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公共管理"最早由胡德在1991年一篇名为《一种普适性的公共管理?》的文章中提出。胡德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以及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纷纷掀起了政府改革运动。胡德将这些改革运动称作"新公共管理"运动。[1]新公共管理在西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对中国的影响还要根据中国原有行政体制的实际状况来看具体的作用,而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正是这一影响的具  相似文献   

2.
卢茜 《东南传播》2021,(8):63-66
国家形象作为公共外交的理论硬核,中国电影的公共外交实际上就是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基于涵化理论研究发现中国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商业电影的共鸣效应,一种是主旋律电影的教化效应,但仅此两种涵化效应都难以充分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从而开展成功的公共外交.最后本文提供了两种基于"国家品牌"的电影公共外交新战略:以中国电影为产品营销使之成为一个品牌;以电影为传播渠道提升国家形象成为"品牌国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政府、媒体、公众作为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三个基本要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本文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个案,运用传播学中的"风筝型"互向模式对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在这一危机事件中的表现进行分析,为今后我国突发事件的危机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公共事件的发生本身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公共事件的传播管理非常重要.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化越来越快.网络成为了快速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公共事件的传播.网络传播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和自由性,对于某一公共事件,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自由的传播,这导致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净化网络环境,使得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都将是未来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共新闻"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美国发轫,到90年代盛极一时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大批新闻传播研究者、新闻从业者、新闻教育工作者联合行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社会团体和社会公众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无论是对美国社会还是对当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董经纬 《现代传播》2015,37(2):156-157
广义来讲,城市公共艺术泛指在城市的公共场所能够被公众观赏的具有非私密性质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的总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逐渐由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过渡到社会化的大众艺术。在这种逐渐融合的态势之下,由于本身和外部存在的一些矛盾,当前城市公共艺术传播的独立性、独特性、纯粹性和文化性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成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公共艺术传播中的外在矛盾在我国,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与发展正在逐渐融入民众  相似文献   

7.
"第三代传播权"理论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欣  丁苗苗 《当代传播》2011,(3):24-26,29
本文针对网络媒介扩张了公民参与公共传播的可行渠道,但同时又陷入信息混沌这一现状,认为西方学者的"倾听"伦理与"被理解权"概念作为对公民传播权新的诠释,即"第三代传播权"的提出,对网络传播的发展方向有着重大启示意义.本文阐述了"第三代传播权"提出的背景、内涵及意义,以美国公共新闻运动以及网络"选择性媒介"的兴起为例,为传...  相似文献   

8.
代雅赤 《传媒》2018,(12):83-85
新闻传播学教育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高校培养的新闻传播学人才就业难与媒介化社会对传媒人才需求日益上升、用人单位猎寻优秀传媒人才难之间的矛盾.当前社会进入公共传播时代,传播关系由原来的强主体性特征转变为主体间性的对话关系,传播过程中的公共理念与公共精神成为基本的传播伦理要求,传播目标的公共利益取向日益突出.与之相对应,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公共传播范式转向成为必然,高校在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应转换原来的"新闻传播"范式为"公共传播"范式.  相似文献   

9.
于晗 《传媒》2017,(1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或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事件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其发生和传播与社会公共环境、公众生活密切相关.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颠覆式变革,突发事件的"公共性"更加突出,其信息传播经历了由组织主导的"控制型传播"到媒介机构主导的"大众传播"再到网络媒体发展背景下公众共同参与的"公共传播"的过程,这也是突发事件信息传播"公共化"的演化进路.《中国突发事件传播模式研究》一书是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滕朋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6月出版的传播学学术专著,该书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内容分析法、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新闻框架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的方式,从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概念差异解读出发,对突发事件传播、报道方式进行对比,提取出二者之间渗透、交替和取代的相互关系,进而总结出突发事件传播的"五模式"作为专著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华金香 《传媒》2018,(3):90-93
公共传播背景下,探讨传播中"传""受"关系具有重要价值.随着哲学范式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变,传播过程中的"传""受"双方可理解为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关系.哈贝马斯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主张颇具代表性,公共传播视角下对其理论价值的探索,有助于厘清新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指导现实的传播实践."主体间性"理论与"公共领域"理论、"理想传播情境"理论以及"交往有效性"理论等密切相关,在"主体间性"的传播关系下建构的传播行为能够打破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建立起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有助于信息双向、对称、平衡地传播和交往理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何谓"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根本"、"主脉"、"规律"、"本质",抑或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一个事物、一种客观存在,不管多么复杂,如何多变,怎样运动,总脱离不了其内在本质与基本规律因而研究任何一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乃至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深入其内里,探究其本质,揭示其规律,寻探其主旨,也即把握各种变化、各种现象所围绕的中心——"宗,从而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真正构建符合事物自身发展变化规律的理论体系,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孙静 《青年记者》2012,(3):42-43
信息论基本概念释读 1.噪音 在信息传输数学模式中,传播被描述成一种直线的单向过程,整个过程由五个环节和一个不速之客——"噪音"构成."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创新.在传播环境中,噪音指任何扰乱或歪曲发出和接收信息的能力的事物.噪音存在于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信源、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信宿这五个环节均受噪音的影响,如编码过程中信息的模糊,媒介传播中的失真扭曲,解码过程中的误解,信宿接收信息中渠道外界的干扰等等.噪音影响了信息正常、稳定地传播,使之无法原汁原味地到达接收者.  相似文献   

13.
传播的生态营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人们惯常的理解,传播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活动,或者是一种传送信息的行为。总之,传播的对象是信息,信息主宰着传播的整个过程。于是,传播的一切意义和价值,一切运动和过程,似乎都取决于信息本身。这种观念往往会给人以错觉,仿佛传播只针对信息,信息是传播的全部。其实细想来,问题并不是这样简单。虽然传播的对象是信息,却不只是信息;传播是信息的运动,却不只是制造信息的运动。因为,传播的概念不是孤立的存在,传播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传播的理念中,一个不容忽视又至关重要的领域,理应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传播的…  相似文献   

14.
噪音分为现象性噪音和本体性噪音.在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噪音以"沉默的螺旋一民间传播一整合传播一沉默的螺旋"模式进行传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跟进,使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系统具有噪源泛化、噪音强化的特征.当局者一旦陷入"危机迷情"就会变成噪源,制造并传播噪音.随着政府的公关和权威信息的公开,现象性噪音逐渐消解,本体性噪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从公共行政的学理基础出发,对政府新闻发言的三个主要概念加以界说,政府新闻发言不是"发言",而是一项公共传播制度;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个公共信息系统;政府新闻发布会不是"会",而是一种公共服务产品.在此基础上对其主要方面进行公共传播意义上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系统工程是系统理论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所谓系统工程就是关于现代科学管理的一门技术,其核心是揭示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与客观规律,即事物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以达到最佳化效果的一种系统方法。因此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意见的聚集地,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其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字面含义,成为网民对社会现象的某种态度和看法的代名词.其中"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一类网络热词的传播,折射出网民参与公共事件、表达意见的隐衷.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17)
网络技术改变了人的存在形态,也对"意义"这一主体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构和再建构。商业网络水军是网络社会被市场经济"殖民"的事物,也是意义的一种实现和再造。它不仅是技术强大虚拟功能下对意义的附加,也是新的传播秩序下对符号、宣传、广告、新闻等概念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中国公共空间"发育不良"的一次嵌入和"探底"。  相似文献   

19.
整风双反运动中,解放日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真接领导下,由于在报道方面注意了抓形势、抓大局,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此较充分地反映了运动的规模和声势,并且根据运动的发展,及时地反映了运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了工作.各个领导部门和一些基层单位的反映都比较好,认为报纸动作快,有劲头,大家都比较注意看报纸,觉得对他们的工作有帮助.报道中的抓形势、抓大局,也就是抓实际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做好报道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曾经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整风和双反运动的发展也是这样,在运动的每一时  相似文献   

20.
杨美容 《今传媒》2012,(6):100-101
在web2.0时代,微博以其强大的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快捷性等传播特征,迅速成了网民的新宠儿,每天都有不同的公共事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微博主页上设有的"热点话题"无疑成了网民进行大讨论的平台。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海量性突破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系统,而微博本身的特质以及"热点话题"的聚集性体现了另一种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