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人类几千年前就认识和使用汞了。1908年,德国著名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在埃及尼罗河西岸的公元前17~前16世纪的古埃及墓葬中发现了一管陪葬用的水银。这是人类用汞的最早记录。我国研究人员曾经对秦始皇陵园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地球化学测试,发现在秦始皇陵封土中心1.2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汞含量为陵墓外其他地方汞含量的8倍,说明在秦始皇陵地下有大量汞。  相似文献   

19.
银色的水     
水银,又叫汞,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一种金属。今天,我们更是经常可以遇到它。在温度计、气压计和量血压的血压计内,都有银光闪闪的汞在活动着。正是借助于这一点汞,我们才能观测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不同种类原油炼制的石脑油中所含金属汞的脱除问题,对可能有脱除效果的几种材料进行了脱汞效果试验,并对脱汞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