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理为多发因素所致,主要机理为肾脏不能产生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 EPO)的应用可迅速纠正贫血,使食欲改善,体重增加,心功能改善,运动量增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rHu EPO价格昂贵,治疗过程中会发生诸多副作用,故如何正确、适量、有效地使用rHu EPO是临床应用的关键。1 rHu EPO的临床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生成减少,红细胞生成抑制物质的存在,红细胞寿命缩短为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透析可消除红细胞生成抑制物质,而使肾性贫血得到部分改善。我院在血透基础上配合输注胎肾裂解液,使肾衰患者贫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现将我们所观察的12例肾衰患者在输注胎肾裂解液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治疗老年人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试验。入选老年重度CHF患者 15 2例 ,随机分为螺内酯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均予标准三联抗心衰治疗 ,A组联用螺内酯 (2 0~ 4 0mg/d) ,B组联用与螺内酯外观相同的淀粉安慰剂。治疗前和治疗后 2周、4周、8周分别进行心功能 (NYHA)分级评估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生化等检查 ,并进行对照。结果 :治疗 8周后A、B两组心功能分级、无创心排量指标均显著改善 (P <0 .0 5 ) ;与B组比较 ,A组改善更显著 (P <0 .0 5 )。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脂、血糖升高 ,未见高血钾症 ,毒副作用少。结论 :应用螺内酯治疗老年人重度CHF疗效肯定、可靠、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 MHD 患者30例,依据血透前 hs-CRP 水平分为 hs-CRP 正常组和 hs-CRP 异常增高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3个月,监测血液透析前后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记录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用量。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超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比对照组升高(P〈0.01);30例 MHD 患者中 hs-CRP 升高18例,正常12例,血透后 hs-CRP 水平较血透前升高(P〈0.05)。血液透析前 hs-CRP 正常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均显著高于hs-CRP 增高组,而尿素氮、肌酐则较低(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周使用量与红细胞压积的比值(Epo/Hct)均显著低于 hs-CRP 升高组(P〈0.01)。结论部分MHD 患者存在 hs-CRP 升高,提示存在炎症状态,炎症状态可致 MHD 患者 EPO 使用量增加,提示炎症状态导致 MHD 患者对 EPO 低反应性; hs-CRP 水平升高,同贫血、营养不良事件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5.
EPO的生化功能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滥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肽类激素,维持着血液中红细胞数(RBC)和血红蛋白(Hb)的稳定状态,是红细胞的主要调控因子.重组人工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静脉注入血液与体内自然生成的EPO极为相似,能提高耐力运动员的VOmax和载氧量,从而增强运动能力.但滥用此药,会给身体正常的运动员的健康带来隐患,因此.EPO倍受体育界各方人士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EPO的生化功能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滥用进行综合阐述,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认识EPO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度心衰患者应用卡维地洛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及常规治疗组,前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维地洛6.25mg/d,渐加至50~100mg/d或最大耐受量.观察治疗3个月后心率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EDD)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组治疗重度心衰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卡维地洛组用药前后非常显著地降低了HR、EDD,提高了SV、EF、CO(P<0.01),而常规治疗组仅HR及SV改善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HR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降低(P<0.05),而其它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副作用小,可安全用于重度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贫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但是,非红细胞生成素因素在发病中所居地位,则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4年来所诊治的CRF贫血患者做了骨髓象分析、铁代谢及血清叶酸(FA)和VitB_(12)测定,以求对造血物质缺乏因素在CRF贫血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较清楚的看法,以便给予适当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贫血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但是,非红细胞生成素因素在发病中所居地位,则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4年来所诊治的CRF贫血患者做了骨髓象分析、铁代谢及血清叶酸(FA)和VitB_(12)测定,以求对造血物质缺乏因素在CRF贫血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一个较清楚的看法,以便给予适当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鼠暴露于低压舱(0.42atm,22h/day)连续9天。结果表明,慢性重复低氧后,小鼠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迅速增高,第3天达峰值,其后迅速递减,但直至低氧后第9天,EPO仍高于低氧前水平(P<0.01)。低氧期间,小鼠的红细胞比容持续递增(P<0.01),而血浆容量无明显改变。伴随红细胞生成的增加,EPO生成存在反馈性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引起红细胞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及物质代谢能力下降,影响运动能力。实验研究了低氧暴露条件下运动性低血红蛋白游泳运动员的红细胞参数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情况,探讨低氧防治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IL-6和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CHF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检测两组人群的血清IL-6和NT-proBNP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F组患者的血清IL-6和NT-proBNP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心衰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IL-6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病因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患者不同原发病因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和NT-proBNP参数均与CHF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用于对CHF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4例患者最终致呼吸衰竭后给予机械通气,与43例未予机械通气的患者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死亡率对照。结果: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0.01),二氧化碳分压的下降元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临床上,呼吸衰竭的治疗阶段,机械通气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肋骨损伤院前首诊急救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病史釆集过程中对院前首诊急救治疗的情况分为标准组47例,对照组21例,釆用双盲法覌察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受伤机制、伤情程度、死亡率等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康复率、重伤率等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损伤院前首诊急救治疗,可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给予患者有效、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是患者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和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疗效。方法将2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给予抗生素及相应对照治疗;实验组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沙丁胺醇与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治疗。用药后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临床效应、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治疗前后1周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显著性,实验组FEV1/预计值,PEF/预计值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治疗差异有显著性,并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抗炎、祛痰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和丙酸氟替卡松联合雾化治疗一周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明显缩短了治疗疗程和住院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内给氧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对2003.4~2006.4月收治的47例经血、尿淀粉酶、B超、CT证实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内给氧+善德定(善宁)或施他宁、抗生素及基础性支持治疗;对照组予善德定(善宁)或施他宁加抗生素及基础性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淀粉酶降至正常时间及死亡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内给氧配合基础性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有较好疗效,具有费用低,实用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护肝醒脾汤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72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护肝醒脾汤,对照组口服硫普罗宁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肝功能、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肝功能、血脂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并优于对照组。结论:护肝醒脾汤对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出血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测定了43例脑出血病人的QT离散度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将脑出血死亡组与存活组以及脑出血合并冠心病组与无合并冠心病组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Q-T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脑出血死亡组Q-Td显著大于存活组(P<0.01);脑出血合并冠心病组与无合并冠心病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Q-Td可作为评估脑出血者病危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而无论其有无基础冠心病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显微镜检测巨核细胞,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4项血小板参数,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贫血组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增加,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是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重要特征,且与功能相关,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左心室肥厚指标和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肥厚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后CRP未见明显下降,而治疗组CR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均较少,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心络胶囊和厄贝沙坦均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其中通心络胶囊加厄贝沙坦疗效更为明显,且通心络胶囊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