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海子诗歌生命十分短促,但他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诗人凭着天才的创造力,延伸和扩张了诗人创作的智性空间,从而为世人奉献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诗歌文本。由于诗人对诗歌理想与理解的提升与深入,以1988年的《太阳·断头篇》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较为钟情于“实体”,后期极力追求“动作”,意泉的选择标准因为这种变奏的介入而显为不同,更使他的这两部分作品彰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趣味。本文印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意象的分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享有国际盛誉的大诗人艾青,他创作的国际题材诗作达110多首,是他诗歌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这些诗作充分体现了诗人同世界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而这些作品也达到了真、善、美的崇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维吾尔当代文学著名诗人之一铁依甫江·艾里尤夫诗歌创作中被运用的维吾尔民间民俗成分。论文从四大角度阐述主体:一、诗人诗歌创作中维吾尔谚语的运用。二、维吾尔民间信奉在诗人诗歌中的表现。三、诗人诗歌中被描写的维吾尔传统生活、习俗、礼仪等民俗现象。四、诗人诗歌中的伦理道德及其习惯表现。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了种种不幸,爱情和事业的双重磨难带给他悲剧式的生命体验,这成就了诗人忧郁多愁的抒情气质,也形成了诗人创作的艺术原动力。感伤主题的必然选择在诗人作品中呈现出诗与梦的完美融合,使其作品达到了朦胧美的极致。李商隐诗歌的魔力就蕴藏在他多舛的命途和艺术的惨淡经营中。  相似文献   

5.
兰波是十九世纪法国诗坛最富魅力和研究价值的诗人之一.在短短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兰波不仅创作了大量极具审美价值的诗歌,在诗学理论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图从兰波的诗歌着手,发掘他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诗人,副作家,小说家。1802年2月26日生于法国的贝桑松城一个军官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爱好文学并开始创作。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文学生涯长达60年之久,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郭基南是锡伯族著名现代诗人。从本世40年代起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至今,其创作道路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本文根据诗人的家世、生平与创作道路。将其解放前的诗歌作品作为诗人创作的第一阶级即早期诗歌创作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论证,说明了诗人善于从中原汉文化汲取精神营养和写作技巧,并以自己卓有成就的新诗创作实践,显示了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和现代新文学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8.
田间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乡土诗人。田间是以写乡土诗而登上诗坛的。他一步入诗坛就注视着他的家乡扬子江两岸荒芜的乡村和贫苦的农民,成为左翼诗坛上一位最年轻的歌手。纵观田间漫长的创作生涯,他是20世纪诗坛上同中国农民生活时间最长,生活或走访地区最广,创作以农民、乡村、土地为主题作品最多的诗人,他创作了中国20世纪文人创作的最长的表现乡土、表现农民命运的叙事史诗《赶车传》。田间的诗作不仅表现了乡俗民情,而且反映了20世纪中国农民的反抗斗争,表现了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田间是一位热情澎湃的歌者,是一位不倦地进行诗歌艺术探索和辛勤革新的诗人。田间对民歌是情有独钟的,他在学习民歌、吸收外国诗歌的特点和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追求着一种农民喜闻乐见的诗体形式和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9.
王伟玮 《文教资料》2007,(7):120-123
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但其后期诗歌仿佛是专为自己而写的,在内容表达、创作风格、艺术形式等方面较前期都有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私语化的倾向,值得关注。在此,结合诗人复杂的生活经历和“无为无不为”的哲学观念,试论顾城后期诗歌作品所呈现的私语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1775首诗歌,其中600多首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成为她所有诗歌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特点。本文以心理研究为依据,立足19世纪美国时代背景,从诗人的生活环境、创作经历、宗教影响三方面入手,阐释诗人"死亡诗歌"的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1.
T·S·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作品内容主旨深邃、结构形式新颖、手法技巧纯熟,而被誉为"英美诗坛上开一代诗风的大师",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如《荒原》、《四首四重奏》等都被奉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艾略特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不难发现,他对诗歌语言的隐喻性、音乐性以及"陌生化"特征,做出了有益的艺术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孙婕 《林区教学》2022,(9):84-87
回顾英国诗人泰德·修斯创作儿童诗30年以来的发展过程,从其写作早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析修斯整个创作时期的儿童诗,并对比其同阶段的成人诗。研究表明:在诗人早期作品中,传统的韵律诗较为常见;在其更为成熟的中期作品中,自由诗歌以及动物诗较多;在其写作后期,修斯开始回归韵律的使用。在修斯写作生涯中,其对儿童诗歌的态度和创作手法一直是在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
诗人雷平阳以云南风物为母体,创作了大量敬畏生命、感怀乡野、回归自然、思索时光流逝的作品,抒写了现代工业文明进程中诗意的凋敝和善良人性的丧失.在他的诗歌中,故乡、亲人、生命、河流、时光等成为他诗歌的主角,仔细审视可以发现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情怀和丰富的生态意象.  相似文献   

14.
《一层楼》是近代蒙古族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尹湛纳希的作品。是蒙古文学脱离对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依附,以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由个人创作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因此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尹湛纳希(1837—1892)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具代表性的小说家和诗人,出生在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的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的作品除了《一层楼》和《泣红亭》两姊妹篇外,还有历史长篇小说《青史演义》及大量的诗歌和杂文。他在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忠实地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大众诗人。他在自己半个世纪的战斗生涯里,共创作了约七、八百首诗歌,其中,以教育为题材或与之有关的诗歌,为数甚多。它们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俗而形象地表达了他的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些诗歌大多清新流畅,明白易懂,富有香韵,琅琅上口。或长或短,体裁多  相似文献   

16.
吴奔星教授编著的《鲁迅诗话》即将于今年第三季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鲁迅诗话,就是鲁迅论述古今中外诗史、诗人、诗作以及他关于诗歌理论的话。其中包括诗歌的起源、论中国古代诗人及其作品、诗歌的创作、欣赏、批评、翻译,以及论外国诗歌、诗人等,共计数百条,对有关的条目辑者还加了注释。书的封面系叶圣陶题签。  相似文献   

17.
邵洵美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有影响的诗人,也是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和外国诗歌的介绍作出过显著贡献的出版家和翻译家.然而对于这样一位诗人、出版家和翻译家,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诗歌作品、艺术主张、出版及译著的成就与贡献,人们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严重影响,诗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迫害,他的诗歌作品成了湮没在尘土中的珍珠,也由于我们理论工作者缺乏应有的勇气和胆识,未能实事求是地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给以正确的评价.而在迎来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黄金时代的今天,我们具有了良好的环境和所需的条件,认真地探讨诗人的创作道路、艺术成就和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指出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在维吾尔文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与结合诗歌内容,主要分析当代维吾尔双语诗人阿不都克里木·霍加诗歌中所体现的维吾尔古典诗歌形式。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自然田园诗人,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有"自然诗人"和"诗坛上的风景画家"之称。在他创作的大量反映自然的诗歌作品中,一切自然之物都可以被写进诗中,成为他笔下充满主观创造力的意象,如:水仙、激流、雪峰、夜莺、雏菊等。而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