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章熊文章提出的“语文学科占时较多而收获不大”问题,认为教改行为方式中的形式主义,教学活动中的急功近利,也是重要因素。围绕这两方面的问题,着重评述语文教学模式、高考题型练习的形式主义倾向;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在教学活动中急功近利的两个极端。主张去除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高考题型练习,实行模式优化,题型精练化;主张以语文教学大纲为纲,改变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行为,立足提高中学生语文素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语文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在熟读积累、能讲会用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一“、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在语文本质与边界的坚守中寻觅,从教学见解走向教学主张“情智语文”是孙双金的语文教学见解与主张。一个问题自然产生“:情智语文”与“语文就是语文”(成尚荣,人民教育《语文教学再“语文”一些》)相悖、相异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而问题的讨论对“语文就是语文”命题的认识会更为深刻。“语文就是语文”,同义的反复与强调,有其鲜明的针对性。其一,针对语文异化的可能。课程改革增强了课程结构综合的意识,开始打破学科壁垒,大门向兄弟学科敞开。我以为,语文学科的世界不妨模糊一些,也许这是一种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在中学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它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4.
一、更新教育观念 1、要进一步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学语文教学同样要坚持“三个面向”。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方向。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跳出应付中考、高考的小圈子,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传授.这给教学效果一向“少、慢、差、费”的语文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后.基本具备了较完备的内容和形式,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日臻完善和严密。但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倡导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有语文教师就认为只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就是语文教学的省时高效。其实不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虽说语文高考成绩也是语文素养之一,但语文素养并不仅仅是语文高考成绩。可正是这一误区,很多语文教师急功近利,“唯考是图”,高考考什么,课堂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7.
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高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的原则,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了语文素质的考查,在“千呼万唤”之中终于迈出十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改革开了个好头,具体表现为; 第一,一些识记层级的死知识,如名言名句、文化常识、生字注音释义等,没有设题考查。 第二,突出了文学鉴赏题的比重。古诗鉴赏的题量加大,且难度相对往年也加大了。更值得一提的是,还出了现代诗歌鉴赏的试题,而且比重还不小。 第三,作文命题一反以往的命题思想,不是先设计一个立意…  相似文献   

8.
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属性特点,因而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挖掘和激活内在的美育元素,把它渗透到教学活动并进而植入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逐步转化为学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意识和自觉行动。这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然而,在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等因素蒙蔽了许多教师那"一双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致使语文的美育功能大为淡化或者黯然失色。本文强调语文美育一说,意在突出并渗透其内在的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科教学现状,从语文学科本质与特征入手,强调课程意识,以大语文教育视野寻求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功利性"角度谈语文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平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1):103-105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不受重视的现状,探寻语文在学生功利心理中可以使之成为值得重视的学科因素;分析和强调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显性功利和隐性功利,以彰显语文学科的本原性意义,试图找到语文学科的出路,让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母语学习被边缘化的现状,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人素质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高考改革方案愈来愈重视语文学科,提升高考语文分值是众望所归。文章认为提升高考语文分值将更加有利于突出母语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必将引发对语文学科的新思考:对语文学习者、教学者、学科教学、评价机制提出新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特点,我觉得语文教学必须做到“三圆融”,所谓“圆融”,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在语文教学中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的圆融,课内打好基础,课外寻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圆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圆融。“三圆融”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3.
一、进行社会生活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这一最本质精神的需要无论是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还是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都揭示了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生活教育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学大纲 (高中部分 )》指出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语文教学较为重视教授学生知识 ,相对而言 ,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生活的品评能力则略显不足。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应把握“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文学是人学”的含…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作为塑造“求真”、“向善”、“崇关”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主要阵地,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语文学科理解的偏差,即“语文即语言文学”的褊狭观念,也没有对语文学科进行科学、全面的界定,致使语文教育长期处于“少”、“慢”、“差”、“费”的窘况,从而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这主要是由历史的和现实的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78年全国统一命题以来已有十六个年头了。这十六年来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从形式到内容两方面的发展变化日臻完美,反映了高考命题者(也是语文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方法以及高校选拔人才标准的认识逐步深入的探索过程。高考命题无疑对全国语文教学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回顾一下十六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依据课本教材命题的分数所占比例,语文知识及其运用、阅读、作文的比分,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在中学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它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自己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一、回归人本尊重信任你的学生我们的语言文学,浸透着中华民族个性,负载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回归“人本”,就无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使语文学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特点。然而,由于功利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传统教学“把教科书作为语文学习的全部生活”,而新课程则强调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大语文观”的理念与目标,积极提倡并逐步开创了“把社会生活作为语文学习教科书”的教育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参与社会学习和接受各类教育的途径越发多元化,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次高考的语文试卷,较之往年、题目制作更灵活、更偏重于对语文能力的测试,也改变了过去大而全的规模、去掉了部分“文学游戏”内容,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是,本次高考语文试卷也仍然存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不足之处,有的是过去的试卷固有的,有的是今年的试卷“革新”形成的,试作具体列举分析如下:一、语文观念语文教学总是反映一定的语文观念,语文试卷制作也不例外。这次高考语文试卷较之往年,反映这样两种语文观念的变化: 1.以“大语文观”取代“学科语文观”和“语文文化观”。这次语文高考试卷首先是以大语文观取代语文学科观,企图将语文考试超越语文学科的范围,把它作为基础工具以将其他学科内容包含其中。比如“阅读”第23-25题,节选的文章是一段自然科学论文,而且和一般的“科学小品”不同,其学术特征极其鲜明。题干要  相似文献   

19.
1999年语文高考一结束,立即赢来一片叫好之声(如1999.7.8《中国青年报》载《武汉:语文考卷赢得师生喝彩》;1999.7.8《齐鲁晚报》载《为考生打开想象空间》)。的确,从整体上看,经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对语文教改的大讨论,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背景下诞生的1999年高考语文试卷,全面反映了《考试说明》的内容,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加强了能力的考查,很好地体现了高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的原则,赢得社会普遍好评也是情理中事。这是否可以说1999年高考试题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20.
赵谦翔先生给“语文”看上了绿色,称之为“绿色语文”;王君女士给语文着上“青春”色,称之为“青春语文”;因为中、高考“语文”的急功近利、惟考是图,于是有人又给语文着上了“灰”色.称之为“灰色语文”……而我主张:语文就是语文。无需着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