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重要内容.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实施过程中却存在重修订、轻执行,多同质、少特色,强经验、弱规律等现象.究其原因是评价机制的缺失导致严肃性不够,调研论证的不深入导致特色性不明,受传统课程设计理念的影响导致科学性不强.高校提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的路径应是,建立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评价改进制度,凸显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建立课程与知识、能力、素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相似文献   

2.
<正> 记者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已开始全面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对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系统改革。 这项改革被称为“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研究21世纪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改革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改革基础课程、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并同时研究和改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3.
1994年初,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制订并开始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该计划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研究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专业结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研究和改革各专业或专业群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和改革基础课程、专业或专业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和改革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编写出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这是一项…  相似文献   

4.
焦炜 《当代教育科学》2012,(3):17-19,56
现代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推行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以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兰州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通识课程数量少、所占学分比例低、课程知识领域分布狭窄、通识选修课供需矛盾突出、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丽云 《职教论坛》2002,(10):19-19
一、解放思想,认清目标由于传统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职教育基本上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及使用教材,均与本科教育差不多。虽然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尽管也有一定的成效,课程体系也已从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模式走向现代的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结构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就其实质来看,与传统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仍然是以学科课程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综合性课程和职业性课程。如“材料力学和阻力”、“机床技术”等课程,虽然增加了…  相似文献   

6.
2 1世纪的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而现行的大学物理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课程内容与近代物理科学成就相脱节。因此 ,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关键是用现代观念和近代物理成就重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7.
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课程编制所采用的计划方式和所确定的结构体系.它是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达到教育目标的基本框架.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培养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培养不同类型的专门人才应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通过课程模式的改革来摆脱传统课程模式的束缚,积极开展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构建适应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美一流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设置之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钢建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21-24,29
在研究型大学中,本科教育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而课程设置是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设置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理念,体现了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通过对中美一流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领悟和探究隐藏在课程背后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物栽培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传统作物栽培学课程间的整体衔接性差、交叉重复性多等教学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教学质量.课程群建设是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发展下的产物,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培养模式的制定和教学内容方法选择等方面建立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对“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课程群建设背景、特性及作物栽培学课程群设置现状为切入点,探讨分析作物栽培学课程群建设,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确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了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建设。课程体系规范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指导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是基础,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规范、科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中瑞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编制本质上以学问为中心,是以知识理论的相互联系为指导构建起一套知识相关性强、理论联系紧密的系列课程;瑞士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编制体现人本主义,课程设置更多地关注学习者个人职业需要和自我发展,课程紧紧围绕学习者的实践经验和实践需求.借鉴后者经验,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要结合专业调整课程编制中心,结合国内行业需要调整培养目标.增加实践课时,增设个人职业发展类课程,将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程实施方式转变为方法多样的课程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受到挑战,满足不了新形势下的培养要求。文章结合成人高等教育以及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对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元要求的原则 ,改变过去教学计划中以专业学科课程为主的单一课程结构模式 ,构建以专业主干课为核心的宽口径、多方向、厚基础、重知识、强能力和高素质 ,并使之互相结合、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同时遵循“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 ,实行多渠道施教 ;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结合 ,坚持教学本位观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贯彻实践本源论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 ,实行有区别教育”的现代教学观 ,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 ,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是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所在。基于此,本文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索,总结得出了低年级的课程要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高年级的课程要体现"强能力"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精品课程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职业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学校的生命线,而课程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载体,精品课程是课程体系中最优秀的部分,是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的教育教学建设环节之一。本文就《乳品加工技术》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食品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做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学结合的"2+1+2+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为例,采用一分析、双调研、多反馈的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2+1+2+1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工作项目为主导,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突出了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这门课程,需要执教者从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内涵和实质,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把握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问题;把握好思想理论教育的知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关系即思想理论教育始于知识而不囿于知识,思想理论知识教育的目的与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同一性,坚持思想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意识形态教育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力是新职业环境下个体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以就业力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重知识能力而轻心理结构、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重职业技能而轻职业素养等问题。因此,要合理确定"就业力"涵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工具和功利主义思想,切实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多模块教学的整合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整合,提出了构建服务并融入职业技术教育、体现就业导向要求的多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实现公共基础课程功能转变、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0.
课程体系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课程系统。随着知识经济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胜任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社会需要的客观性,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模块课程的多元化,满足人才培养的多向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