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潘金莲与苔丝是两位悲剧女性,两人都具有反抗精神,虽然所处时代、国度、背景不同,但她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产物,都是各自时代的牺牲品,同时她们也是各自时代旧秩序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2.
纵观安娜和繁漪的一生,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同,但造成她们性格悲剧的原因却是极其相似的。安娜和繁漪的悲剧都是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她们的反抗,有着深刻的反封建意义,同时说明个人主义的反抗道路走不通,是不会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与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安娜是中西方文化不同时期的社会、妇女问题的反映,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她们同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同样以自己的形式反抗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而且都没有意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自身的他者地位。在反映父权社会的剧作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近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往往是由其附属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胡玉音与赫丝特·白兰都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她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反抗外在的政治话语权力.她们敢于追求爱情和人生的自由,具有高贵的人格魅力.孩子是她们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5.
一、悲剧根源: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 安娜·卡列尼娜和周蘩漪是两个不幸的异国姐妹。一个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另一个出自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上、下两卷的巨著,而《雷雨》则是一部四幕话剧。它们都是以爱情为主线,叙说美丽动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两部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封建男性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争取妇女的爱情自由、平等摇旗呐喊。 安娜和蘩漪二人是貌美、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然而她们与丈夫结合却  相似文献   

6.
蘩漪与安娜作为两部世界名著中的主人翁,都是以悲剧为结局。她们的悲剧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她们的悲剧都是社会的悲剧;二、她们的悲剧都是从不幸的婚姻开始的;三、她们的悲剧都是将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能使之实现幸福的人身上造成的;四、她们的悲剧都是与自身思想上的不成熟性分不开的。不同之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反抗的过程中,蘩漪比安娜更积极、更彻底,方式更极端;二、她们的悲剧又各具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悲剧根源: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安娜·卡列尼娜和周蘩漪是两个不幸的异国姐妹。一个出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另一个出自中国作家曹禹的话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上、下两卷的巨著,而《雷雨》则是一部四幕话剧。它们都是以爱情为主线,叙说美丽动人女子的悲剧爱情故事。两部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封建男性婚姻观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争取妇女的爱惜自由、平等摇旗呐喊。安娜和蘩漪二人是貌美、感情丰富的年轻少妇。然而她们与丈夫结合却从未体验到纯真、甜蜜的爱情,而是被囚禁在…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朱丽叶分别是中国小说《红楼梦》和英国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爱情作为人的感性存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必然要受到以理性为主要取向的文化的制约。尽管东西文化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它们在对爱情这种人类行为产生制约的作用上是一致的。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差异,使得朱、黛对爱情表达的意志取向不同,对理性文化反抗意识不同,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但由于她们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物,都以感性存在对抗文化意识,都追求生命精神的永恒取向,因而又表现出很多的相似点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秀拉》和《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两部文学作品中的"玫瑰"秀拉和艾米莉的对比,展现出女性敢于挑战周遭的约束和世俗寻求自我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两位主人公与当地的社区相互依存的状况:一方面她们坚持自我,勇于反抗世俗和传统,另一方面,她们又为社区所束缚和容忍。她们追求自我的精神引领新一代女性不断斗争。  相似文献   

10.
《觉醒》和《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艾德娜和安娜的悲剧成因有不少异同之处。分析比较了她俩对爱情和婚姻生活的心态和行为,以探讨她们悲剧成因的异同点。对她们的比教给现代女性以较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失乐园》与《西游记》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文学名著,虽然产生的时间与国度不同,但是由于作者都想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主人公的特征展现出自身内心的反叛意识,所以让这两位不同的主人公显示出了相似的一幕。文章着重指出了这两位主人公反叛权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老舍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婚姻观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老舍形成了既保守又叛逆的婚姻观。这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经历上,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本文以其两部代表作品《离婚》和《四世同堂》为例解析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13.
《家庭的幸福》和《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先后创作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在内容表现方面,从前者对庄园生活的赞美抒情到后者更多的无情揭露;结构上从前者的一线贯穿到后者采用双线发展;在心理描写上则后者比前者更为出色和丰富,由此看出托尔斯泰在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到沃勒笔下的弗兰西斯卡两位女性追求爱情的不同结局中 ,可看到千百年来女性寻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15.
种种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使中国现代作家笔下出现大量的叛逆女性形象。文章从作家文本比较、归纳出叛逆女性形象类型模式,并对男女作家视角下的叛逆女性形象作研究分析,试图探讨其差异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安娜·卡列尼娜》和《米德尔马契》分别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之手。两部小说在结构、心理描写和女性意识上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双线结构,前者是隐秘的内部联系,后者是内外双重联系;心理描写上前者注重展现人物的心灵辩证过程,后者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挖掘人物的心理状态;两部小说都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超前性。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尤三姐,《简·爱》中的简·爱,《玩偶之家》中的娜拉,这三位反抗姐妹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这三个人物形象,揭示她们鲜明的反抗精神和夺目的性格魅力,会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鲁迅小说中启蒙知识分子(包括作者自己)形象,揭示了"五四"前后初具启蒙意识的知识者从反抗、挣扎到沉沦以致死亡的悲惨命运;同时结合鲁迅精神发展所经历的悖论情境,力图把握附着在主人公身上的作者的心路历程;挖掘出鲁迅反抗绝望终至虚妄的痛苦的深层原因;分析该类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范小青小说作品的解读,对小说中文化老人图谱进行展开描述,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行动等角度并联系他们特定的处境揭示这类人物本身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