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让每一个个体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学会生存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却忽视甚至遗忘了这一使命。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理念长期缺失。但是,数学教育是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的活动,理应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并感悟自己的生命,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课程中成长"。学生有自己的数学课程,可以建构数学课程,通过建构数学课程促进自己更好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课程中成长"是生命成长的基本需求、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数学教学的本质追求,实现的策略是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活动、探究数学规律、运用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二十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笔者逐渐感受到,数学教学作为一项具有建构生命意义、提高生命质量的活动,理应承担起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激扬自己的生命、丰富自己的生命意义、让生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诗意地栖居"的重要责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数学教学正发生着悄然无声而又积极本质的变化.然而,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课堂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很多学生惧怕数学学习,老师教的痛苦.从这些问题中我意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数学建构活动来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和理解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探究和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觉数学是抽象的、陌生的、无实际意义的,从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这样,教学就把数学学习融入到学生生命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习潜能,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真正在“活”字上做文章,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高中数学活动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灵魂,具有活动性、数学化、内隐性等系列特质.教学中,要将数学活动导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引领学生展开经验性数学活动、探究性数学活动和反思性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复演人类的生命实践历程,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95):80-81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交往互动中实现的,没有互动,教育活动就不会发生。德国的交往教学论流派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活动,而且是教学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双方相互倾听和言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人生的意义、价值的过程。自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实施以来,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对比数学实验课堂,发现数学实验课堂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它真正发挥了师生互动的作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陈美江 《考试周刊》2012,(85):71-72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在教学中,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人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下面我就如何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数学活动是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成果和解决数学问题,实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在阐释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活动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在新课导入、概念教学、探究过程、练习等中恰当、合理地引入数学活动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拟题活动一改以往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自己出题、自己解答。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了学生的解题兴趣;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意义化;培养了学生数学能力。借助数学日记这一教学的最佳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课堂中学习的数学概念;帮助教师了解教学素材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延伸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以学生动手"做数学"代替教师"说数学",就会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什么是"做数学"呢?简单地说,"做数学"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或是几个伙伴的)探索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童心数学”主张从儿童立场出发,让数学教学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让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数学精神和数学文化的滋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教学时应注意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意义的生成,达到对儿童生命成长的关注,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探索问题环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发现定理”,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变式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体验,也叫体会。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现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体验"是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它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去研究、思索。一、基于体验——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是数学的根,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因此,生活中的种种体验往往是孩子理  相似文献   

17.
林仁振 《考试周刊》2013,(81):74-7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变化、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说明: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数学教学活动将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提供现实的、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使孩子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在自主探索、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文章首先阐述了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意义,然后提出了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包括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学习过程,不断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数学学习看成自己的事,数学也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著名数学教育家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