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在诗词文赋中反复吟唱"归去",却终生未曾真正归隐。这种仕与隐的矛盾心理在谪居黄州时期表现尤为突出。苏轼黄州词中的归隐情结,集中反映了士大夫文人追求人生理想,完善自我人格的精神需求。而苏轼正是凭借这一时期的创作成就,成为宋代士大夫文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此次贬谪,是苏轼仕途和人生的低谷,却也成了他文学创作的高峰。黄州5年间他写下了许多彪炳千秋的作品,其中"黄州三绝"更是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情感变迁的见证。本文拟从此出发,探究其谪居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3.
苏轼贬谪黄州,词作数量达到高峰,文体观念亦此期逐渐形成。黄州以前的漫长创作时期,以倅杭为界,在此以前词作数量极少,词体观比较模糊;倅杭以后,至黄州以前,词作大量涌现,艺术上亦逐渐成熟,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将词作看成一种文学,认为她具有独立的文体属性,而仅仅看作歌词。  相似文献   

4.
苏轼贬谪黄州,词作数量达到高峰,文体观念亦于此期逐渐形成。黄州以前的漫长创作时期,以伴杭为界,在此以前词作数量极少,词体观比较模糊。伴杭以后,至黄州以前,词作大量涌现,艺术上亦渐趋成熟。但这段时间里,他并没有将词作看成一种文学,认为她具有独立的文体属性,而仅仅看作歌词。  相似文献   

5.
贬居黄州时期是苏轼生活道路、思想历程和创作道路的一大里程碑,在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论文探讨了苏轼这一时期在释老思想和孺家思想双线索的作用下经历的矛盾→平衡→旷达的心路历程。同时还探讨了由于思想和心态的改变而导致的创作主旨的两方面转变,并进而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明此著脉络清晰、论述精辟等五个着重点认定苏子在黄州由苏轼嬗变为苏东坡后思想豁然开朗,眼界全新开阔,天纵文才大大提升,创作高潮在此形成。四位著者对策源于黄州的东坡文化认识全面、深刻,娴熟、高端的笔法运斤自如,从而托出集成之作。  相似文献   

7.
从苏轼在黄州的生存状态,及其走向儒、道、佛相融合的心理平衡,超然的心态及萧散的心境等方面,对苏轼在黄州时期书法创作心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继而对其心理与创作关系进行考察,以期对苏轼的书法艺术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苏轼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贬官黄州,到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四月改授汝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共呆四年多的时间。从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谪居惠州,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移海南儋州,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六月渡海北归,在岭南共生活了六年多.这十来年是苏轼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创作的大丰收时期。 苏轼的一生在政治上无所建树,主要功业在文学创作上,而创作高峰则在黄州与岭南这两个时期.如其《自题金山画像》中感叹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似文献   

9.
学者对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其在黄州时期的思想,精神的研究,包括从文化的角度以及从人格、性格、精神等角度对其作出研究;二是对其创作的研究,包括对其散文、诗、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研究,对其诗词的研究是重点;还有一方面就是对其生活、行迹、交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苏轼黄州时期思想嬗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谪居黄州时期是苏轼人生及文艺创作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其思想嬗变为儒道释相结合并以道释思想为主导思想特征。嬗变的原因主要是时代文化的熏染和个人仕宦经历的助推两个方面,嬗变的表现以诗文和书画创作为袁征。这种嬗变使他实现了从现实人生向艺术人生的转化,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境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轼被贬黄州,是他仕途上第一次沉重打击,也是人生第一次巨大挫折,但这一时期却是他文学创作上的辉煌时期;短短几年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赋及书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创作了他的代表之作;尤其是词,数量多(与他自己及同时的词作者比较),题材广泛,思想丰富,而且具有开创性。通过苏轼黄州词主要题材内容的分析,大抵可以窥探到他当时的思想状态及人生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司空图对于"豪放"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苏轼对于"豪放"的定位更多集中于创作时的一种自由、充沛、郁勃的精神状态,而不是作品的风格反映。另外,豪放词的出现除去创作观的影响和对前人的继承以外,还包括以下原因的共同导向:一是蜀学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蜀地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想是苏轼的创作出豪放词的内因,表现在《东坡易传》中则是对于现实的达观态度。二是"乌台诗案"对苏轼豪放词的影响。在被贬黄州以后,苏轼开始对人生的意义重新进行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多是对生命本体的意义进行探索,形成一种超然豁达的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13.
人们谈论苏轼时,多着眼于他的豪放旷达。本文从苏轼黄州时期的作品入手,分析他被贬黄州时忧郁的心情,说明现实中的苏轼并不那么旷达。从他躬耕东坡、与黄州父老交往时思想得到解脱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赤诚”是他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无往而不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州贬谪是苏轼的孤独精神之旅,对苏轼的人格完成和诗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轼在黄州获得了人格的超越和艺术才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释道三种思想融合的宗教文化思想,对苏轼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在他被贬黄州,人生转折时期,更是他精神的支柱,这种思想贯穿于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从《前赤壁赋》可以看出儒释道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州时期的苏轼创作了大量的词作,表现了他宠辱不惊、热爱生活、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这与苏轼对儒释道等传统哲学的吸收融合、对人生的深入思索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苏轼黄州词因词人心态的不同,前后期存在着差异,但主导风格仍是旷达。黄州词的旷达风格主要是通过刻画主人公旷达的形象、描写清旷的号色以及哲理妙悟式的放旷体现出来的。黄州词旷达风格的形成与苏轼个人的性情气质及偶然的人生遭际有关,同时也与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浸润分不开,特别是佛道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成为其词风旷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根据苏轼的归乡词来研究苏轼的归乡情结。首先,苏轼的坎坷经历可分为五个时期:签判凤翔时期、通守杭州时期、密徐湖时期、贬居黄州时期、晚年时期。其中黄州时期为苏轼的归乡情结发生质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形成的阶段。根据这五个时期的归乡词,总结出各个时期归乡情结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比展现出苏轼归乡情结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苏轼黄州代表词赋导读与审美》是一部关于赏析苏轼黄州代表作的文作,在本文里作者主要介绍了创作该著作的初衷,为读者怀古、览胜、赏文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