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角度?这里谈点粗浅体会。1985年8月我调到奎屯垦区一二八团场后,了解到团场一中课余武术队在新疆武坛很有名气,就前去采访。武术队教师告诉我,前几年新疆日报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都来采访过,稿件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发表。我问他采访了哪些内容,他说全是武术训练和取得的成绩。我当时  相似文献   

2.
近闻中国第一届艾滋病防治大会11月13日在北京召开,不禁使找回想起采访“艾滋病村”的经历。 一条重要线索 那是200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我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采访,医院宣传干事高翔告诉我这样一件事。1997年,一位来该院进修的医生告诉他的老师、传染病专家桂希恩教授,近年来在他的老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久居农场,年近半百的老通讯员,与记者一起集体采访还是头一次。虽然只有短短几天时间,但我已从他们的工作态度、采访作风等方面学到了许多东西。那是在北疆铁路铺轨通车到乌苏的前夕,我因工作调动,有幸偕同新华社新疆分社申尊敬、樊英利、夏力·哈尔(哈萨克族),新疆日报社石坚、马驰野和新疆图片社王英杰等6名记者,驱车到沙湾,奎屯、乌苏等地采访。这些记者大都是30岁上下的年轻人,他们的一些作品,我曾多次在报刊上读到过,对我来说,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然而,由于水平之悬殊和年龄之差异,说实话,刚刚见面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到新疆“七一”棉纺厂去采访了三次,报道新疆少数民族纺织工人的成长。这三次采访,使我对怎样拍好照片,得到一点启发。照片是在新疆“七一”棉纺厂的整经车间拍摄的。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对于怎样充分反映所要报道的主题这个问题,我心里是没有底的。在车间里,我发现一个女工在一台机床上接纱头,动作敏快而又熟练,我就跑过去迅速地摄下了这个姿式(图一)。拍摄完以后,我联想到诗人对“巧织女”所描写的形象,感到刚才拍下的女工操作姿态是自然动人的。但是,有些同志看了底片之后,却认为这张照片上女工操作的动  相似文献   

5.
在一些同事看来,我算是勤奋的。可是这两年先后和一些广东新闻同行打交道,发现自己实实在在是够懒惰的。 去年春天,我参加全国省报记者三峡采访团赴湖北宜昌等地采访。其中有《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若干位“广东佬”。说心里话,参加那样的采访团,题材又是中央新闻单位记者反反复复写过的三峡工程,我一开始就想的是出去转一圈、散散心,连到资料室查阅一下有关三峡及三峡工程剪报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 到湖北以后,当我了解到三峡移民并无往新疆动迁的计划,便彻底松弛下来,一心游览长江两岸风光了。后来,我们每到一处,活动的组织者请来  相似文献   

6.
《古城喀什数千名维吾尔族妇女更新观念,揭开面纱走上街头经商》(刊1986年11月16日《新疆日报》一版),被评为自治区第二届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全国第八届好新闻三等奖。《新疆新闻界》的编辑同志鼓励我总结一下自已的经验教训,现把采访经过和认识谈一下,请同志们指正。维吾尔族妇女经商这个线索,是我的一位同行朋友提供的。我一接触到这个题目,就感到它很新鲜,觉得值得一写。但是究竟怎样写,却又心中无数。为了弄清楚维吾尔族妇女经商的来龙去脉及其  相似文献   

7.
我是高淳县回乡知识青年。一九八一年三月,我被调到县广播站,一边工作,一边为省、市报纸和电台写稿。我在工作中体会到,报道农村改革不象报道好人好事那样顺手,它会遇到各种阻力。通讯员要敢于坚持真理,要宣传党的政策,要为群众说话。我采访赵木匠集资兴办加工厂的新闻,就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那是一九八二年六月的事,我下乡采访,了解到我县丹湖乡花南大队木匠赵仲瑞和女婿合伙,办起了全县第一个私人电锯厂。消息一传开,震动了十里八乡,农民奔走相告,喜形于色。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典型,值得报道。当天我兴冲冲地赶到赵仲瑞的家,向他说明了来意。谁知他头摇得象货郎鼓,苦  相似文献   

8.
面对艾滋     
蒋力 《传媒》2003,(1):16-17
我觉得艾滋是可怕的,但艾滋离我很远。 我觉得艾滋是陌生的,因为艾滋离我很远。 迄今为止,我认识的人中,出现了暴发户、贪污犯、诈骗犯、甚至锒铛入狱者和意外死亡者,但尚无一例艾滋病患者。 从知道艾滋这个概念到现在,大约也有十多年的光景了。我现在对艾滋的了解,大约并不比十年前更多。我认为对艾滋有一个基本的  相似文献   

9.
张红霞 《新闻知识》2001,(10):27-28
两年多时间,我对这个艾滋病家庭的采访,一直处于欲报不能的状态。尤其是一个小镇上居然有38个甚至更多潜在的艾滋病当地简称为“艾滋”感染者,一旦见诸报端,不仅骇人听闻,还容易引起别的麻烦。我曾经四易其稿,在报社领导的一再斟酌下,只报道了专家免费治疗的事。揣着这样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危的题材不能报道,我苦恼又无可奈何,同时又为这些艾滋病感染者的不幸遭遇,受社会歧视的悲惨命运而愤懑。今年“3·15”,借着全球防治艾滋病日“维护公众安全与健康”的主题,我采访的“艾滋病”及“艾滋家庭”的稿…  相似文献   

10.
2月18日,是我与家人隔离的第26天。从除夕一早离家前往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采访开始,我就再没进过家门。这样的隔离可能还会更长,直至疫情结束。身处疫情中心武汉市,又是一名医疗战线记者,这场战“疫”我会坚持到云开雾散的那天。和很多武汉市民一样,我知晓不明原因的肺炎始于去年12月30日晚。武汉市卫健委的红头文件在网上传开约2个小时前,我先接到武汉某大型医院医生朋友的电话,叮嘱我近期不要去华南海鲜市场。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同一些基层通讯员交谈中,了解到他们常为辛辛苦苦采访写的新闻很少被采用而苦恼。同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稿件采用率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些通病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不少稿件未被采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者行文马虎,懒得在新闻语言上下工夫,这直接影响到准确、鲜明地表达主旨。一些同志写稿用语或是含含糊糊,颠三倒四,弄得意思朦胧;或是习惯于套话空话,干巴乏味,令人不堪卒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以前的再就业报道中,也采访过不少下岗职工,他们也有许多实话实说的言谈,而且不少还登在了报上。不过,这些实话实说都是按我的采访意图说的,而这次则不一样,他们要对我们的再就业报道评头论足。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倾听下岗职工的另一种声音。于是我深入到下岗职工比较集中的江北城、李家沱等地采访。  相似文献   

13.
去年夏天到新疆,7月来,10月走,差五天三个月,是我多年外出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从夏到秋,在新疆度过了一个黄金季节。“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句话,只有到了新疆才有更深切的体会。新疆确实新,它是出新闻的宝地。我沿着古老的絲绸之路,行程万里,寻找新闻报道的新线索、新题目、新角度、新内容、新写法,收获不小,感触尤深,在这里搞新闻报道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4.
1959年冬,我约好到北京某一个大机床厂采访,想不到在厂长办公室外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冷板凳,然后才得到接待.可是,采访才几十分钟,对方就说,工作忙,走了. 碰上这样的冷遇,谁不生闷气?我觉得,人家太不重视自己了,真想发火.可是,我又想到,这也是一次采访实践,一次体验,也不是没有收获啊,自己的任务是采访,不能受点挫折就要气.于是,我又耐着性子到这个厂的食堂采访炊具机械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基层报道员,对连队发生的事一般是知道的。但光凭知道就去写稿,也是行不通的。对熟悉的情况也要去采访,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挖掘到事物的本质,抓到值得报道的活“鱼”。去年以来,我连伙食一直搞得比较好,被上级评为“先进食堂”。出于一种急切感,我凭自己平时知道的一些情况,没经采访就写成稿发往报社,结果石沉大海。后来  相似文献   

16.
两年多时间里,我对这个艾滋病家庭的采访,一直处于欲报不能的状态。尤其是一个小镇上居然有38个甚至更多潜在的艾滋病(当地简称为“艾滋”)感染者,一且见诸报端,不仅骇人听闻,还容易引起别的麻烦。我曾经四易其稿,在报社领导的一再斟酌下。只报道了专家免费治疗的事。揣着这样一个具有震撼力的、涉及到人民生命安危的题材不能报道,我苦恼又无可奈何。同时又为这些艾滋病感染者的不幸遭遇,受社会歧视的悲惨命运而愤懑。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初学写报道常遇到这种情况: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搞完采访,但在着手写时难以下笔,不知怎么样整理才觉得好。 陕西 铁强铁强同志: “笔不从心”这个问题在初学写作者当中是经常遇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可能在采访时对采访什么,要表现什么主题,心里没有底儿,自然对采访到  相似文献   

18.
通讯员园地     
今年春天好不容易物色到几个新闻采访对象。遗憾的是,由于我缺乏新闻要抢的观念,竟失掉两条“鲜鱼”。眼看着打进人家“网”里。今年春节后,我到陈集乡陈双楼村一个亲戚家做客。交谈中,得知他家去年收入很高,并了解到他们一个村用来专门卖菜的机动三轮车就几十辆。当时我已意识到这是一条好新闻,可并没有马上采访,心想:现在不是采访的时候,回去准备一下,反正这里离我家不远,  相似文献   

19.
记者通过个别交谈、开调查会等形式来搜集报道所需要的材料,这种方式叫谈话采访,或者叫访问。谈话采访是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采访方式。在谈话采访时,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何使采访对象乐于接受采访,乐于向记者反映情况?二是如何使采访对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新疆五家渠技校阎怀志: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很喜欢看新闻方面的书籍,也特别喜欢贵刊。希望贵刊能多登些新闻基础知识,象今年第2期的《“小零碎”少些,再少些》就很好。能否增加报告文学讲座? ▲安徽省六安县委宣传部黄先平:贵刊里的每篇文章、图片都曾从我眼前流过,作为一名新闻战线的新手,我觉得贵刊真是一位良师益友,象“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基础知识讲座”、“通讯讲座”、“新闻记者谈采访”等栏目,对象我这样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