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计理念】《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和田的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和民俗风情。我在设计教学时,重点抓住"以读促悟"的方法,采用多次"默读、感情朗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重点指导第1~3自然段的学习,强调这两个意义段的结构都是总分结构,  相似文献   

2.
《当矛盾发生时》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和长辈之间》的二级主题。本主题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本课将两个三级主题——"爱的碰撞曲"和"学会沟通"合并在一课时完成,重点放在"学会沟通"上。  相似文献   

3.
本册教材的七个单元中有三个默读单元,即《阅读中的圈划》、《摘录和制作卡片》和《阅读中的批注》。在 H 版语文教材的默读训练序列中,这是三个重要的环节。下面分别对这3个单元提出教法建议:一、《阅读中的圈划》(第一单元)本单元是默读教学六个单元中的第三单元,在教学中要紧扣以下几点:1.使学生了解在默读中运用圈划的方法,有助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的内容范畴。通过三年级《生命之源——水》《关心天气》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形态变化以及对天气的相关变化。本课希望通过对相关实验的  相似文献   

5.
吴钟娴 《科学课》2009,(12):48-50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乡下人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本文就说一说我是怎么做的。一、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注意到——我特别注意到第二学段目标中的这几点: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2.默读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应该特别注意培养默读能力。3.和第三学段的衔接,教学中可以渗透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  相似文献   

8.
语文首先是一门心灵的学科,它直接诉诸学生的心灵对话。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再塑生命》让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它纯粹是个体表白,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认识,它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就《再塑生命》这一散文我尝试从情·知·活—三位一体动态生成审美式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田忌赛马》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先从第四段入手,紧扣第四段作者的议论把全文串起来,体现单元训练要点“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由第四段导入第一段、第三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顺序不同后,然后回头学习第二段,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下面,我着重谈一谈第二段的教学设计。 一、默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孙膑是怎么想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办法的?你从哪  相似文献   

10.
<正>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题记在去鄂尔多斯市特殊教育学校之前,我对这个群体的印象是:中学时的课文,盲聋哑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再塑生命》;央视春晚上跳《千手观音》的聋哑人舞蹈家邰丽华及其舞伴;阿米尔·汗导演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有诵读障碍的伊桑;  相似文献   

11.
教学分析 《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12.
潘宝 《语文知识》2013,(4):73-7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第一单元编选了风格迥异的三篇小说,分别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及《边城》。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学生在阅读这些小说文本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他们阅读兴味最浓,但也是阅读速度最快、遗漏文本信息最多的一篇。据此,笔者思考,能否用一次阅读整理课的形式来重读文本,借此帮助学生有效阅读小说,准确把握内涵。笔者于于是选取了小说"文眼"及"字眼"两个角度切人,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条线对小说文本进行再梳理和再欣赏。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说明:《金色的鱼钩》是 H 版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批注的方法。教学要求是阅读课文,借助词典掌握没有加注的生字难词,补注上有关的音和义;用符号圈划出含义深刻的词语或句段,写上简要的批语。默读训练是 H 版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整套教材中,默读训练共分五个层次:①运用注释阅读;②借助词典阅读;③摘录和制作卡片;④阅读中的  相似文献   

14.
思考之一——单元教学的模式关于单元教学的模式,很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刘贵和同志曾经指出,运用综合分析法乃是单元教学的最基本方法。运用综合分析法,有两个基本形式:一是“总——分——总”式,从整体入手进入部分再回整体;二是“分——总——分”式,从部分入手进入整体再落实到部分。(《单元教学的六种类型》,载《语文教学通讯》1986年第8期)钱任初同志认为,单元教学可以分为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基本形式,一种是基本形式演化出来的其它形式。基本形式就是用教师的教读带动学生的自读。其它形式包括:比同求异,掌握规律;一次多篇,综合训练;读写互促,以练带讲。(《中学语文单元教学初探》,载《中学语文教学论集》下册,新  相似文献   

15.
《生命生命》是人教实验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9课的内容。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随着课文的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是通过有效整合学习环境与教学内容来实现上述课教学目标的。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在黑暗中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海伦·凯勒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再塑生命》这篇课文选白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用中国常用的话来说就是“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17.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一些记叙鲁迅先生事迹的短文,进入中学后,第一次完整地学习的鲁迅作品,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初中一年级重点在培养记叙的能力。第一册课本中安排了六个记叙文单元,前五个单元各有分工,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记人,有的侧重写景状物,由简到繁,步步深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风筝》这两篇课文所组成的第六个单元,则是由简单记叙向比较复杂的记叙的过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两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9.
梅燕歧 《海南教育》2014,(10):54-55
一、设计背景、意义及介绍 《"地球村"的居民》是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中第三课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涉及的是世界地理、文化领域的知识并且内容较多。我在教授过程中明显感觉六年级学生对该学习主题比较生疏,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底蕴不足,这主要是和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放眼世界的胸怀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一、创意解说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人文主题是美好的品质.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和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结合单元要素以及文本特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讲好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