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义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从准备阶段、词源学阶段发展到结构主义阶段和现代多元化阶段。近几十年来比较有影响的语义学模式有:普通语义学、沃尔夫语义学、语义分类学、逻辑—数理语义学、解释语义学、生成语义学、格语法和齐夫语法。影响较大的四种当代语义学理论是:并置理论、结构主义学、语义成分分析和语义场理论。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语义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1.用“并置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语义学的并置理论指出:某些词与另一些词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相关的(或然的)”语义联系。例如,night这个词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经常…  相似文献   

2.
谈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子 《科教文汇》2008,(27):238-238
韩礼德是伦敦学派著名的语言学家,他是弗斯的学生并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学术思想。他曾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并将其发展为系统语法,然后在系统语法中增加了功能部分,即,系统功能语法。他曾指出语言有3种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韩礼德的语言学理论有着与乔姆斯基不同的发展道路,他侧重语用方面。促进了语言学理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语义学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论工具在历史上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同时语义学的科学性内在地要求语义的语境基础的建立和巩固。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霍根所提出的语境语义学实现了狭隘的微观语义分析向系统整体语义分析的转变。在语境论的视阈中,意义与语境具有本质的关联,意义并非直接等同于真值的确定性,而是具有了动态和语用的特征。语境语义学作为霍根语言分析思想的理论基础,在语言模糊性问题的考察与研究中得到了深化和扩展;同时霍根在自然主义纲领的基础上捍卫了语境语义学的本体论地位,并且在将实在论立场与语境语义学结合的过程中强烈地突出了意义的文化社会结构特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境语义学分析视域的拓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罗先群 《科教文汇》2008,(30):244-244
针对动词而言的“及物性”历来是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研究重点。后者利用认知语义学关于事件的理论。从“能量传递”和“状态改变”角度探求其语法特征。英汉分属分析性、综合性语言派别,当从认知角度分析动词及物性问题时,两者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达米特认为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 ,以促使一个“研究纲领”的产生。他的反实在论哲学以其意义理论分歧或语义学模型分歧为出发点 ,借助现代逻辑的手段 ,试图用直觉主义逻辑来奠定其反实在论哲学的逻辑基础 ,并尝试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 ,以解决不同意义理论之间的争论问题。因此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反实在论。这种反实在论的研究不仅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语言描述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 ,而且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丁颖 《科教文汇》2008,(36):122-122
语义学和语用学,作为语言系统的两个不同领域,有他们各自不同的研究重点和互补的地方,从意义来讲尤其如此。对于语义学和语用学二者的界限问题,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此文主要介绍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定义语义学和语用学,并且试图突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来改进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德国语义学诞生、发展和趋向转变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德国语义学的历史演进秉承了德国古典哲学传统尤其是康德哲学的思想精髓,从继承和批判的两个维度开启了向现代语义学迈进的崭新路径。在此过程中,语义学家们在新兴的精确性科学如数学和几何学发展的影响下,主张通过采用清晰而完善的逻辑语形构造,以保证语义理解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时,心理学方法也开始和语义学的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心理和意向语义分析的早期传统。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标志的德国现代语义理论兴起之前,它从哲学、心理学和语言科学等各个学科当中吸取营养、开辟阵地,为现代语义学的兴起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中所蕴含的心理意向分析和语境阐释等合理性思维成为了当代科学语义学建设的理论先驱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Gary B.Palmer)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发展和丰富了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即波尔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并将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通过语言产生联想反映在头脑中的图像。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探讨了意象理论在词汇理解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词汇意象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科教文汇》2009,(3):254-254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帕尔默(Gary B.Palmer)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发展和丰富了语言与文化研究中的三大传统,即波尔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会话民俗学,并将它们与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关于意象的理论。意象是通过语言产生联想反映在头脑中的图像。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探讨了意象理论在词汇理解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正>他超出了他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①——阿尔贝·加缪荒谬,是阿尔贝·加缪作品中最重要的概念。也因其对荒谬最全面、最深刻的揭示,其作品被称为"荒谬哲学"。最能体现加缪思想的著作,莫过于他的随笔集《西西弗斯的神话》。这本书并不厚重,而《西西弗斯的神话》又是全书中篇幅最短的,不到3000字。加缪对西西弗斯的故事作出了形象的解说——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因为得罪众神而被惩罚:他必须将一块沉重的巨石推  相似文献   

11.
杨娟 《科教文汇》2008,(25):254-254
指称论认为语言和现实直接相关,把一个词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的行为就是意义,表征论则认为在语言和现实之间还有一个层面一心理表征层面。指称论和表征论是语义学研究的两条思路,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重点关注2009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若干前沿热点问题。在2009年发表的研究成果中,较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对语旨行为的界定、维特根斯坦是否是反实在论者之争、语义规范主义之争、格兰仕伯格的语义学和“真”的相对性、非指示性语境论,以及罗宾·杰申的专名理论。  相似文献   

13.
陈蓉蓉 《科教文汇》2008,(33):158-158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语义学角度,讨论英语句法歧义,对引起句法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歧义研究对语言的理解、写作、翻译都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尽管弗雷格反对把名称的涵义和句子的思想与表象混为一谈,但是在表象、客观事物与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认为最可靠的还是表象。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尔式的“在场形而上学”原则。罗素把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能否被我们感知作为判定这个名称是专名还是摹状词的标准,甚至把它看做是决定一个名称的意义的标准,充分表明他以摹状词理论为核心的意义学说的经验主义本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说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实际上是把“我的思想的界限”看做世界的界限,这表明他的哲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我论”。逻辑经验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命题意义的标准,归根到底还是把感觉经验作为意义的标准,这充分表明逻辑经验主义及其“可证实性”意义标准的表象主义、唯我论和“在场形而上学”本质。  相似文献   

15.
戴维森纲领下的真理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分析语言的意义.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作为从真理角度探讨意义问题的范例,引起了哲学界高度重视,也招致猛烈抨击.本文主要围绕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考察了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之间、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形式语义进路和以斯特劳森为代表的语用进路之间所展开的两场争论,分析了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争论双方做了批评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16.
语义场理论是现代语义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同一类型的语义场在不同的语言中反映着不同的世界图景,但从思维的共同性来看,语义又具有普遍性。本文从语义的普遍性和民族性出发,初步探讨俄汉语中上下义语义场的异同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追踪研究了2007年-2008年国外语言哲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在2007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二维论之争、韦斯坦的指称论、语境论和语义的最低纲领论、关于布兰顿语言哲学的争论、意义的自然主义和含糊性问题。在2008年,值得关注的问题则涉及指称论、成真条件最大论、语义学、语境论以及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学多角度探析计算机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运用语言学两个分支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中的相关理论于计算机英语词汇教学中,探索了计算机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身体部位在人际交流的时候扮演着重要角色,与身体部位相关的习语表达被当作一种修辞手段来揭露说话者的蕴意。文中将借鉴Leech的7种意义分类理论和语义学里的指称理论,就这些与身体部位相关的习语进行修辞意义和语义学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语境分析方法是当代分析哲学运动的基本诉求之一。这一导源于弗雷格的方法论原则,随着“在分析哲学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哲学的兴趣逐渐从句法学转移到语义学,进而转移到语用学”,[1]它基于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意义更为突显。然而,由其而致的“语境”观念,原本可以作为理论基点,对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中诸多问题进行重新的求解,但由于语境原则,即便弗雷格也没有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自己的理论建构中,从而未能发挥其独特的方法论功能。更为甚者,长期以来,由于多数的分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都对语境分析方法漠然视之,在很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