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潘弘毓 《中国教师》2009,(Z2):190-190
<正>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实践,将这些能力内化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堂教学要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学会将创新思维融入到语文知识体系中。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成为当前许多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有利于在课堂中高效讲解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引导学生们激发自身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们在接触语文时学会自主思考,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凸显学生们在课堂中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通过努力,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教师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45):11-12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乡镇从小学信息技术存在设备薄弱、家长不重视、学生摸不着头脑的情况,乡镇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生存情况特别困难。然而,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平民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等观念都可以在乡镇小学信息教育中进行试验和探讨。本文探讨以陶行知教育思想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与玩同进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互助学习,最后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及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因此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出发,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情境的基本形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爱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开展了好几个年头,从一开始在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到目前,已经有相当大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已经从一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课或者兴趣课。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信息技术这一新课程的发展是飞速的,成绩是巨大的。但如何为一、二年级学生开好、上好信息技术课,使他们真正学以致用,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值得教学工作者的深思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美术教师不仅要成为美术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者,让学生大开眼界,还要借助信息技术,做学生美术学习的伙伴,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创作和在合作中展开探索。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网络空间,开展多元化美术学习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8.
曹雅娜 《天津教育》2023,(30):186-188
<正>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扬学生个性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明确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加强对这一课程的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学习语文;二、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课中运用信息技术;三、制作精美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0.
何云 《教师》2023,(15):60-62
互联网时代为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创新突破的机会,微课便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因此,文章研究了“互联网+”时代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文章作者通过分析基于微课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从而提出教师应从营造学习氛围出发,创设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境;利用微课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借助微课将课程内容科学分块,实现教学演示的深化、细化;借助微课带领学生进行阶段课程总结,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并完成查漏补缺,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成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浙江省启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如何引导、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是第一课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以“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整体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归纳并掌握信息的基本特征,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全局角度思考、探寻教与学的匹配点.当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认知被激活,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自然就能准确地把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为扫除实践操作障碍,教师应诱发学生的多元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探寻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  相似文献   

13.
段艳华 《学周刊C版》2011,(11):125-125
现在是信息社会的时代.因此.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在的家长还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学生的眼里信息技术是他们休闲娱乐的一门课程.对于学习其技术与知识显得轻描淡写。对于这样一种现状.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该如何面对.又该如何去引导甚至传授技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应有的技术和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吴华川  罗文 《考试周刊》2009,(12):176-176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并广泛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建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符合农村小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由表及里、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让他们在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学生需要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党的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的技术价值观,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他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的核心素养和生存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教学越来越被重视。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变被动灌输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有高昂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逐渐培养起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7.
李玲  王应席 《大学教育》2023,(20):124-126
针对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地方性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课程组通过自制线上资源、结合教学智慧工具,构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的小组教学比拼与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策略探究。课前引导学生基于教师自制的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和教学设计;课中基于教学智慧工具进行多种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从而强化知识储备,并通过文献分享、比拼直播和师生点评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最佳教学策略;课后将PPT和直播视频上传至课程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旨在提高学生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的能力,为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场信息化的革命,教育则是首当其冲。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迫在眉睫。现代的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为了把他们打造成为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和素材,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既是学科教改深化的必然抉择,也是信息技术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这一新兴学科教学越来越被重视。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变被动灌输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有高昂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可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科学习之中,逐渐培养起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开展对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要正确理清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网络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基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运用网络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