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文贫困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衡量贫困时提出一个概念,人文贫困的核心是权利贫困和知识贫困。云南"直过民族"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最贫困、最弱势、最特殊的族群,不仅收入贫困,而且权利贫困、人力贫困及知识贫困。"直过民族"正是由于人文贫困,目前整族仍然处于贫困的状态,要使其摆脱贫困就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其基本权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基础教育,才能进一步提高"直过民族"人文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经济学的"贫困循环"理论和"反贫困"理论运用到教育领域,通过对高校学生"贫困循环"现象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贫困循环"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反贫困策略,有助于高校学生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循环,实现反贫困。  相似文献   

4.
"贫困定向"招生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全面培养"贫困定向"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贫困定向"学生的经济资助需求、人文关怀需求、发展需求三个方面阐述资助育人工作和"贫困定向"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实际工作对"贫困定向"学生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要承担着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使命,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在学生贫困观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却处于"缺位"状态,对学生的贫困观"不作为",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的贫困观仍处于"常识"水平,消极贫困观占据着学生的思维。可见,校园贫困观教育的"归位",是学生人文主义贫困观的形成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贫困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刚开始针对物质上的扶贫,在物质扶贫卓有成效的同时,贫困大学生在精神上也存在贫困表现,主要存在思想意识上、心理活动上、道德修养上"缺钙",那么如何"补钙"呢?就要在解剖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归因上,创新精神扶贫新路径;优化周边环境,正确认知精神贫困问题;采取"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的脱贫方式;做好"成人"和"成才"的扶志教育,彻底改变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困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贫困",客观地存在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灵之中.文章在分析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心理援助"的思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会对贫困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两方面。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渗透积极思想,增强贫困生自我调适能力,鼓励贫困生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9.
"环京津贫困带"与首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关系着首都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关系着首都的生态环境,关系着一线劳动者的提供,关系着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将"环京津贫困带"变为首都的"人力资源储备带"十分必要.打造环京津人力资源储备带需要充分发挥首都职业教育优势才能实现双赢.首先,建立"环京津贫困带"跨区域教育补偿机制;其次,开展职业教育扶贫,针对"环京津贫困带",采取特殊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政策;再次,以继续教育培训为切入点,对"环京津贫困带"劳动力开展分层继续教育;最后,打造"环京津贫困带"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发挥首都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要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的观点,从"为什么要关注贫困儿童""原因分析""如何关注贫困儿童""广泛呼吁,凝聚社会力量"四个方面阐释了关注农村贫困儿童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明是劳动的积累和积累的劳动,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人们开创新的历史的既得力量。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社会个体的价值寓于个体自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历史的实现方式在于人们对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取决于其是否融入创造历史的群众运动中去。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是人类历史走向进步的重要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得以延续与发展的社会基因。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与创造积淀成历史的现实与现实的历史,人类历史的演进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创造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法和语料库手段研究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编写特点。以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和加工层次理论为基础,结合二语习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美国和德国两套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结果显示: 由于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以及目标群体的英语水平不同,两套教材在语言点所占比重以及词汇和语法的处理方式上均有差异。尽管如此,它们都提倡要将词汇与语法的学习融入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中,在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及练习方式上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因素,重视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大清律中例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形式和“有例不用律”的明确规定,使得清例的法律地位大大提高、律的法律地位大为降低。律例合编一度协调了律例矛盾,例对于律的补充、修改、废止作用也曾适应了统治的需要。但是,由于例多为一人一事而设,为贪官污吏徇私枉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导致吏治腐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意境美是舞蹈中的灵魂和精髓,也是舞蹈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作品中的意境应该是描绘生活景象和表达思想感情而形成的统一融合的艺术境界,它在舞蹈作品中表现为寄托着人们思想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创作思想,"情"与"景"、"意"与"境"的完美统一使精神内涵将外在的动作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构建了舞蹈作品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职工、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联系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专跨越式大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前提和北景下,只有改革目前科层制度的管理方式,充分塑造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和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涵、特征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社会两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的对话与理解,以实现观念和规范的生成、迁移、内化与外化,从而不断实现境界提升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具有平等性、情感性、理解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为心理调适功能、潜力开发功能和人格塑造功能,社会功能主要有传承发展功能、疏导协调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辩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展开于主体间以消除争议、谋求共识为目的的言语交往行为,辩论或论辩在近年来逐渐进入了逻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立足当前的辩论实践与相关研究成果,从非形式逻辑的角度对辩论的实质、结构与规则作了初步的分析,既考察了辩论与论证的关系、辩论的形式及其理想化模式,又分析了辩论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展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真诚、礼貌、可理解和问答对等为主要内容的辩论规则。  相似文献   

18.
人既是教育管理的主体 ,又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人在教育管理中的这种特殊的双重地位 ,决定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和主客体关系问题成为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 ,把握和处理好教育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实践与认识关系、依存与制约关系及对立与统一关系 ,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效能 ,使教育管理更好地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在引进现代先进的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时,只注重物质设备、管理形式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而忽视管理者思想观念和素质的现代化,不仅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且会葬送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因此,在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必须更新管理者的观念,重新定位,转变角色,树立现代管理和服务意识,极大地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从领导上和组织上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市场经济顺利运行.本文针对我国传统行政管理存在的弊端和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根据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市场法则,从角色、产品、服务三个方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行政管理和服务意识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以对象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诞生为前提,以内在的精神活动即思想为前提,劳动是外在化和客观化了的思想。思想本身就是劳动,是决定其他劳动的劳动,人是一种思想着的动物。哲学是思想的最高的、最彻底的和最纯粹的形态,思想规定了人的特殊存在方式,而哲学则规定了思想的存在方式。哲学活动的目标是要超越一切确定性、有限性而走向终极,追溯终极原因和认定终极意义,这决定了劳动的范围和劳动的目的。哲学还要反思自身和自我批判,其所具有的内在否定性,人因而能够突破种种限制而超越既定世界,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未来和理想天地。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最高"解释",这种解释塑造了改造世界的主体——人,奠定了人的内在世界,人内在的观念内涵决定了人外在地对世界的改造。文化世界是根据观念建立起来的,因观念的变化而提升和变化,哲学便是改变观念的活动,是改变个体心灵的活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哲学的力量是本源性的力量,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所思由其所派生。人的力量和意志来自于内在的思想,来自于内在的哲学认识和哲学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