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54):147-148
现如今,小学生成为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加强博物馆对小学生的教育成为国际共识。革命战争纪念馆是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对树立小学生爱国主义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说明了加强革命战争纪念馆对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并以"九·一八"历史纪念馆为例,说明纪念馆对于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陈列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文章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一方面积极主张抗日和民主,督促国民党政府改变对内、外政策;同时也积极做过一些有益于救亡的具体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放弃东北的深层原因探析雷家君张学良是民国史上东北最显赫的人物,因“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①而“功垂干古”。史学界对张学良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是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于张学良在“九·一八”...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 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 也是中国人民打响14 年抗日战争第一枪。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为全国抗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6.
李玫 《上海教育》2011,(13):64-64
(参观“侵华日军暴行”部分) 师:同学们请看地图,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东北三省,随后发动了对上海的进攻。大批工商企业被轰炸,公交设施被破坏。民房、学校、文化机构被毁。这里展示的是商务印书馆被毁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8.
抗联!抗联!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民大长民族志气的名称,这是一个让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的名称。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从此,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躏了东北人民14年。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正式用武力推行“大陆政策”的开端,即田中奏折提出的“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然而这一称霸世界的狂妄计划,一开始就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抗日战争前夕天津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法宝之一。它的酝酿、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阶段,正如周恩来所说的,“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了。许多爱国志士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不朽贡献,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宋庆龄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一、创建民权保障同盟保护一切爱国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要求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日。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了《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组成“下层统一战线”。国民党内部也发生分化,部分爱国官兵主动停止内战,还击日寇。可是国民  相似文献   

11.
以蒋介石集团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是维护中国四大家族根本利益的政权。这个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从“九·一八”到“八·一三”,发生了由不抵抗到被迫抗战的变化。本文把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以便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的规律性。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5月《塘沽协定》。这一阶段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指导下,其对外政策是采取亲英美、反苏和对日不抵抗的政策,对内是集中军事主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在田中内阁时期,早于1927年6月下旬及8月13日,先后召开两次  相似文献   

12.
路世传 《考试周刊》2010,(25):143-144
“九·一八”事变之后,面对民族危机,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思想。“体育救国”思想是盛行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主要思想,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3.
罪恶的“包身工”制度三十年初,在破碎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残暴、腐败、无能的蒋家王朝,革命人民惨遭屠杀,广大劳苦大众更加贫困不堪。这时日本帝国主义迫不及待地要一口吞并中国,于一九三一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于一九三二年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于一九三三年占领了整个热河,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伴随着军事侵略,外国资本象狂潮般侵入我国工业、农业各个方面,控制了我国的经济命脉。华北的铁路、  相似文献   

14.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华北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  相似文献   

16.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70周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勿忘‘九·一八’”,告诫我们: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把不忘“九·一八”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警惕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推行其经济政策,首先着手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通过在我国东北发行货币、投击倒把、垄断汇兑及金融资本输出等种种手段,扰乱东北金融市场,破坏东北的金融秩序,欲挤垮东北的金融体系以取而代之。到“九·一八”事变前,尽管这一目的没能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确使东北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我年幼时,腐败的北洋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密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各地纷纷抵制日货。从那时起,爱国主义思想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了我国的东三省,我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两次赴京向政府请愿  相似文献   

19.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上海发动的一次战争冲突。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